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本文配图选自刘嘉玲相关图片,以及影视剧《长恨歌》、《三十而已》等剧照,均来源于网络。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刘嘉玲越来越会玩了。


近段时间她长住上海,微博晒了不少动态:工作,晨跑,逛公园,在挂着仕女图的弄堂老宅子里玩童年玩具竹蜻蜓,参观美术馆……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还拍起了搞笑短视频。


街头打车被司机小哥认出,小哥很惊喜,热情表白说就喜欢看港片黄金年代那些电影,尤其她先生演的,“诶,他没和您一起吗?”


嘉玲姐答:他在拍戏呢。


“哦,那请您替我向发哥问好。”


“发哥??”


“您先生周润发呀。”


“你确定不是刘德华吗?”


“哦对的,他和你一起演了《大内密探零零发》。”


车子抵达,小哥热情道别:嘉玲姐,到车站南路了,祝您和华仔幸福美满……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嘉玲姐带着一脸“我谢谢你全家”的僵硬微笑,环顾四周,突然朝渐行渐远的车屁股喊:哎我要去南车站路啊!


车站南路、南车站路,多少外地人一头雾水跑错,是独属于上海人的交通密码。


她还跑去徐汇公园,混进了跳广场舞的队伍。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酒红长裙玫红披肩,虽然穿得略浮夸,但戴着墨镜居然没被认出来,混迹在一群叔叔阿姨中间并不违和。


乱入的节奏很错乱,舞步里莫名踩着喜感。后面一位叔叔嫌弃她节奏不对,还推了她一下。


一曲作罢,嘉玲姐笑着鞠躬:谢谢你们教我跳广场舞。围观群众脸上这才浮起“这人怎么好像那个谁”的疑惑。


评论区网友说:主要是这些阿姨外形气质都不错,一眼还真不太区分得出来。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这就是了。上海女人的精致、不显老,在全国是顶尖的。


那些熟悉的名字,随手一数都是贵圈的气质担当或肤色担当——陈冲、董卿、马伊俐、孙俪、吴越、江疏影……张曼玉、李嘉欣祖籍也都是上海。


港片公认有“无法超越的四美”:朱茵眨眼,青霞饮酒,祖贤穿衣,张敏回头。张敏就出生上海。


她饰演的赵敏,一身白衣骑马穿过人群,抬头回首看向张无忌,眼睛里有一千种内容,柔情又锋芒。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那时候可盐可甜这个词还没发明出来,但张敏的气质里有这种东西,就像吃冰糖葫芦时,边缘被冻住的冰糖薄片——冷的,甜的,略带锋利。


刘嘉玲是苏州人,苏沪距离约一百公里,地缘上十分接近。范围再放大些,江浙沪包邮区自古盛产美人。


那些看不出年龄的女人,或者上了年纪仍显年轻的女人,生活大概率要满足三层条件:


物质基础的宽裕;情感家庭的安妥;文化氛围的开明。


以及由此带来女性本身的自信。


逐一去看,上海女人不显老的原因就不难找到了。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只黑色人造革手提包,印着“上海”两个字和小小的东方明珠图案。现在回想起来廉价而且毫无质感,但当时就觉得那两个字是镶着金边的vip认证。


当时的孩子,要是谁爸爸出差上海,带回当地的小玩意,都够让小伙伴们羡慕好几天。假如带回的是新衣服新裙子,就更是女孩子眼里的奢侈品。


在物流极其落后的当年,那可不只是一件衣服,而是欠发达地区女孩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情怀。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大概就是这种吧,图源王安忆作品改编的电视剧《长恨歌》


不光是我们小人物这么想。


作家王安忆,小时候初到上海的经历很特别,她自称是“被保姆挑剔着、培养着长大的”。


一岁多的时候,王安忆跟母亲茹志鹃从南京迁到上海,住进淮海中路一条弄堂里。弄堂有前后两排房子,共10幢。


茹志鹃和丈夫王啸平都是作家、干部,夫妻俩生活富足思想开明,但对老上海人种种优雅考究的规矩实在是不懂,也兴趣一般。


所以有关生活美学,反而是邻居给王安忆启蒙更多。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图源王安忆作品改编的电影版《长恨歌》


邻居有一户医生家的保姆,“她是单独开伙的,吃的要比她的东家还精致,用自己的碗,自己慢慢地在厨房里享用。”


王安忆家的上海保姆,也矜持而骄傲。“我们让她叫我爸妈‘茹同志’和‘王同志’,她怎么都不肯,坚持叫先生、师母,我爸妈为此很纠结,觉得这样叫好像马上就要堕落了。”哈哈,如今看来莫名喜感。


三楼的一户邻居,是弄堂里最老最稳定的住户,他们是真正的上海市民,做过大户人家的仆人。


这对老夫妇,男的“出门拿stick(拐杖)、抽雪茄,和蔼却威严地和其他人保持距离。”老婆婆“始终保持中产阶层的姿态,看不起我们这种新市民,却总是跑下楼来指导我们的生活,看我们家具也不对,吃的也不对,告诉我们吃西餐不叫吃西餐,叫‘吃大餐’。”


南京路与黄河路交接的路口上,有一幢三层高的玩具大楼。星期天,父母经常带王安忆和姐姐去逛。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图源《三十而已》


那里真是小女孩的天堂啊。整个三楼都是娃娃柜台,各式衣裙的娃娃,满满排列在玻璃橱窗里。


王安忆和姐姐得到了一对娃娃,一男一女。女娃娃梳了发辫,不是画在头上的,是真正的毛发编织而成,打着蝴蝶结。娃娃还穿着绸缎的中式衣裤,衣襟上打着纤巧的盘纽,还有精致的滚边。脚上的鞋,也是纳了底,上了帮,滚了边,里面是一双细白纱袜。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豆瓣上一位网友po出上世纪50年代的洋娃娃,娃娃的发型服装精致又写实


后来,姐妹俩又陆续得到了漆皮娃娃、电动小汽车、一个莲花里的芭蕾舞女、一只翻跟头的猴子、一只会喝水的小鸭子、一套木质小家具、一副迷你小餐具……


父母还经常带她们去对面的知名粤菜馆新亚饭店吃饭。小姑娘一边等着上菜,一边迫不及待打开纸盒,坐在地板上玩起来。


王安忆出生在1954年,她的童年时代,绝大多数孩子是做梦都想不到人间可以这样繁华的。


但拥有这样富足的童年,除了因为有一对深爱女儿、慷慨付出的父母,更因为这里是上海啊。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上世纪50年代,上海南京路街景


经济基础决定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在一个女生童年培养眼界的阶段,这是多么幸运。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从生物属性上说,男人是野生动物,女人是筑巢动物。但在上海,又稍有不同。上海男人身上“筑巢动物”的特质更明显,他们爱家顾家、疼老婆,家务做得好,整个地球都知道。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图源《都挺好》


鸡汤文喜欢说,女人的脸就是婚姻的样子。虽然不能一刀切,可显然是有道理的。


被丈夫爱着的妻子,辛苦有人分担,情绪有人接纳,趣味有人欣赏,在安妥的感情状态中,更容易保持健康和美貌。


上海市妇儿工委发布过一份《上海市女性幸福指数研究》,其中“很幸福”的占18.7%,“比较幸福”的占67%,“一般”的占13.9%,“不太幸福”的占0.3%。共85.7%的上海女性感到很幸福或比较幸福。


上海女人的幸福,体现在她们高明地赚钱花钱、对家庭运筹帷幄的能力。


未必是已婚女性,单身女孩独自筑一个小窝,也很需要生活智慧。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图源《我的前半生》


好多上海女孩仿佛天赋异禀,星座是金牛,属相是算盘。


去食堂打饭,会一荤一素,素的随意,但荤的不要肉丝炒素菜,因为这种没多少肉,而是直接买一整块肉的荤菜,比如大排或鸡腿。这样同等价位下能吃到最多的肉。(故事来源于知乎答主@速速)


她们时尚嗅觉灵敏,有无师自通的好品位,50块的包也能背得洋气,外地闺蜜跟上海姑娘一起买衣服绝不会错。她们会教育别人买对的不要图便宜,可是自己不仅买的对,还常常很便宜。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图源《三十而已》


从琐事到大事,存款理财买房什么的,她们也很有眼光。


女作家李舒写上海女人,其中一段特别鲜活,忍不住读了好多遍:


“上海女人最厉害的是有决断力。弄堂女儿把‘家政’当成一门学问,邻舍隔壁姊妹道里,只要闻一闻味道,就知道‘谁家姆妈’今天的葱烧大排稍微少了点火候,油煎带鱼买的数量有多少,谁家今天请客,谁家回了娘家冷锅冷灶。到了困难岁月,平时再娇滴滴的嗲妹妹,再养尊处优的资本家太太,为了全家人的餐桌,一下子挺身而出,成为起早摸黑冲锋陷阵的勇士。”


我经常觉得,有些影视剧贴在女性身上的地域标签,太笼统粗暴了。


前半生的罗子君,矫情、浮夸、肤浅,稍有蛛丝马迹就怒闯丈夫公司捉小三扯项链。这一切戏剧化的抓马,并不是上海女人真实的样子啊。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婚变之际连生计都成了问题,罗子君不想着怎么求职自立,却在车上对贺涵发嗲:我这鞋子6000块,羊皮底不能沾水的…… 图源《我的前半生》


影视剧喜欢渲染大俗,可是忽略了,真正的大俗有时就是大雅。


上海永安百货四小姐郭婉莹,燕京大学毕业,经历过不堪的烂婚姻,丈夫死后留下大笔债务需要她去还。曾经的一代名媛,穿着旗袍刷马桶、做粗活。


她摆摊卖桃子、西瓜、鸡蛋和咸鸭蛋,对每个顾客礼貌微笑,帮他们挑选最甜的桃子,告诉他们哪一只咸蛋腌得更好,煮好一定可以丰腴得出油。


她在煤球炉子上烤吐司,酥脆焦香;没有蒸锅,就用铝饭盒和面粉做出彼得堡风味蛋糕;用洋铁缸子喝下午茶。


晚年,一双儿女都成家有了归宿,郭婉莹才算安稳度过余生。对于遭受过的苦难和委屈,她保持了难得的缄默,只给后人留下一段玫瑰色的传奇。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郭婉莹


海派美人的聪明,也可能是张爱玲的毒舌与清醒,董竹君的精明与硬气。


我总有一种缺乏科学依据的猜测:老派的上海女人大约是不容易患抑郁症的,她们在俗世烟火里的聪明和热情,对生活的热爱,胸中的勇气,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无常带来的灰心。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像薛甄珠女士一样,花枝招展、嬉皮笑脸面对生活的难 图源《三十而已》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都说两千年历史看西安,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一百年历史看上海。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老上海月份牌和广告上的美人,总是活色生香


1843年上海开埠,国外商品和外资纷纷通进长江门户,上海命运急转,朝远东第一大都市前进。


其实在那之前,上海也并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小渔村。


《宋会要辑稿》记载,北宋初期设立征收酒税的“上海务”,这是“上海”名称最早的史料记载。经历宋、元、明,到明朝弘治年间,上海县已经是“人物之盛、财赋之多,盖可当江北数郡,蔚然为东南名邑”。


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带来的是“敢”,是外表的时髦和思维的开放。


1930年代流行一首顺口溜,“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说的是旗袍,也是发型、妆容,以及更多。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图源电影《色戒》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一场西洋影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放映电影。


1913年,我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诞生于上海。


到了1920年代中期,国内电影公司总数179家,上海占到142家。


1946年,上海为遭遇特大洪涝灾害的江淮平原募捐赈灾,也是国内第一场选美。经历了短暂的沉闷,报名者骤然达到3000多人。决赛在上海新仙林花园舞厅举行,门票2万法币一张,颁奖嘉宾是梅兰芳。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当年的上海小姐冠军王韵梅、亚军谢家骅、季军刘德明


光影流动,裙裾摇曳。这样氛围下生活着的海派美人,怎么能不是时髦先锋。


八了八这些陈年旧事,我想,比起强调地域概念,倒不如把“海派美人”理解成一种女性自我养成记:


经济的独立,生活的条理,情感的自洽,认知的打开,还有最重要的——相信自己的魅力。


来聊聊


你是哪里的小美人?评论区找老乡吧。


参考资料:

《海派文化的精致与包容》

《王安忆:儿童玩具》

《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人开放 有股硬气》

《“上海开埠前是个小渔村”是误传》


把刘嘉玲秒杀成路人,她咋这么拽?


紫宸,灵魂有香气的女子签约作者。资深编辑、媒体评论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新榜原创top20作者,深度研究中国女性情感和社会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小哥   长恨歌   开明   安妥   海派   弄堂   上海   路人   车站   精致   娃娃   美人   年代   幸福   女性   女人   刘嘉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