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关于补肾效果,一般不用拿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来对比,因为六味地黄丸是补肾阴,金匮肾气丸是补肾阳的。不过,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关系很密切,我们就来说说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有什么关系,又分别适合有什么样症状的人群,我们今天来说说。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金匮肾气丸原名叫肾气丸,它是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之方,在《金匮要略》里记载了四次,分别是: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宜肾气丸主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可能很多人看不懂这些,没关系,我们只要看到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小便问题,这四段都讲了小便。而肾气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温阳利水,温的是肾阳,利水主要是指利小便。它的药物组成是八味:干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桂枝、附子。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说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嘛。其实是说反了,是先有肾气丸,才有后世的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儿科医家钱乙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了桂枝,附子。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对于干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前三味具有补肾阴的作用后三味淡渗利湿,能消除前三味的滋腻,所以这三补三泻,能够滋肾阴而不腻。再加上张仲景特别喜欢用附子、桂枝这两味,经常用来温阳化气利水的,比如苓桂术甘汤、苓桂枣甘汤、桂枝加桂汤、真武汤、附子汤等。所以可以理解为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阳虚,水饮内犯,出现的怕冷,小便不利,腰酸腰痛,小腹拘急。简单的来说就是肾阳虚或者肾气虚,小便不太正常的,用它比较合适

而对于六味地黄丸,钱乙用来治疗小孩子的五迟五软等,肾阴不足证,不存在水饮内犯,小便不利的问题,所以去掉了桂枝、附子。平时腰膝酸软,生长发育迟缓,口干咽燥,牙齿松动等肾阴虚出现的症状。

可能有人理解不了,为什么要在补肾阴的基础上加补肾阳的药物,而为什么不直接一堆补肾阳的药物呢?就好比这个金匮肾气丸和六味地黄丸,明明只是差两味药而已,结果却是不一样。

对于仲景用肾气丸来说,主要是因为本身可能存在着肾阴虚,或因温阳利水湿容易伤阴,所以兼以滋阴。关于这点,我想提醒一下那些一天到晚在喝祛湿茶的人要注意了。祛湿太久,可能湿气没去除,反而伤阴,导致阴虚和湿重并存,那湿气就更难除了,所以祛湿要有方法。

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哪个更好?

对于其他的补肾,经常也是补肾阴中含有补肾阳的药物,或者补肾阳的药物中加入补肾阴的药物,比如张景岳的左归丸、右归丸就是这个道理,采用“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最后总结一下六味地黄丸和金匮肾气丸的补肾效果区别。如果是肾阴虚,没有肾阳虚,比如腰酸、口干、不会怕冷,那选择六味地黄丸合适;如果是肾阳虚,出现容易怕冷,尿多或者尿少,舌苔水滑等,那就用金匮肾气丸。关于补肾,你还有哪个分不清的呢?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关注医路19秒,学习更多简单实用健康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牡丹皮   虚劳   泽泻   山茱萸   附子   医家   桂枝   地黄   茯苓   湿气   腰痛   山药   妇人   不利   药物   效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