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文丨阿醒


这几天对影迷来说,最大的事肯定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办。这意味着,我们终于迎来了全世界范围内今年第一个线下举行的大型电影节。这也意味着,白天黑夜连场刷片的快事,又可以享受了。


第一部,就是备受瞩目的开幕片《1921》。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作为第一批观众看这部讲述中国共产党成立故事的影片,内心可谓深受激荡。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这部构建在扎实史料上的故事,聚焦在国际国内局势紧张的1921年,而平均年龄仅有28岁的爱国青年们排除万难,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改写了中国历史与人民命运。


独特之处在于,这是历史片,也洋溢着青春片的风采,你能感受到时代风云的激荡,也能感受到个体精神的高昂,因为个体跟时代在这里,是相互影响、相互激发的有机体。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这不是黄建新第一次拍摄建党的故事。十年前,「大业」三部曲里的《建党伟业》,就是由他与韩三平共同执导的。那部电影更偏向于一种「编年体」式的叙述,从1911年的辛亥革命一路讲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一系列重大事件的串联,恢弘展现「伟业」建立的艰难与振奋。


而这次由黄建新监制兼导演,郑大圣联合导演的《1921》则有不同的叙事视角与故事侧重。虽然片头片尾的影像从晚清跨至新中国成立,但是重点会「聚焦1921这一年前后,尤其是集中在建党前后几个月内发生的事情,以上海为故事中心,辐射到全国及国际社会,切入时代的『横截面』,高度浓缩地展现建党历程」。也就是说,故事要在更紧凑的时间线上,以更丰富、更开阔的视角进行历史还原与人物立传。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要在这种高密度的基础上讲好大故事,黄建新有很多功课要做。筹备工作从五年前就开始了,为了确保史实得到尊重,他跟团队的首要任务,就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图书馆和档案室里大量搜集一线材料。「越读得仔细,越知道得多,才更觉得这批人的伟大。」每个人都可以撑起一部电影,而在电影里,就要以最通俗的方式把他们都介绍给观众,让观众产生了解更多的兴致。


对创作者而言,故事的脉络清晰了,才能在之后的工作里有的放矢。比如说,人物的轮廓出来了,就要对照当时的年代气质、角色的精神气象来挑选演员,这当中,要数「知识分子」类型需求最大。选好之后,哪怕角色戏份只有一两场,黄建新也会要求他们去阅读人物传记与当时历史,以便于在表演时实现准确移情。而且,「在组合演员整体性的时候,可以使用微妙差距达到这些不同点,让观众能感受到丰富性」。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内外景也必须有20年代的真实质感。剧组把外滩扫描完,用三维技术细致还原了当年的气象。彼时上海还没有霓虹灯,为了呈现「东方巴黎」的魅力,他们就在所有建筑上,逐个安装了上万个小灯泡。为了更好地呈现「一大」会议,剧组1:1还原搭建建党原址建筑群,包括「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影片还取景了拥有上海滩最长吧台的华尔道夫酒店、法国警察局等这些同题材影视作品中罕见呈现的地方。


影片的摄影执导,黄建新找来了首位「三金奖」最佳摄影大满贯得主曹郁。黄导谈及和曹郁的合作感受时,大赞道:「曹郁非常懂戏,合作起来非常省心。」他还分享了影片一场戏份的拍摄幕后,「有一场戏是拍『一大』召开过程中关于党纲决议等代表们激烈辩论的,毛泽东(王仁君饰)、李达(黄轩饰)、李汉俊(袁文康饰)、刘仁静(刘昊然饰)、张国焘(韩东君饰)、陈公博(张超饰)等人因为观点不同在持续争论,一个镜头拍下来,什么时候该对准谁,该怎样拍,曹郁都有下意识的精准反应,最终两条就过,所采用的,还是第一条。而且曹郁的镜头运动,有很多动感与韵律的追求,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可以更好地让观众感受到人物的温度和精神的力量。」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观看《1921》时率先体会到的感染力,就来自影片强烈的沉浸感。影片故事线是全国范围内几大城市开始,辅以国际的维也纳、巴黎、东京,从各个地方发散出来,最终往上海这一个城市聚拢。格局宏大,节奏紧凑,将建党故事的讲述从大历史背景聚焦人物精神上,做了恰到好处、极其精妙的融合。


黄建新说,「正因为生命自身这种原动力,他们的理想才长远。如果你都觉得生存是一个痛苦,你的原动力怎么长远?」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作为观众的我们,跟随着影片中的人物,仿佛也一起亲历了那段历史,和他们一起看到国与国、地与地、人与人的差别,和他们一起感到悲愤,涌起热血,又流下热泪。影片中,李达对妻子王会悟(倪妮饰)说起带头抵制日货时,都要到点火焚烧的关头了,却发现自己手上的火柴竟然产自日本,偌大的中国,竟然连火种都没有。那种对当时的中国愤怒又悲哀的情绪,还有发自本能想要奋起做点什么的爱国情感,穿透了银幕,跨越了百年,让今天的观众感同身受。


回头再看那些工人阶级,辛勤工作却生活窘迫,不得不联合讨要薪资,而利益既得者,无论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都在沆瀣一气地榨取这「弱国弱民」的价值,就更能明白有志之士面对此情此景,为什么如此迫切地想要挣脱、想要改变了。「开天辟地」这四个字,就是电影里极其激动人心的题眼。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在笔者看来,《1921》最大的亮点,是立起了一个个有棱有角有血有肉的先辈形象。他们不再是以往出现在教科书里的符号,而是和现在的年轻人一般大,像是同龄人朋友一般,不仅有着理想抱负,也有着丰富的精神、情感世界,他们的风貌变得更为可触可感。


这是一帮「理想大于性命」的爱国人士,主体是年轻的知识分子。陈独秀(陈坤饰)等不到教育经费,会火急火燎地直闯孙中山会议室,据理力争。李达会为了更精准的传播真理,要求杂志停印,只为把「百姓」换成「人民」。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电影里还有很多极具烟火气的表现。比如毛泽东终于见到了李达,会含笑嘀咕湖南人的餐桌,竟然连一道辣菜都没有。


而个人觉得整部电影特别难忘的一个角色,是何叔衡(张颂文饰)。在「一大」会议召开前,他给其他代表们讲自己参加革命的原因,他同乡的一位读书人,在晚清走到了殿试阶段,但一问太后长什么样,回答是不知道,因为在大殿里,根本不能抬头。


读了这么多书,活了这么多年,却连腰杆都直不起来。张颂文讲得不动声色,却渐渐有了悲愤的哭腔,电影里的听众都在垂泪,大银幕前的人,也很难逃过他情绪的传达。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他又有很多可爱的小动作被捕捉下来,譬如在动身前往上海之前,眼见毛泽东与杨开慧(周也饰)不舍分别,忙不迭地转过身去,以自言自语的方式提醒对方——六分钟,不急。在上海的有轨电车上,他看着别人摩登的装扮,也会忍不住看一眼自己脚上的布鞋。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想要观众迅速地跟这些角色建立联系,靠的就是这些细节。细节不只是让人物更丰满,也是要让思想更精粹。有很多场戏,就是借角色之口,呈现他们心中那团火,以及所有传奇人物最本真的理想。


片中,杨开慧问毛泽东,人这一生如此短暂,大家现在在做的事情,有意义吗?毛泽东说,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国家,不能选择自己的家庭,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理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灼灼燃烧的理想,才有那么多人甘愿抛头颅洒热血,去换同胞的一个未来。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黄建新所感佩的这群拥有「超越生命的信仰」的人,通过影像很立体地传达给了观众。一帮年轻人创建的政党,28年后便彻底改变了中国面貌。打造过很多主旋律电影的黄建新对这个事情,依然十分好奇,这群忧国忧民的理想主义者是怎样的人,他们投身革命前见证了什么现象,他们想要去拯救国家的强大信念来自于哪,支撑他们的心灵源动力到底是什么……


这些问题在电影里都有所指,有所答,但更叫人血热的地方,是影像用戏剧的方式,精准传达了永不过时的理想与信仰,那是与最基本的安全、尊严和平等相关联的。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黄建新在年初接受采访时说过,「我们希望通过这部文艺作品,给更多年轻人提供一个回望百年征程、读懂百年初心的机会。百年前,一群和他们年龄相仿的青年,满怀理想和壮志,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关头挺身而出,矢志改变中国的面貌。他们选择相信马克思主义,他们的精神超越时代,他们的宗旨和目标,他们的红色故事,不仅可以与今天的年轻人共情共鸣,也激荡着接续奋斗的力量。」


确实,《1921》是主旋律电影,也更是关于青春、关于信仰、关于大义的电影,它之所以能够抵达人心,正是因为二者在交相辉映。


你不能仅仅把《1921》当一部电影


我们在这个关口重温一百年前的历史,是在已知历史走向后,通过他们鲜活而亲近的传奇,重新感应那些斗士们的人格魅力以及群体效益的正面激励,并且对当下格局与自我使命,产生符合历史潮流的准确认知。


如此,《1921》就有了不只是电影层面的意义,它让今天的中国人,在精神世界里重新与历史乃至未来,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中国共产党   伟业   电影   范围内   精准   上海   中国   观众   角色   影片   理想   精神   人物   故事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