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患者的饮食治疗

文·付丽云 陈荷玲(宁波市第二医院)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治疗以抗病毒治疗为主,同时需要休息、营养等综合措施配合。我国古代就已经讲究药膳同源,人的生长、发育及生理活动需要,都由食物所赐,用于充饥则谓之食,用于治病则谓之药。规律、合理的饮食,可为受损的肝细胞提供恢复的物质基础,减少肝炎并发症的发生;相反,不适当的饮食则可能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加重患者病情。乙肝患者需要制定平衡的饮食结构,也就是摄取合理的脂肪、糖、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各种维生素。

慢性乙肝患者的饮食治疗

乙肝患者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是进食应多样化,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定时进食,不宜过饱,少量多餐,切忌暴饮暴食。保证足够热量,并且提倡“三高二低”,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糖;进食时应细嚼慢咽,忌进油腻食物,避免进食粗纤维多和较硬的食物,戒烟禁酒禁辛辣。当然,这一原则也必须根据病情适当调整。

1、能量

乙肝患者每日能量应控制在2000~2500千卡,适量的能量可以节约蛋白质的消耗,增强体力,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与修复。虽然摄入充足热量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但并非越多越好,能量过高会造成体重增加,导致脂肪肝,增加肝脏负担。我国居民以谷类为主的膳食也能保证热量的摄入,不需额外补充。

慢性乙肝患者的饮食治疗

2、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组织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类生命活动最重要的营养素之一。乙肝患者因肝细胞受到损害,机体免疫功能降低,需要蛋白质进行修复,因此乙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蛋白摄入,一般每日供给蛋白质97.5~130g;以优质蛋白为主,如豆制品、牛奶、牛肉、瘦猪肉、鱼肉、鸡蛋等。对于肝硬化患者,最好选择去皮的家禽、鱼、瘦肉等。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常有血氨增高,一次性摄取大量蛋白质时,会因发生肝性脑病而出现神志不清乃至昏迷,所以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要限制蛋白的摄入,适当补充即可。

慢性乙肝患者的饮食治疗

3、维生素

对于乙肝患者,应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增强患者肝细胞的解毒、抗氧化能力,促进肝细胞的再生和修复,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牛奶、蛋黄、鱼肉、海产品、菠菜、胡萝卜、芹菜、空心菜等;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有豆芽、花生、黄豆、燕麦片以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含维生素B2的食物有蛋、乳类、小米、大豆、香菇、柑橘等;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油菜、小白菜、野苋菜、苦瓜、猕猴桃、橘子、枣子、山楂等。此外,新鲜蔬菜、瓜果类、菌菇类、海带等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维持人体的营养平衡。

慢性乙肝患者的饮食治疗

4、高热量食物

乙肝患者应以清淡饮食为主,并保证足够的热量,以米饭、谷类等富含碳水化合物食物的为主食,可以为人体提供生命活动的基本能量,同时可提高肝脏的解毒功能,维持肝微粒体酶的活性,增加肝糖原储存。如果患者进食过少,可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C,不提倡吃高糖食物,因肝炎患者的糖代谢易发生紊乱,高糖饮食会引起血糖升高,导致多余的糖份转变成脂肪而存在于肝脏,形成脂肪肝;此外,肝炎患者由于运动相对较少,休息较多,再加上高热量,高糖饮食,极易造成营养过剩,使体内脂类物质聚集而引发脂肪肝与高血脂,加重肝炎病变,使之迁延不愈。此外,高糖饮食还会引起肠胀气,影响肝脏功能,加重肝脏负担。

慢性乙肝患者的饮食治疗

5、乙肝患者的饮食禁忌

乙肝患者禁酒、戒酒是无条件的,白酒、啤酒都在禁忌范围之内。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在肝脏内转化为乙醛,它们对肝脏都有直接的损害作用,使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其次,少吃含大量粗纤维及产气的食物,忌用全奶,脂肪含量高的冷饮,含脂肪的饼干、面包,奶酪,奶油烹制的蔬菜,带脂肪、带皮的肉,烧烤或油炸的肉类、香肠,烟熏食物及罐头类食品,辛辣、刺激的食物等。另外,禁忌乱用药。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乱用药会加重肝脏的代谢负担,其次某些药物本身就具有肝损害作用,因此,用药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乙肝患者,如营养摄入不足,则不利于肝脏的储备和再生,对于降低并发症、改善预后非常不利;如果营养摄入过多,又有发生脂肪肝的可能性,进而加重肝脏负担;因此,合理的饮食对于改善乙肝患者预后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乙肝患者的饮食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碳水化合物   乙肝患者   饮食   肝硬化   肝炎   肝脏   热量   蛋白质   维生素   脂肪   脂肪肝   能量   患者   食物   营养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