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分享《说中国》三:从秦汉到隋唐,从统一走向到宏大

经过春秋战国的“乱世”,中国的疆域得到扩展,思想得到绽放,为秦汉统一提供基础和可能。

当还是诸侯国的“秦”经过变法逐渐强大一统江山后,庞大的疆域被称为“天下”即普天之下,而“中国”则是天下的核心,此时的“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原”地区能比拟的强大帝国。

读书分享《说中国》三:从秦汉到隋唐,从统一走向到宏大

在秦汉两大帝国的体制下,生活在这片疆域内的人民开始自称“汉族”。过去人们以族群居住的习惯逐渐转变为以属地为主,也正是在此时,行政区域的划分有了“里”的概念。

每一个居住在“里”的人的年龄、财产等信息都被记录在册,可以理解为最初的“户籍”,也是政府为了方便赋税所设计、人口管理的一种方式。

钱币的统一、道路规格的规范与修建,让秦汉时期的市场经济变得异常活跃和发达,中国出现了工商与农业并重的经济体,各地方的关系也因经济贸易变得紧密。

自汉武帝后,中国的政治开始趋向于上下贯注、无所不包的大格局。凡有才学者经察举制度即可为官,经汉200多年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制度已彻底转化为皇朝体制,以文官和经济构成了两张大网,将中央与地方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在世界各地的古代帝国中,中国这种制衡机制是相当特殊的。

读书分享《说中国》三:从秦汉到隋唐,从统一走向到宏大

除此之外,儒家思想渐入人心,成为主流思潮,构建并形成了中国人的价值观。

有汉以来,随着移民的迁移和疆域扩展的需求,汉代吸收了匈奴文化中的草原作战战术,随着历史的推进,部分匈奴人远离中国,仍留在中国境内的匈奴人则逐渐被汉化,他们的加入也给中国文化带来新的部分。

汉王朝“丝绸之路”的开发更是加快了汉族与西北各民族的融合,为中国文化的博大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秦汉时期的中国,基于文化、政治和经济各项“软实力”将“天下”观念的弹性发挥出来,不断地吸收和扩容,逐渐打破了民族国家的疆界。

读书分享《说中国》三:从秦汉到隋唐,从统一走向到宏大

秦汉如此强大,为何到了后期又会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呢?

伴随着中国天下概念的扩大,原本以“中原”为要地的社会发展特征已开始一些出现变化。

首先,文化层面发展逐渐制式化。如,西汉时期的儒学是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希望开创天下大同的格局,发展到了东汉时期,儒学却变成了以考证为主的学科,其活力已经丧失。

其次,政治层面的内卷化。汉代采用的选官制度察举制,到了东汉时期已成为各地方豪族崛起的方式。此外,东汉还出现了外戚和宦官干政的局面,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皇帝年龄偏小,能倚仗的只有外戚或打小陪自己长大的太监。

当地方豪族越来越强,皇权旁落他人之手时,离中央权力的真空也就不远了。因此,当豪族董卓进京,全国诸侯纷纷起兵割据地方,东汉帝国随之倾倒。

读书分享《说中国》三:从秦汉到隋唐,从统一走向到宏大

与此同时,北方的汉人或大族为了躲避战事,逐渐向南方迁移。这些大族人家都非常讲究礼学,在那个时代,礼学一时成了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也延续了中国文化的香火。

当国家陷入战争、民不聊生、惶惶不安之时,人不可避免地需要追求心灵上的慰藉,宗教就成了最佳选择,据考证,佛教进入中国最晚不会晚于东汉初年。

此外,中国本土已有儒家和道家两种宗教体系,其中儒家奉行祖宗崇拜,即慎终追远,是对生命关注发展来的信仰;道家则崇拜自然和各种自然力。

尽管文化和政治在东汉末年都在衰败,最终形成三国鼎立;分而治之的三国时期在文化、政治和习俗上有不同,可三国之间却从未断过联系,这些都得益于那些走乡串镇的商贩们。

从未间断的市场经济网,也为全国统一打下了基础。

读书分享《说中国》三:从秦汉到隋唐,从统一走向到宏大

三国后的中国,长期分裂,各路势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盘,都尽力发展自己的腹地,寻求更多资源。中国的总疆域更大了,能利用的资源也更为多样化。

同时,各民族的融合也在加速,比如鲜卑族、匈奴、氐和羌也都逐渐汉化,尤其是到了北魏孝文帝时代,他推行全盘汉化,解散部落,改族群为乡里,改姓为汉,使用汉文,经此改革,大部分少数民族已经同化为汉人了。

可以说,这四百年的过程,也是东亚地区人种大融合的时代。

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漫长的分裂时代即将成为历史。这时,在北方的草原上有一个名叫“突厥”的少数民族悄然崛起,还不够强大的中国在隋唐初期只能向突厥低头示好,换取逐鹿中原时的合作。到唐太宗时期,唐朝的崛起和突厥的衰败,让两者位置倒换,突厥人开始尊称中国皇帝为“天可汗”。

隋唐时期的帝室和军人,他们的血统中不仅有汉人的血统,还兼有胡人血统。所以在生活习惯和观念上与传统中原汉族还有所不同,如他们的婚姻关系,在当时汉人眼里看来相当混乱。最有名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武则天曾是李世民的才人,李世民去世后他的儿子又娶了武则天。其实这是一种胡人的婚姻观,通常他们认为可以子烝父妾。

读书分享《说中国》三:从秦汉到隋唐,从统一走向到宏大

整个唐朝时期的中国相比汉王朝而言,更加的包容和开放。唐代的天下是没有边界的天下,是一个开放领土。任何人、任何族群只要愿意归属都可入中国,成为中国人。可以说唐代在包容性和弹性上,又强于汉代。

武则天时期开始的科举制度,也影响并改变了唐代的政治特性,但仍不可避免地陷入到以靠权贵赏识、人情推荐和候选人的道德考察上,在这样的选才体制下,得到的贤才远不如汉代的察觉制度下得到的贤才多。

而且,汉代时期,一个官员只担任一个官职。到了唐代,地方制度的变化更为复杂,官职也更为庞杂如一个官员的职称包括等级、职位、荣誉、勋位、派遣、兼任等。

汉代时期的重要观念——皇帝承天命,是天下的共主。到了唐代时期国家机制变得大开大阖,来者不拒,影响力向四方延伸。汉唐两代相比,汉代的特色是厚实,唐代的特色则是宏大和开放,接受了很多外来文化,就连唐代时期的女性装扮也更为开放和大胆。

读书分享《说中国》三:从秦汉到隋唐,从统一走向到宏大

在后人眼里,唐代是一个辉煌耀眼的时期,是一个被称为“天朝”的时期。

成就这一辉煌的除了开放包容的态度外,大唐帝国还建立了绵密的驿站系统,这个系统打通了全国一盘棋,让偏远的地方不再偏远,让难以到达的地方方便到达。这个驿站系统究竟发达到何种程度?

驿站周围旅舍林立,有官方的也有私营的,这些旅舍不仅提供住宿,还提供车马租赁服务。比如某李姓客人要从长安出发去杭州,他只需在长安附近的驿站周边的旅舍内租借一匹马或一头驴,待他到杭州后归还即可。

得益于遍地开花的驿站网络,全国物资的流转也颇为迅速,就连小镇的物资也极为发达,纵使千里旅程也完全不需担心食宿问题,只要怀揣钱财即可。

读书分享《说中国》三:从秦汉到隋唐,从统一走向到宏大

在汉代时期,中亚等地用“汉人”的称呼替代了过去的“秦人”,到了唐代“唐人”的称呼则替代了“汉人”。

唐代文化的接受能力,可能是中国历来最强的。

中国皇朝,向来以汉、唐为最重要的时代。汉代是充实华夏,唐代则是取精用宏。只是强盛的唐朝还是逃不出抛物线定律,走上了巅峰势必会走向衰落,而安史之乱则是唐代升降的交点。


注:本文依照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中国》书中相关部分,作者颜言按照自己的理解撰写而成。文中引用书中的句子均采用“”引号引用并注明了出处。

本文的目的在于分享和推荐书籍,不作他用,特此说明。


作者:码字的颜言

文中所用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其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秦汉   胡人   中国   汉族   豪族   突厥   疆域   帝国   汉人   匈奴   隋唐   东汉   汉代   唐代   宏大   时期   走向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