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本文配图选自吴昕相关图片以及影视剧《经常请吃饭的漂亮姐姐》剧照,均来源于网络。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上周,一位读者问我:筱懿姐,我受不了公司的酒桌文化,但金融行业不喝酒升不了职,也没办法通过别的方式去做业务,怎么办?


我想起看过的一个故事,出自一位著名的娱乐新闻记者,说的也是酒局,于是给我的读者讲了这个故事——


某影视公司老板,带着旗下三位女明星,去参加一个助学活动。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当然,这是15年前的事儿了。


A是童星,当时18岁,“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早熟”;


B有26岁,“在电视上总扮演单纯淡定的角色,现实中却迫不及待的想红”;


C是33岁,“演过一个恨嫁的实心眼女孩,却是和那角色最接近的”。


三位女明星都只能算是二、三线艺人,也都没真正走红过。


明明是公益活动,但B却穿了一件很低胸的衣服,“让人不敢往她脖子以下看。”整个饭局都专注于向领导敬酒,还不忘走到媒体那桌,与记者寒暄。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C毫无争奇斗艳之心,也明白自己年龄上的“劣势”,全程表现的十分从容,穿了件背带裙搭配T恤,往孩子们中间一站,像小学老师一样。


老板让C和孩子们一起跳舞,A就站起来帮忙唱歌,吃饭时,A不只跟领导敬酒,还和孩子们交流互动。


全程下来,A的态度不卑不亢,C显得云淡风轻,B则急于表现,很不自然,又生怕落了下风。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你猜,这三位女演员现在的发展怎样?


B最是长袖善舞,虽然自己很少演戏,却成了著名的旺夫体质,丈夫今天的成绩和资源,都少不了她背后的筹谋经营;而A和C就更加低调,各有各的岁月静好。


我绝不是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想发展,就要多喝酒。


我想表达的是,应酬喝酒虽然大俗,但在有些场合,却充当着社交润滑剂和“成交”催化剂的作用。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我没从事过金融行业,但我认识的一些银行、投资和传媒的朋友,确实没有酒量太差的。我曾经问过一位女高管:你们都能喝吗?


她说,我们基本上必须能喝。


她们中间甚至流传着一个有关喝酒的段子:


干杯一口气,此人在PE。

上来对瓶吹,八成是VC。

边喝边访谈,必是研究员。

喝酒如喝汤,人家是券商。

饮酒用小盅,肯定玩对冲。

茅台要飞天,天使不差钱。

敬酒谁最多?我看是信托。

干杯眼不眨,那人在四大。

红酒配起司,外资所律师。

盛满舔一舔,中资的高管。

劝酒特卖力,应该是董秘。


戏谑的打油诗背后可见这种酒桌文化的根深蒂固。


中国社会并没有摆脱人情社会,职场关系的处理,自然也和人情世故密不可分。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喝酒当然不是职场的必要条件,但在某些营销类行业中,确实承担着快速建立人脉和渠道的功能,是惯用的社交和工作捷径。

除非你有另外一方面特别过人的能力,能够彻底弥补上“不喝酒”这个“短板”,否则,就只能要么加入,要么退出。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20年前,我20多岁,在报社做记者,后来调入广告部,那也是要喝酒的。


当年媒体广告很大程度要靠人情,20人的广告部承担全报社大几百口人的变现和薪酬,自然要使出浑身解数。


我年轻气盛,因为家境不错,有点不知高低的不懂事,第一次跟领导上桌时,客户发话了:小李,你喝三杯,一杯20万。


那有60万啊~(当年的60万不算少),心里窃喜,我们家遗传能喝,三杯酒根本不是事儿,于是“哐哐哐”,干脆利落的拿下了广告。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这样的日子,我过了一段时间,也挺高兴,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还因为业绩突出而沾沾自喜。


可是越往后,一想到要把“喝酒”当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我立刻害怕了。


首先,如果要求人办事,酒局上你永远都不自主,察言观色,甚至谄媚,让人很累。


虽然我的领导已经对我很保护,饭局一星期最多只让我参加一次,但这顿饭,我也越吃越难受——我非常清楚自己上桌的原因:女孩年轻乖巧,也不算难看,是很好的酒局气氛调节。可是,坦率地说,假如一个女人把喝酒应酬当成职业,那她的价值将随着年龄和容貌的衰退一路下滑。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我开始思考:自己有其他本事,可以取代喝酒应酬吗?


我会写稿子啊。


而且是特别会的那种。


从那时起,我开文字专栏,给客户写专访,把一个周刊从主编、记者到广告的活儿全都包揽下来。


我研究客户,有的客户气质和经济状况都很好,却没有像样的工作照片,我就请搭档的摄影师帮他们抓拍,我挑选他们(她们)最神采飞扬的瞬间,在提交专访稿时,也把照片配上相框送给客户。


我后来能出书、做新媒体,包括开公司创业,都和在报社既写稿又做广告经营的经历分不开。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很快,业务量稳步上升,我也做到了广告部副主任。


大多数铁杆客户都不再找我喝酒吃饭,反而主动跟我聊一篇报道的角度、采访的内容,一次营销活动的策划,等等。


你看,当你跳出来看,自己额外的发展了一项能称得上“核心竞争力”的本领,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把不喜欢的东西放下了。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酒桌文化的确有庸俗的一面,但无论你喜不喜欢,它都是某种约定俗成的社交方式。


虽然酒桌上的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却也未必都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丑恶潜规则。


《拜托了冰箱》里,何炅有一次抖搂吴昕闹过的笑话,说她和一批刚进台的年轻人去参加台里的年会,领导就说,新人给同事们敬个酒。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刚大学毕业的吴昕一听说要敬酒,立刻想到“职场潜规则”:“我是来做主持人的,不是来陪酒的。”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其实年会上都是自己人,只是需要相互引荐认识一下。于是大家都起来喝酒时,只有吴昕一人拿着水,坚持“我不会喝酒”,自己把自己气得都快哭了。


何老师说,后面台长再有任何的活动,都不叫她了,觉得这个姑娘是不是有问题。


吴昕也被同事打趣:这么多年,你没被开除,真是个奇迹。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成年人的世界,不是事事都痛恨世界对我如此不公平,也不必像惊弓之鸟一样,以为处处都是潜规则。

更不是动辄就恶劣到男女两性关系的程度。


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不遵守,但不遵守带来的损失,也就不必抱怨。


霍汶希被称为香港最后一个金牌经纪人,她处理过谢霆锋的“顶包门”,阿娇的“艳照门”、阿Sa的“隐婚门”,梁洛施“连生三子为豪门”等等,每一个都是爆炸性的是非。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作为经纪人,明星出名时她在幕后筹谋,出事时她在前面挡枪,霍汶希也因此成为容祖儿、twins们最信赖的自家人。


尤其身在名利场,想谈资源,除了实力之外,也要先谈交情,喝酒应酬都是家常便饭。


不仅艺人自己要上场喝酒,能干的经纪人喝得也多。


霍汶希是出了名的酒量大,阿Sa回忆“那时的她为了锻炼酒量,每天中午都会喝一杯红酒,就连平时聚会的敬酒她都来者不拒,甚至还会挡下敬给艺人的酒,她说,这样就能让艺人们时刻保持清醒”。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她自己也说,“跟我霍汶希喝酒晕倒的人,起码超过20人。”


霍汶希的豪爽和义气,让明星不怯场,也给足了金主面子,快准狠的为艺人谈下资源。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她做事靠谱,底线分明,谁又敢小看她?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相比之下,僧多肉少的名利场,偏要做一个佛系的经纪人,这不是给自己和艺人都找不痛快吗?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所以,对于喝酒应酬这件事,大可不必觉得自己特别委屈。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规则,有明也有暗。


就像我自己不熬夜,但我很清楚这在很多领域完全行不通,比如参加综艺节目,很多内容得晚上连轴录,我怎么可能不尊重行规呢?


我不想改变自己,就只能放弃机会。


就像我当年专注于好好写稿子,很大的原因是发现自己酒桌上根本没法脱颖而出。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我曾经见过当年的酒局能人,他会唱歌,会玩杂耍,会背古诗,空中抛硬币能徒手接住六个当中的四个,全场目瞪口呆,我更是甘拜下风。


还有一位小姐姐,八面玲珑,我们请不来的客人,找她去请,一准儿到。有次饭局,客户全程冷着脸,场面一度尴尬,这位小姐姐于是走过去说:你旁边,我可以坐下来吗?别人都叫你周总,但我觉得你很面善,我可以叫你周哥哥吗?


这些话写出来没什么特别,可是,配上她的语调、态度、分寸和经验,的确算得上本事。


对方不便硬是拒绝,也就让她坐了下来,气氛于是缓和。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我理解也尊重职场中的清高和矜持,但是,我更佩服那些脑子里有货,还能弯下腰来的厉害角色。


我曾经特别看不上那种隔着个大会场,踮着个小脚,举着个水壶,给老板倒杯水放他面前的小人物,但是后来,我们都明白,那就是他表忠心的方式啊。


这个世界上很多规矩本就是在我们理解之外的,你不喝酒,也别嫌喝酒的人俗气,何况中国的酒桌文化古来有之。


曹丕在《典论·酒诲》里写光武帝刘秀的饭局:“又设大针于杖端,客有醉酒寝地者,辄以针刺之。”


《三国志·魏书》中说曹操的酒桌更可怕:“太祖行酒,韦持大斧立后,刃径尺,太祖所至之前,韦辄举斧目之。”


你看,但凡敢拒酒的,不是用大针戳,就是用大斧头震慑,动辄都是掉脑袋的危险。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真庆幸我们生活在当下,实在不喜欢,还能换个职业。


要么留下来加入,要么就修炼一个足够让自己站得住脚的本事代替喝酒。

如果都没有,又不想媚俗,还想升天,那就真的没辙了。


人这一生啊,谁没喝过不想喝的酒,没吃过不想吃的饭?


委屈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就看选择站在哪里。


你觉得呢?


你的朋友:筱懿


问一句:你的工作和生活中,需要很多喝酒应酬吗?


三个女明星在酒局上的不同表现


李筱懿,作家、“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创始人。著有《情商是什么》、《在时光中盛开的女子》、《先谋生,再谋爱》、《美女都是狠角色》、《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新书《气场哪里来》热卖中,带你从19个女人的传奇故事中,看气场中的6种类型,帮你找准自己的优势和短板。姚晨、冯唐、陈数、吴晓波联袂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饭局   酒量   报社   女明星   应酬   社交   经纪人   本事   广告部   艺人   当年   角色   领导   客户   文化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