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理身体所讲究的时机和方法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零四。(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輕而揚之,因其重而減之,因其衰而彰之。”——《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


(接前文)我们先往后捋。“故因其轻而扬之”,指病在初起的时候可以因势利导,根据病势的轻浅而用宣散的方法。“扬之”就是往外宣散,就是宣发出来。张介宾在《类经》里边注解为∶“轻者浮于表,故宜扬之,扬者散也。”张介宾讲的非常清晰,他说轻者指的是病邪在表,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应该“扬之”,扬就是散的意思,就是发散的意思。(今日头条@中医彭鑫博士)比如一个很简单的病,如果风寒外袭,得了感冒,骨节疼痛,发热,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咽痛等等这些表证出来之后怎么办?这时候直接用麻黄汤一发散就好了,把汗往外宣发,风寒就随着汗出去了,这就是“因而扬之”,就是通过体表发汗的方法,把寒气排出来,寒气排出来,身热就退了,脉就安静了,不是那么洪滑而又数,速度非常快,不是那种了。这就是因势利导的方法。《黄帝内经》的很多治疗方法都是因势利导,后面我们都会讲到,就是根据病邪的深浅、高低、内外来进行因势利导的治疗。


再往后看,“因其重而减之”,意思就是病势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在治疗步骤上,宜于逐步的使其减轻。张景岳在《类经》里边讲∶“重者实于内,故宜减之,减者泻也”,重者指的是什么?是在身体内部,由内而外,由里而表,重者是在里,病邪在里,特别实,是实证,这时候“故宜减之”,减就是泻的意思。泻不见得就是用大黄、番泻叶泻下,泻指的是泻掉病邪。


我们之前都讲过,病邪往外排泄途径有三种,第一是汗法,第二是吐法,第三是泻法。汗法就是发汗,也是病邪往外倾泻。吐法是因势利导,吐出去,并且要是在上焦,要是在心肺的话,尤其是在食道,唐以前的著作当中,叫做在膈中,就是横膈膜那膈,认为在膈中的病通过上面的方法进行泻,是吐的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往下泻,通过大便往下泻也可以,通过小便就是利水的方法或者利尿的方法,用茯苓、泽泻、猪苓、车前子等这些中药给他从前面小便泻出去。总而言之就是把病气,只要是在脏腑内给它泄出来,这是指的实证。实证我们在临床上现在用的多不多呢?用的比例也不是非常高,但是也在用,尤其是对于内在的湿。湿气必须得泻出去,湿气怎么泻?可能就会用到茯苓、泽泻、猪苓,有时候得用桂枝温阳化气,要是湿气排的不利,得加上车前子或车前草,甚至加上通草,从小便往外排,这就是因势利导的办法。其他脏腑内的实证有的是通过汗往外排,但是这种方法不多。有的是通过吐法来排,这种方法在临床上也不常用,这就是通过古代文献,我们得用到现在来,叫做古为今用。


再往下“因其衰而彰之。”王冰注解为∶“因病气衰,攻令邪去,则真气坚固,血色彰明。”王冰的注解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仗工整,文字非常优美。因为病,所以气血就衰弱,“攻令邪气”,就是用攻邪的方法把邪气排出去,邪气排出去则真气坚固,就是人体的真气,也就是元气坚固,这个时候人体的元气充沛,元气充沛气血就充足,所以气色就彰明,就是气色明亮。这就是我们治病的方法。中医的治病方法,整个途径就是把病邪排出去之后,患者气色也恢复的非常好,越来越明亮,眼睛有神,皮肤有光彩,浑身有力量,精气神非常饱满,这就是用中医正确的治病方法所达到的功效。


还有不恰当的治疗方法,比如我们在临床观察到有一些对于儿童用抗生素要是用大量的话,从中医眼光看来,部分抗生素的性味归经是属于苦寒的,所以有一些儿童用了大量的抗生素之后,虽然烧退了,也不咳嗽,也不喘了,但是你仔细观察,他的气色不好,脾胃气衰,整个脸部的三角区发青,而且不爱吃饭,浑身虚弱,这就是治病把病邪也打败了,但是身体也衰弱了,这就是没有用因势利导的办法。


中医正确的方法就是治完病之后,气色很快就恢复了,叫做“因其衰而彰之”。就是王冰所注解的∶“攻应邪去,则真气坚固,血色彰明”,就是通过中医的排邪气的方法,邪气排出去之后人体的真气就坚固,这个时候血色就彰明,就是气色非常明润,达到这样一个效果。


虽然《黄帝内经》是两千多年前的著作,现在读起来一点也不过时。我们在临床上,起码我是非常认可王冰的这段注解,在临床上我们也尽量的在给患者治病的同时不要伤及到患者的肾气和脾胃之气,这两个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在临床上给很多患者治病的时候,通常都会加上陈皮、焦三仙、党参、炒白术、茯苓这些药,有的时候感觉患者元气特别弱的话,需要加一点生晒参,也不能加太多,因为加太多虚不受补也不行。也就是我们在攻邪的时候要注重扶正,这样患者病好了之后不会很虚弱,他还是身体很强壮,气色特别好,这就是运用《黄帝内经》这段经文的意思,我们直接在临床上进行落实,这就是我们的治疗思路。


《灵枢经·逆顺》里边也讲∶“刺其已衰,事必大昌”,讲的也是这个意思。“刺其已衰”,就是针刺已经衰弱部分的病邪,让身体元气恢复,“事必大昌”就是让身体的元气、精气神恢复之后,身体就好了,“昌”就是欣欣向荣,生机旺盛的意思,就是身体好的表现。


所以我们在学《黄帝内经》的时候,我的学习方法就是一方面的理解,不要为了学而学,我们要为了用而学。我们在读古典的圣贤书籍也好,还是读各个学科的应用书籍也好,不要为了学而学,为了记笔记而学,为了寻章摘句而学,为了引用文献而学,不是这样的,我们一定要把它运用在我们的临床工作当中去,运用到为患者解决病痛这方面来学习,这样我们在读《黄帝内经》的时候就会经常联想到临床上遇到的一些问题,用《内经》的这段话去进行解决,用《黄帝内经》去思考问题,去解决问题。这是我们学经典的最重要的一个方法论。在这块中国古人做的非常好,古人在注解《内经》的时候都非常希望从文字里面跳出来,进行临床上的联系。(未完待续)


本篇是:彭博士讲《黄帝内经》系列-精华篇-之三百零四。(更多精彩内容持续更新中……)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药物、药方、针灸以及其他各种治疗和养生方法,请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应用,切勿自行应用。如因不当使用所产生的问题,概不负责。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
彭鑫,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车前子   黄帝内经   中医   身体   方法   因势利导   茯苓   湿气   邪气   气色   实证   注解   元气   坚固   讲究   时机   患者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