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缓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危害,世界骨质疏松日,记得多补维D及钙

摘要:防治骨质疏松,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世界骨质疏松日,关爱中老年人健康,骨质疏松是越来越成为世界广泛关注的健康问题之一。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位居中老年人五大疾病患病率之首,严重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

延缓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危害,世界骨质疏松日,记得多补维D及钙


预防骨折危害,延缓骨质疏松

目前来说,我国已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患者最多的国家,我国患病人口占比达7%以上,且每年都呈增长的趋势,很多中老年人常由于骨质疏松发生骨折。

健康倡导中,人们应该最大限度地减少骨质疏松对中老年人带来的危害,保证人们幸福生活水平发展。

延缓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危害,世界骨质疏松日,记得多补维D及钙

骨质疏松是由于人体钙元素流失等所导致的骨科疾病,那么发生骨质疏松都有什么表现呢?

1、前期骨密度下降

当骨密度明显下降时会出现夜间后背、腰部、骨盆区域的轻度疼痛,休息后或者仰卧时疼痛减轻,直立、久坐后疼痛加剧。骨密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容易出现脊柱变形,使身高缩短,发生驼背等情况。

出现脆性骨折症状,在身体或肢体在没有受到明显外力的情况下,或者只受到非常轻微的外力就发生骨折情况,有些病人甚至在咳嗽后或者坐公交车颠簸后就可以发生腰椎的骨折。

2、后期骨结构破坏

骨质疏松严重时可导致胸椎变形,压迫心肺,出现循环、呼吸系统的功能异常,常伴发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肺活量下降等心肺症状。

延缓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危害,世界骨质疏松日,记得多补维D及钙


由于骨质疏松引发的各种症状能够直接影响人们生活,那么骨质疏松能彻底治愈吗?

骨质疏松其实也是人类自然衰老过程的体现之一,一般来说骨质疏松无法彻底治愈,其主要通过延缓骨质疏松进程来减少骨折的危害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常由于年龄的增长或伴随女性绝经后出现的病症,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人体内骨质逐渐流失,骨密度就会下降。继发性骨质疏松主要是由于药物或特殊的内科疾病所导致,如药物作用使体内骨量减少,骨密度值不断降低,但随着内科疾病的好转或者药物的停用可能会使骨密度会恢复到一定程度。

通过预防和延缓骨质流失,才能控制骨质疏松的发展,主动做到生活方式的改善及饮食的健康。


体内钙质流失,补钙和维生素D

治疗骨质疏松,人们多通过生活干预的方式进行辅助,做好骨骼保健和骨密度监测,进行钙和维生素D的补充。

可以进食含钙量高的食物,如骨头汤、牛奶、鱼虾等,同时多运动锻炼,吸收适宜的紫外线促进钙的吸收。

延缓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危害,世界骨质疏松日,记得多补维D及钙

治疗骨质疏松主要通过西药治疗,西医中主张使用基础补钙联合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进行治疗。

那么主要的西药的药物有哪些呢?

1、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
如碳酸钙中含钙量高、吸收率高,枸橼酸钙所含钙元素水溶性好,不容易刺激胃肠道,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强壮,改善平衡。常见的药物有钙尔奇、迪巧、维D2乳酸钙片等。

2、抑制破骨细胞药物和其他药物

如鲑降钙素能够预防骨丢失和骨溶解,依降钙素能够治疗由骨质疏松引起的疼痛症状,双膦酸盐类能够抑制破骨细胞从而抑制骨的吸收,以及其他药物如唑来膦酸、利塞磷酸铵、阿仑膦酸钠、依替膦酸二钠、性激素、甲状旁腺激素等都能减缓骨质流失、增加骨骼质量。

延缓骨质疏松,预防骨折危害,世界骨质疏松日,记得多补维D及钙

虽说骨质疏松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要通过西药,但中药也可以辅助治疗骨质疏松。

中医来讲,主要通过肾主骨、骨生髓,使用补肾壮骨配伍健脾或活血等药物进行治疗。那么补肾壮骨的中药及中成药都有哪些呢?

1、中药

代表性的中药有续断、伸筋草等,它们有助于缓解骨质疏松的导致的骨痛,以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目的。

2、中成药

仙灵骨葆、强骨胶囊、骨疏康、金天格等都是治疗骨质疏松的中成药,具有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等作用,有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的临床特点。


写在最后:

骨质疏松患者应合理搭配饮食,戒烟戒酒、少喝咖啡,多晒太阳,保证安全的生活环境,防止摔伤,预防骨折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避免其他严重并发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原发性   中老年人   骨质   中成药   骨骼   西药   维生素   症状   抑制   药物   中药   疼痛   疾病   发生   健康   世界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