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家长“教育焦虑”:小升初取消考试,为什么还是高兴不起来?

今年 3 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9 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所有公办、民办义务教育学校要严格遵守义务教育免试入学规定。

80%家长“教育焦虑”:小升初取消考试,为什么还是高兴不起来?

这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中学都不能再用考试的方式来选拔学生了。这一举措,无疑降低了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压力。那是不是就意味着中国的小学生家长从此告别焦虑了呢?

一、80%的中国家长集体“教育焦虑”

教育焦虑,是中国家长集体患上的“现代病”。

这种焦虑具体表现在:每天晚上都忍不住坐在孩子旁边,生怕他浪费时间;常常忍不住一遍遍问孩子考了多少分;一听到孩子没考好就忍不住发脾气;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严厉,说话偏激,有时变得比往常更亲切,连自己都觉得不自然;听说孩子要测验考试,自己便坐立不安,觉得压力比孩子还大,却要装得若无其事;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大步走路,看孩子的眼神都怕惊动了他......

轻度的焦虑,有利于人们高效生活,但重度焦虑就是一种病态。弗洛伊德指出,“人类的焦虑情绪是可以病变的,也就是‘神经病的焦虑’。焦虑作为一种情绪,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转化为病态,这种病态就是当代临床心理学中的重要类型——焦虑神经症。”

2018年6月,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亲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87%的家长表示自己有过“焦虑”,其中,20%左右的家长“中度焦虑”,7%左右的家长“严重焦虑”。

80%家长“教育焦虑”:小升初取消考试,为什么还是高兴不起来?

二、小升初不考试了,家长为什么还焦虑

为了缓解中国家长的焦虑,让国内更大多数的孩子可以平等地接受义务教育,我国多次调整教育政策,但总是无济于事。这次调整后,同样没能缓解家长们的焦虑。

焦虑一:不让考试了,该怎么进入优质民办初中?

家住南宁的王婷有一个12岁的儿子,为了孩子的小升初,她已经失眠了整整两周。

“你知道南宁去年中考平均分前20名的排名情况是怎样的吗?”她熟练地打开微信收藏夹,打开一个表格:“你看,排名前五的全是私立学校,排名第一的私立学校优秀率达89.6%,而排名最前的公立学校才68.3%!”

她指着屏幕上的数字,语气急促起来:“上不了好的初中,怎么考得上重点高中,上不了重点高中,考上985、211大学的希望就非常渺茫了!”

为此,王婷一心想着让儿子能进入一所好的私立学校。但今年私立学校也不让考试了,王婷非常焦虑:难道真的要让儿子划片去片区里的学校,从此任其“命运的摆弄”?

80%家长“教育焦虑”:小升初取消考试,为什么还是高兴不起来?

焦虑二:不让笔试了,面试会考啥?

“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办。”民办学校通常以摇号的方式去学生进行筛选,但在摇号前,不少优质的民办学校会设置自己学校的相应条件。诸如:舞蹈、钢琴、作文、奥数等比赛的证书、三好学生、班干部经历等。

为此,不少家长为了获取这样的摇号资格,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卯足了劲儿让孩子从基本功做起,获取各类证书,以方便后期可以获取更多摇号资格。

相对于笔试,面试更让家长焦虑。因为,笔试只要努力复习,不断刷题,总是可以提高的,起码有一张看得见的卷子吧。但对于面试,没有哪个家长心里有底。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面试中有很好的表现,家长们不仅要给孩子进行语数外的补习,还要去参加专门的面试培训班,有些甚至还有综合课程的补习,以免面试中会问到一些知识性的提问。

即便准备地万无一失,家长仍然不会放心,因为面试比笔试不确定的人为因素实在太多了。

80%家长“教育焦虑”:小升初取消考试,为什么还是高兴不起来?

焦虑三:电脑派位,命运任人安排?

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特意买了高价学区房,但片区范围经常变动,不确定很大,而且一旦进行电脑派位,学区房也无济于事,只能就近片区选择公办学校。

小升初,是孩子人生中的又一岔路口,每个家长都卯足了劲儿希望孩子不要在“跑道”上吃亏。没输在起跑线上,却输在了跑道上,岂不是可惜?为了这个目的,家长们宁愿放下面子去托关系、找门路、砸钱报班,拼尽全力让孩子进入一所好的初中。小升初,不仅考验着学生的能力,更考验着家长的经济实力和社交能力,拼爹游戏从小学,乃至幼儿园就开始了。

80%家长“教育焦虑”:小升初取消考试,为什么还是高兴不起来?

三、家长该如何克服焦虑

毫无疑问,小升初,已经成为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在这个战场上拼杀的不仅有学生,还有家长。而焦虑的家长,无疑为学生增添了一层新的压力。

成都的冯成是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自从进入六年级,早上叫醒他起床的就是英语单词,连刷着牙,父母都给他打开单放机听;晚上放学就去上辅导班,上完辅导班回家写作业;连吃晚饭的时候,饭桌上谈论的都是小升初话题。

有一天晚上,他回到家,感觉胸闷、头晕、透不过气,作业写着写着就没了知觉。

送去医院,医生检查不出任何问题。询问家里的情况后,医生告知家长:“你们给孩子压力太大了,孩子心理承受不住了。”

这件事虽然是个例,但家长的焦虑已经给成长中的孩子或多或少造成了压力,同时,家长对名校的追逐和望子成龙的心理从某种程度上,也助长了小升初形势的恶化。

那么,家长如何才能克服对孩子教育上的焦虑呢?

1、正视教育的全部动机:我为什么会产生“教育焦虑”?

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动机一般分为“本能动机”和“道德动机”:

“本能动机”,是指出于父母爱的本能,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活泼、快乐地成长。

“道德动机”,是指出于责任去孩子进行要求,希望他将来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富有的、拥有社会地位的人。

在这两种动机的驱使下,既有爱的因素,又有自身对名誉、财富、声望等的追求。

家长要正视自己对子女的完整的教育动机,控制自身对教育的焦虑,把对孩子的教育施压处于一种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不要超过限度,激化亲子矛盾,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第二、 重新审视教育目的:我想要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当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不少父母欣喜地孩子抱在怀里,亲着他的小脸,在心里默默许下愿望:“我希望他此生健康快乐平安。”

健康、快乐、平安,是很多父母最真实、最初心的教育目的。

但随着孩子的不断长大,不少70后、80后,在经历了一系列大的人生变动中,感受到了职场危机、中年危机、人事变迁,逐渐将自身的危机转化为对孩子教育上的焦虑。

小升初家长的焦虑状况集中发生在中产阶级当中,在大中城市尤为明显,以城市高学历高收入女性家长最为突出。

此时,家长应不断提醒自己:我到底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我自己的孩子是否接受我这样的人生规划?我对孩子现有的教育方式是否偏离了我最初的初心?

第三、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短期加速跑。

小升初很重要,但长期的学习习惯养成、孩子思想道德的熏陶培养、为人处世的渐变更加重要。教育,从来不是一场短期加速跑,而是一场长距离的马拉松。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正是长身体的年龄,他们的知识、力量、思想,都在这个阶段爆发性地增长,若是家长单方面地强化学习,而忽视身体、心理的教育,即使送入重点中学,将要发生的,也并不一定是后期的加速跑。

家长总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意识:“今天让你做 100 道题,是为了你美好的未来。”其实这样的想法走入了误区,未来不仅是成绩造成的,还有情商、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

第四、接受自己的平凡和孩子的平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纵然家长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想要分享给孩子,有很多失败的教训想要传递给孩子,但孩子的路终归还是要自己走,该他自己走的弯路一步都少不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一致的期盼,但孩子是龙,还是凤,终归还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我们每个人,不是在父母的翘首以盼中成长的?而如今,谁又逃脱的了庸庸碌碌的生活?

我们自己也不过是活成了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又何必要求孩子要一路出类拔萃呢?

适度的焦虑就可以了,别用过度的焦虑来要求孩子,折磨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焦虑   家长   初心   目的   病态   笔试   义务教育   中国   动机   私立学校   父母   压力   孩子   学校   考试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