游戏防沉迷:以守护成长之名,是否能够刹住游戏这只吞金怪兽?

“从现在开始苦练赵云,60岁应该可以拿五杀了。”

“60岁的时候我还要拿出来磨磨刀。”

……

#60岁老人凌晨王者五杀#、#未成年人网游防沉迷第一周#、#过半学生可解开游戏防沉迷系统#……随着9月防沉迷新规出台,这场号称“史上最严”的游戏禁令便热搜不断,掀起了不小的风暴,一时间未成年玩家、成年玩家、家长、游戏企业都被卷入了这场漩涡中心。

游戏防沉迷:以守护成长之名,是否能够刹住游戏这只吞金怪兽?

游戏防沉迷的二十年

终于又到周五了,在学校埋头学习了一周的高二学生小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心心念念的游戏《王者荣耀》。晚上八点准时上线,伴随着熟悉的“Timi”声响起,小政早已摩拳擦掌。然而等了10来分钟后,都无法进行游戏匹配,多次尝试后仍旧未果,这不禁令小政倍感失望。

随后,《王者荣耀》官方紧急进行了系统修复并作出解释,大量玩家在同一时间涌入导致游戏出现异常。“最严”防沉迷系统正式施行的第一个周五,成为了许多网络游戏企业与玩家的难眠夜。

今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其实,此次防沉迷系统并非凭空产生,可以说防沉迷措施几乎伴随着中国电子游戏的发展。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的电子游戏刚刚起步,《魂斗罗》《街头霸王》等红白机游戏成为一代人的青春记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21世纪初期PC(电脑客户端)游戏快速发展,广受欢迎。

但与此同时,由于游戏的娱乐性、超时空性和虚拟性等特点,极易令玩家上瘾,出现了不少青少年沉迷游戏、通宵泡网吧的恶性新闻。1994年《人民日报》刊登评论文章《扫除“电子可卡因”》,将电子游戏比作“吃人的老虎”、“电子可卡因”,怒批电子游戏存在的不良内容应做根本性净化。

2000年《光明日报》接连发表文章《别让游戏机害了一代人》《电脑游戏是瞄准孩子的“电子海洛因”》,许多官媒对电子游戏展开批评和监督。在此之后,一系列游戏整治行动全面展开,大量游戏相关的栏目直接被叫停,“未成年人不得进入网吧”成为了当时令90后握拳透掌的条例。

伴随互联网飞速发展,线下的监管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线上“防沉迷系统”就此应运而生。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试行)》中,对“健康游戏”的时长进行了划分,并试图通过减少游戏收益的方式来规范玩家行为。

2007年,政策进一步细化,各大游戏运营商们纷纷推出了自己的防沉迷系统。但由于当时的技术有限,无法实现网络游戏实名制,很多玩家随意填写一个身份证号码,即可登录游戏。同时,各游戏公司间的防沉迷系统相互独立,玩家的游戏时长无法具体统计,这就导致了玩家可以在多个游戏间切换着玩。防沉迷系统几乎沦为一纸空文,难以产生实际的效用。

随后的十几年间,防沉迷系统不断完善,在实名认证、人脸识别、游戏时长提醒、游戏充值等多方面细化规定。终于在今年9月,迎来了号称“史上最严”的防沉迷系统。

游戏防沉迷:以守护成长之名,是否能够刹住游戏这只吞金怪兽?

“史上最严”游戏禁令

“平时学业压力已经很重了,最轻松的时间莫过于假期能够玩游戏。现在这个防沉迷系统,导致我每周末晚只有一个小时能玩,这根本不合理!”还在读高一的小李气愤地吐槽到,“周末每晚一小时,我真不知道,剩下的大把时间我还能做什么?睡觉吗?”不止小李,此次防沉迷对不少未成年玩家带来巨大冲击。“得知不能玩游戏,孩子崩溃大哭……”此类新闻比比皆是,愤怒憋屈的他们甚至在各大应用市场给游戏恶意打一星差评以宣示不满情绪。

围观这场防沉迷风暴的,还有众多成年玩家。当峡谷再也没有“小学生玩家”,本该是一片祥和。但是防沉迷才过去短短几天,他们发现事情远没有自己想象得那样美好。“之前的王者峡谷十几岁的玩家很多,他们意识好反应快,一手李白韩信在他们手中玩得天花乱坠,但现在排位基本就遇不到操作很棒的英雄了,打得都没劲儿了。”不可否认,未成年玩家群体在游戏中占了很大部分,现在不少未成年玩家的“离线”也导致成年玩家的游戏体验降低。

此外,因为目前已有的人脸识别验证只是针对未成年人账号和疑似未成年人使用的账号,还未能对全部账号进行人脸识别,其中就可能会涉及到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腾讯加强管控人脸识别验证后,已经“误伤”到一些成年用户。不少成年玩家在多次被要求人脸识别后,无奈在朋友圈吐槽:“回个消息切回游戏要刷脸,一天刷七八次,玩的心累。”

相比于哭天抢地的未成年玩家,许多家长对此却喜闻乐见。得知最新防沉迷系统出台,谢女士第一时间将该消息分享到自己的家族群中。过去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她也搞不懂,通常只是训诫两句。如今严格的防沉迷系统能够切切实实地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长,谢女士对此十分欣喜,“以前总是管不住孩子玩游戏,为此还吵过不少架,孩子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空出来的时间多去学学才艺多好。”

不管是处在漩涡中心的未成年玩家,还是成年玩家、家长,防沉迷系统的严格施行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游戏领域未成年人保护白皮书》,参与调研的未成年人中,53%认为防沉迷措施有用,45%会因为防沉迷系统的提醒而终止游戏。修修改改中,防沉迷系统似乎已经初见成效。

游戏防沉迷:以守护成长之名,是否能够刹住游戏这只吞金怪兽?

防不住的沉迷

“你有什么办法破解这个烦人的防沉迷吗?”

“我听说可以买个新号……”

在防沉迷新规发布一周后,“如何破解防沉迷”变成未成年人间热度最高的话题,而“游戏租号”成为了他们的破解“法宝”。

“其实,可以再建一个小号,或者去一些购物平台购买成年账号,客服会帮你解决一切。”小政就曾租用过成年账号玩游戏。据他介绍,在各大购物平台、二手闲置网站、甚至应用商店搜索“租号”“游戏账号”等关键词,就会出现大量相关服务。未成人只需付钱,就可以租用成年账号,直接跳过身份认证、人脸核验等环节。

游戏防沉迷:以守护成长之名,是否能够刹住游戏这只吞金怪兽?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破解防沉迷”“无限制游戏”作为卖点,对未成年人进行诈骗。江苏太仓一男孩,为了破解未成年人游戏时长限制,听信网络陌生人要求,将家长的微信账号和密码发给了对方,被骗了1000多元。

面对日渐猖獗的“游戏租号”灰色产业链,国家相关部门一直在加强打击力度。但由于此类灰色产业不存在公开交易市场,并且已经野蛮生长十余年,早已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极难整治。有业内人士指出,只要青少年对游戏的巨量需求还在,类似的租号交易就会存在。

上有政策不断缩紧,下有各种“破解”方案。“如何破解防沉迷”与“如何防止破解防沉迷”变成了未成年玩家与社会间的斗智斗勇。细究之下,未成年人为何如此痴迷游戏?这俨然变成了一个社会议题。知乎博主@圣灵魔闪光认为:“不可能通过改进系统而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的游戏沉迷问题。游戏公司只能尽最大努力配合,但是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给这些沉迷游戏的孩子们一个新的出口、新的吸引力、新的精神寄托。”

“最新防沉迷系统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失败,以至于要让国家直接干预。”不少网友对防沉迷系统如此评价道。再完美的防沉迷系统,都只能限制未成年“不能玩”,但不能左右他们“不想玩”,而过于强硬的管控反而容易触发未成年人的逆反心理。

游戏防沉迷:以守护成长之名,是否能够刹住游戏这只吞金怪兽?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表示:“要引导孩子,让孩子拥有广泛兴趣爱好和丰富的课余生活,学会如何安排时间,孩子的主体性增强,就会认为网络只是个工具,不会沉迷其中。”未成年与游戏,始终是个社会命题,绝非一家之事。因此,社会、企业、学校以及家长的联合更显得尤为重要。

没有哪一款游戏的防沉迷可以真正做到滴水不漏,未来的防沉迷系统,该如何平衡成本和性能,也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就像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采访时所说:“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工作将会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付出努力,需要来自政府、协会、家长、企业、媒体、学校等多方面的支持。”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当孩子们有了更多的选项,自然会主动从虚拟世界走出来。

#大道哲学#(■ 文| 潇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荣耀   可卡因   游戏   电子游戏   禁令   未成年人   王者   账号   家长   玩家   孩子   网络游戏   时间   系统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