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救星:中医治疗黄褐斑,1月退斑,治愈率高达96%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赞]”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五白膏治疗青年面颊黄褐斑


面颊部黄褐斑,多发于未婚女青年鼻梁两旁,男青年间或有之,其色状颇似怀孕妇女之“妊娠斑”,只是色素比较暗淡。我试用祖传“五白膏”方外敷,治疗二十余例,收到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处方:白芨6克,白芷6克,白蔹4.5克,白附子6克,白丁香4.5克(即雀粪),外加密陀僧3克


制法与用量: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用少许药末放入鸡子清或白蜜内搅调成稀膏,晚睡前先用温水浴面,继后将此膏涂于斑处,晨起洗净,一般一月内斑可消退


病案举例:王某,女,21岁,城关公社社员,1974年秋诊。主诉:半月来,在两颧骨处,发生黄褐色斑块,不痒不痛,面积逐渐扩大,恳予诊治,遂以此膏施治,月余斑除而复本来容颜。


五白膏治疗黄褐斑24例


笔者运用五白膏配合内治法治疗24侧黄褐斑患者,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本组24例病人,全部为女性,年龄最大52岁,最小21岁,平均36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20天,平均发病13个月,其中有16例病人运用其他祛斑霜复发或无效。


方药组成用法和疗效


白芨、白芷各6g,白蔹4.5g,白附子6g,白丁香4.5g,密佗僧3g,研细,放入鸡子清中或白蜜中搅均,每于睡前温水洗面,蘸干后,涂膏于面部斑处,晨起洗净,每晚1次。


效果:本组病例最短者1周显效,平均1月左右,治愈16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1例,有效率96%。

黄褐斑救星:中医治疗黄褐斑,1月退斑,治愈率高达96%

药物分析


白芨,味苦甘涩,性微寒,《药性论》言:治面上皯(读gan【三声】,《说文解字》说:面黧黑无光。下同)疱,令人肌滑


白芷,味辛,性温,可散风,温燥除湿,芳香上达。《日华子本草》云:去面皯庇斑;


白蔹,味苦,性偏寒,清热解毒,消肿,内服外用有奇效


白附子,味辛甘,性大温,有毒,可引药上行。《日华子本草》言:治面皯瘢庇


白丁香,味苦,性温。《日用本草》云:治面上瘢皯,入面膏外涂。诸药合用有直达病所,破结滞,消斑,生肌之功效。

修正淡斑霜淡化黄褐斑 ¥79.9 购买

辨证分型,配合内治


外用五白膏的同时,可根据病人情况辨证分型,配合内治,效果确切显著。一般可分为以下证型:


脾虚肝郁型,证见斑色枯黄,头痛目眩,口燥咽干,月经不调,乳房作胀,心烦易怒,脉弦,可给予疏肝解郁,健脾之逍遥丸口服。


肝肾阴虚型,证见斑色黧黑无光,头晕目眩,耳鸣,面部烘热,腰膝酸软,失寐多梦,月经量少而淡、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补益肝肾,可服六味地黄丸等。


冲任失调型,证见斑色发暗,压之不褪色,伴月经不调,时多时少,或夹带血块,时有下腹疼痛,舌质暗红,苔白,脉弦滑,宜调理冲任,可口服桃红四物汤等。


本病通过内外同治,辨证施治,多可得到根治。


周某,女,39岁,已婚已生育,小孩5岁,2011年9月12日初诊,患者近2年来脸上逐渐出现黄褐斑,用过各种护肤品,不见好转,做过多次美容,好一阵子,又恢复原样,为之烦恼不已,察之两颊有色素沉着,颜色发黄,略带灰色,月经时间尚准,量不多,也不痛经,唯血块较多,颜色发暗,白带很少,平时精力不是很充沛,睡眠欠佳,本次月经刚过去一周,舌淡而暗,脉小弦。

买一送一 淡斑精华液 ¥29.9 购买

处方:白参10g,白术10g,茯神15g,生地黄15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6g,蒲黄10g,土鳖虫10g,鸡血藤30g,益母草30g,酸枣仁30g,黄芪30g,凌霄花10g。


水煎,30剂。


10月14日二诊:服上方后,面上的黄褐斑明显变淡,这次来月经基本没有血块,精神睡眠均有好转,舌淡,脉弦细。


处方:白参50g,白术50g,茯神60g,生地黄90g,赤芍50g,当归50g,川芎30g,蒲黄30g,土鳖虫30g,鸡血藤90g,益母草60g,酸枣仁60g,黄芪90g,凌霄花60g,乌梢蛇60g。


为水丸,每天2次,每次6g,饭后开水送服。


用方思路


益黄八珍散出自《王渭川临床经验选》,本方以八珍汤补气养血,加蒲黄、土鳖虫活血化瘀,鸡血藤、益母草养血调经,去甘草,是因不欲取其缓,药仅11味,但将补、养、通、调诸法汇集一方,选药精当,药性平和,对于气血亏损而又内有瘀血,虚实夹杂而又寒热不显的患者十分切合。


从我的临床经验来看,妇科慢性疾病大半与血虚、血瘀有关,古方八珍汤是治疗妇科病的名方、通用方,功能补气养血,但行瘀活血之力不够。而本方以八珍汤为基础,增添了活血消瘀这个环节,所加的4味药物均经过精心选择,为妇科治疗瘀血的常用、专用药,性味平和而非峻猛,既能行消又不破伤,故本方堪称妇科补气养血、活血消瘀的新的通用方,适合于长期服用。


我在临床,大凡治疗痛经、崩漏、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前后不定,只要符合以上虚、瘀病机者,常予考虑使用。特别是治疗月经不调而又脸上过早出现色素沉着的中年妇女,往往服几十剂而能够使月经正常,面色光鲜,色斑消失。我在专治黄褐斑时,必加黄芪、凌霄花。这两味药都善走肌肤,养容貌。前者补气,后者凉血。做药丸尚可加乌梢蛇,因为此药堪称皮肤病专药。为煎剂不容易溶于水,故适合掺入到药丸中。


妇女黄褐斑所产生的大致原因有三类:


一类是由妇科慢性炎症造成的,多数为内有湿热,黄褐斑色黄而有光泽,治疗妇科炎症有效,则黄褐斑慢慢会褪掉;一类是绝经期前后,雌激素下降,血不养肤,黄褐斑色萎黄无光泽,俗称“黄脸婆”,补肝肾、养精血有效,坚持每天服一点阿胶、雪蛤,日久会肌肤润泽,黄褐褪掉;一类是体内有瘀血,月经经常有血块,舌质暗淡或舌下有瘀斑,正是本方所治。因为患者尚有睡眠不好,故改茯苓为茯神,并加酸枣仁以祛湿、养血安神。


益肾化斑汤


【来源】姚寓晨,《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仙灵脾15克,菟丝子20克,地黄(血热用生地、血虚用熟地)15克,当归、川芎、芍药(养血用白芍、化瘀用赤芍)、桃仁、红花各12克,僵蚕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补肾祛瘀。


【方解】黄褐斑现于眼眶周围属肾虚,上唇属瘀阻胞宫。方中君以仙灵脾性温而不燥,功善补肾壮阳;菟丝子性平,既补肾阳,又补肾阴,且补而不腻;当归、地黄、川芎、芍药俱为臣药,功能补营血,调冲任;佐以桃仁、红花入血分而逐瘀行血,使以僵蚕祛风搜络。诸药相配,共奏补肾祛瘀之功。


【主治】妇女黄褐斑。


【加减】(1)对于单纯性黄褐斑的治疗,应随证加减:①若患者为阴虚体质,可酌选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知母、黄柏等;若患者为阳虚体质,可酌选肉桂、附片、巴戟天、肉苁蓉、鹿角霜等。②若黄褐斑仅见额部,可酌加丹参、肉桂、川连;仅见于左颊,可酌加柴胡、白蒺藜;仅见于右颊,可酌加桑白皮、杏仁;仅见于鼻部,可酌加苍白术、枳壳;仅见于下面部,可酌加补骨脂、炮山甲;仅见于上唇,可酌加紫石英、地鳖虫。③更年期妇女,肾气渐衰,脾胃虚弱,易致阴阳失调,治宜阴阳并调,可酌选用知母、黄柏、附片、肉桂、二至丸、肉苁蓉、巴戟天,并佐以紫河车、龟板胶等血肉有情之品。④若夹风而黄褐斑时隐时现,皮肤瘙痒者,可酌加防风、白鲜皮;若夹火而黄褐斑色深者;可酌加生石膏、地骨皮;若夹寒而黄褐斑色淡者,可酌加肉桂、吴茱萸;若夹痰而黄褐斑疙瘩叠长者,可酌加白芥子、白附子;若夹湿热而黄褐斑垢腻者,可酌加苍术、黄柏、生苡仁。


(2)对于合并性黄褐斑的治疗,可在辨证论治中结合益肾化瘀之法,以收治病消斑之效。①对患黄褐斑而不见月经病者,治疗应循经后益肾补虚,经间调燮阴阳,经前用养血调经,经期因势用方之法。在所用调经方中加用本方之主药,对月经量多、月经先期、崩漏等证在经前,经期慎用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药,但在经后、经间可酌情选加。②对黄褐斑而又见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者,应经后充养任督,经间化瘀软坚,经前养血摄血,经期消补兼施之法治疗。③对患黄褐斑而又见不孕症者,若经不调则调经,络不通者则通络,待经调络通后再进益肾化斑汤,并可酌加党参、黄芪、紫河车等。④对患黄褐斑而又见带下证患者,不应拘于湿热,应随证灵活施治。⑤对产前患黄褐斑患者,可用扁鹊三百饮加减(绿豆、赤小豆、黑穞豆、金银花、生甘草、陈皮、砂仁、桑寄生、炒黄芩)以安胎消斑。禁用桃仁、红花等祛瘀破滞动胎之品。⑥对产后黄褐斑患者,可在大补气血中佐以化瘀消斑之法。⑦对黄褐斑由于长期服用避孕药所致者,可用本方酌加鹿角霜、炙鳖甲、炮山甲、龟板、蛇床子、马鞭草等逐补搜逐之品。

【疗效】临床屡用,效验殊速。


去黯美容汤


【来源】吕景山,《中国当代中医名人志》


【组成】当归、生地、熟地、川芎、赤芍、白芍、白蒺藜、白僵蚕各10克,冬瓜子1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滋阴养血,散结行滞。


【主治】面黯(黄褐斑)。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面部的色素沉着斑,无自觉症状,好发于女性、中青年。中医称为“黧黑斑”、“肝斑”、“蝴蝶斑”等,现代医学研究该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改变(尤其女性妊娠或产后)、某些药物、慢性疾病以及外界刺激有关。


王琦教授对黄褐斑的治疗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用药特点,现整理如下。


斑多缘于血瘀质


血瘀质是指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瘀血内阻的病理基础,其特征为瘦人居多,性格内郁,心情不快易烦,急躁健忘,平素面色晦黯,皮肤偏黯或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易患疼痛,口唇黯淡或紫,舌质黯有瘀点,或片状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象细涩或结代。还可能伴随眼眶黯黑,鼻部郁滞,发易脱落,肌肤干或甲错,女性多见痛经、闭经、经色紫黑有块、崩漏。易患出血、癥瘕、中风、胸痹等病。


《诸病源候论》曰:“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管是内在痰饮还是外受风邪,最终导致气血失调而生黑皯者,究其原因是由于体质的内在本质。黄褐斑的主要病机是以血瘀体质为本,气滞血瘀为主要原因。而女子以肝为先天,“以血为本”,经、胎、产、乳都以血为用,所以比男性更易为血瘀质。


气滞、寒凝、热灼、津伤、痰湿等皆可导致血瘀,其中最主要的是肝郁气滞,多数患者由于压力大、心情抑郁或焦虑紧张,导致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肝郁化火灼伤阴血,皆可致颜面肌肤失养,色素沉着,积为黯斑。《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载:“原于忧思抑郁,血弱不华,火燥结滞而生于面上。”忧思伤气,气机失和,肝失疏泄,郁而化热,灼伤津液,血行不畅,致使颜面气血郁滞,从而为瘀,瘀在面部而成本病。


活血化瘀:自拟玫瑰祛斑汤


王琦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治疗黄褐斑的有效方法。自拟玫瑰祛斑汤,药用:玫瑰花15g,柴胡12g,枳壳10g,桔梗10g,川牛膝10g,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赤芍10g,干地黄15g,川芎15g,香白芷15g,菟丝子30g,泽兰叶15g。功效: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养血祛斑。


本方由血府逐瘀汤加玫瑰花、白芷、菟丝子、泽兰而成,主治血瘀质患者面部黄褐斑。血府逐瘀汤既能舒达肝气,又能活血养血,调畅气血。另加玫瑰花,《食物本草》谓其“主利肺脾、益肝胆,食之芳香甘美,令人神爽”,长期服用,美容效果甚佳,为祛斑的主药。白芷为治疗头面部疾病的要药,同时有美白作用。菟丝子有宣通百脉、柔润肌肤、消斑之功用。《本草正义》云:“菟丝为养阴通络上品。其味微辛,则阴中有阳,守而能走,与其他滋阴诸药之偏于腻滞者绝异。”《本经》云:“菟丝子气味辛平无毒,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肥健人,汁去面黑干。”故菟丝子为治斑特色药。桃仁、红花乃活血化瘀要药,常配以川芎。川芎乃血中气药,善走头面,引药上行。泽兰活血调经。藏红花通经活络、调和气血、散瘀开结、安神开窍。诸药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养血祛斑之效。


加减应用:


黄褐斑同时兼有子宫肌瘤,或者乳腺增生者,可加炮山甲(分冲)3g、王不留行20g、生麦芽30g、通草10g;兼有失眠多梦者,加珍珠粉0.3g;血虚者,加熟地20g、阿胶珠10g、心烦易怒者,加夏枯草10g、百合15g;冲任失调者,加淫羊藿、女贞子、四物汤等;兼湿热者,加白花蛇舌草、千金苇茎汤等。


病案举例


案1


冯某,女,41岁。2010年11月10日初诊。主诉:黄褐斑8年。现病史:患者患乳腺增生后引发黄褐斑,两眼角周围太阳穴处明显。失眠多梦,便秘,遇冷热刺激面部发红。17岁初潮,经期5-6天,月经周期为25-28天,规律,痛经,夹血块,量正常,色深。子宫肌瘤2年。舌质黯,苔薄黄,脉弦。诊断:黄褐斑。治法:疏肝解郁,化瘀消斑。药用:柴胡12g,枳壳10g,桔梗10g,川牛膝10g,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赤芍10g,干地黄15g,川芎10g,香白芷15g,菟丝子30g,泽兰叶15g。30剂,水煎服。


2010年12月8日二诊:面部黄褐斑减少1/2,多梦减轻,大便顺畅。舌质黯,苔薄黄,脉弦。药用:上方加沙苑子30g,昆布30g,玫瑰花10g,珍珠粉(冲)0.3g,去泽兰叶。30剂,水煎服。


2011年1月3日三诊:患者服用后,面上斑块减少3/4,颜色转淡,面色有光泽,大便畅通,睡眠转实,精力充沛。舌质黯,苔薄黄,脉弦。药用:柴胡12g,枳壳10g,桔梗10g,川牛膝10g,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赤芍10g,干地黄15g,川芎10g,香白芷15g,菟丝子30g,泽兰叶15g,玫瑰花10g。30剂,水煎服。


按:本案属于血瘀质兼气郁证。患者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又月经痛经,夹有血块,经色深,易形成癥瘕之块,乃血瘀体质的特征。失眠多梦、乳腺增生、脉弦乃肝气不舒之证。因此用血府逐瘀汤理气活血化瘀,加上菟丝子、泽兰、白芷,补肾、活血利水,增强祛斑之效。此方调治2个月后,瘀血得化,患者黯斑明显减少,同时睡眠、大便也相应改善。


案2


朱某,女,43岁,北京人,2011年1月19日初诊。主诉:面部黑斑数年。现病史:患者于10年前面部出现黄色斑点,后逐渐成片出现,斑色黑黯,经治疗有所好转,但一直未得控制,常反复出现,月经30天一行,经行3-4天,色黯,有血块,量可,经期腰部酸困,手脚冰凉。平素常有盗汗,头晕,心悸,眠差,易醒,醒后难寐。纳可,食后胃胀,膈气,偶有泛酸。大便2日一行,便干,舌紫苔薄黄,脉细滑。药用: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黄10g,女贞子20g,沙苑子15g,香白芷10g,菟丝子20g,藏红花(包煎)1g,泽兰叶15g。30剂,水煎服。


2011年2月23日二诊:夜寐改善,黯斑微痊,下颌部起脓状小疖,便干,脉弦细。药用:当归10g,川芎10g,白芍10g,熟地黄15g,女贞子15g,沙苑子15g,菟丝子20g,香白芷10g,泽兰叶15g,芦根15g,生薏仁10g,冬瓜子15g,桃仁10g,藏红花(另包煎)1g,决明子30g,玫瑰花10g。30剂,水煎服。


2011年4月6日三诊:夜寐可入睡6h(原2-3h),两颧部黯斑已消大半,隐约可见下颌部起小疖,大便干同前,脉细滑。药用:当归10g,川芎10g,白芍30g,熟地黄15g,甘草10g,女贞子20 g,沙苑子15g,菟丝子20g,香白芷10g,玫瑰花10g,泽兰叶15g,藏红花1g,芦根20g,桃仁10g,生薏米20g,冬瓜子20g,白花蛇舌草30g。30剂,水煎服。


按:该病案属于血瘀体质兼有湿热。患者黑斑数年,且经色黯,有血块,经期腰部酸困,手脚冰凉,舌紫,可知为血瘀体质。由于肝郁气滞之像不明显,所以去掉了玫瑰祛斑汤中柴胡、桔梗、枳壳等行气解郁之药,着重于活血化瘀。由于后期见患者下颌部起小疖,兼有湿热,则用千金苇茎汤来清泻肺热,健脾祛湿。


案3


杨某,女,35岁,2011年6月29日初诊。主诉:面部色斑4-5年。现病史:患者诉怀孕后面部出现黄竭斑,生育后色斑加重,平素易浑身乏力,眠差,睡时易醒,月经6-7天/25-30天,量少,色红,有血块,乳房胀痛,平素纳可,食后胃中隐痛,舌黯苔厚腻,脉沉细,大便3-4日一行,便干。既往史:浅表性胃炎,乳腺增生。诊断:黄褐斑。治法:疏肝解郁,活血补肾,化瘀消斑。药用:玫瑰花10g,香白芷10g,泽兰叶10g,丹参12g,菟丝子20g,生薏苡仁20g,淫羊藿15g,麦芽60g。30剂,水煎服。


2011年8月10日二诊:面斑渐褪。上方加紫草10g、藏红花1g(另包),30剂。2011年9月21日三诊:月经40多天未至;黄褐斑渐褪。苔黄腻,脉弦滑。药用:当归10g,川芎10g,干地黄10g,赤芍10g,王不留行20g,通草10g,桃仁10g,红花15g,玫瑰花10g,香白芷10g,菟丝子20g,泽兰叶10g,紫草10g。30剂,水煎服。2012年1月5日四诊:面部斑明显改善,面部皮肤转亮,便秘已除。药用:柴胡12g,枳壳10g,桔梗10g,川牛膝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干地黄20g,桃仁10g,红花6g,白芷10g,菟丝子30g,女贞子30g,玫瑰花10g,生麦芽30g,鸡血藤20g。30剂,水煎服。


按:此案属于血瘀质兼冲任失调。《圣济总录·卷第八十九·虚劳腰痛》曰:“女子子脏久冷。头鬓疏薄,面生皯黯”。所以女子胞宫寒冷及月经失调,血行不畅,可造成面部色斑。由于“冲为血海,任主胞胎”,该患者怀孕后出现了黄褐斑,产后又加重,还伴有月经不调,此属于冲任失调引起的黄褐斑。王琦教授除了用玫瑰祛斑汤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同时还用了生麦芽、淫羊藿、女贞子、四物汤等药物调理冲任,以使气血调畅,冲任调和,则黯斑可褪。


讨论


中医一般认为“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在治疗上也是“治斑不离血”。黄褐斑是常见的损美性疾病,以女性居多,这跟女子以血为本、肝气易郁滞的体质特征密切相关。王琦教授在治疗黄褐斑时注重调理血瘀体质,同时兼顾诱因,从而能够标本兼治,治病调体。自拟玫瑰祛斑汤活血化瘀,行气消斑,同时活血化瘀药不宜过猛,以免活血太过而溢血。黄褐斑以注意预防为先,平时应保持好心情,注意保暖,以使气血调和,同时注意防晒,使用宽光谱防晒霜,避免使用避孕药、含香料及重金属的化妆品和光毒性药物等。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谢谢]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黄褐斑   女贞子   赤芍   菟丝子   泽兰   川芎   血块   桃仁   白芷   活血化瘀   当归   救星   红花   月经   面部   患者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