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政治理论是何时沉沦的?

被扭曲的儒家亲亲原则、西方责任自负原则将中华法系的全民监督体系摒弃掉,其灾难性结果不仅是政治上的,还有经济方面的,特别是在金融领域。

中国古典政治理论是何时沉沦的?


几千年来,中国长期以信用贷款为主要放款方式,但随着西方抵押放款方式的引入,农村金融体系近乎崩溃,1998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开始将所属县市分支机构撤并调整后,只剩下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很难有效完成农村融资功能,因为农民不可能以山羊作抵押取得贷款。就是在城市,中小企业的信用瓶颈也难以突破,中小企业筹资难的问题至今未得到有效解决。直到近年来,连带责任原则才重新回到农村小额贷款和城镇中小企业融资之中。

三千多年前,周初的信用制度就以连带责任为基础。据《逸周书》的记载,周文王时代中国特色的信贷制度就建立了起来。《逸周书·文酌解第四》说文王的基本政策就包括“贷官以属”,即借贷官府连属百姓;公元前1123年,周人遇大荒,政府放松银根,也是以基层官员作为担保借出公家的钱币,向正作借贷的担保。(《逸周书·大匡解第十一》原文:赋洒其币,乡正保贷。)

中国古典政治理论是何时沉沦的?


笔者不反对学习西方银行制度,但不能将中国传统的东西全都放弃,靠连带责任原则支撑的信用贷款或许更适合于中国。事实上西方现代银行进入中国后,除了北京的钱庄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之外,在上海等地,长期进行信用贷款的钱庄并没有衰落,相反繁荣了起来——解放后钱庄关闭的政治原因多于经济原因!

对于社会功勋制和全民监督体系来说,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切断了学习法家、纵横之术者仕进之路,推崇六经、儒术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拐点。汉武帝将精通《春秋》的公孙弘封为平津侯起到了巨大的示范效应,司马迁在《史记·儒林列传》中说从此“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西汉末年开始,中华原文明渐渐儒化。至东汉,社会功勋制已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秦汉大黄金时代成为明日黄花。在公元前81年那场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国策大讨论盐铁会议上,儒生强烈地批评了社会功勋制,主张乡择里选,基层推荐。《盐铁论•除狭第三十二》儒家的主张:“古时推荐当官的人,从乡里挑拣选择,考察他们的才能,然后给他官做,胜任后再按照一定等级封爵授禄。所以读书人在偏僻乡村闭门读书,也能到朝廷来做官,隐居修身,做官扬名。不因为关系疏远而丢掉贤能的人,不论大小事功,都没有被遗失的。因此,贤能的人得到任用,没有才能的人被罢免。现在升官之途杂乱,不按才能选拔官吏,富有的人用钱财来买官,勇敢的人卖命求取功名。耍车技的和举鼎技的人,都出来充当官吏。多次立功,积年累月,有的人甚至当上了卿相。”(原文:贤良曰,古之进士也,乡择而里选,论其才能,然后官之,胜职任然后爵而禄之。故士修之乡曲,升诸朝廷,行之幽隐,明足显著。疏远无失士,小大无遗功。是以贤者进用,不肖者简黜。今吏道杂而不选,富者以财贾官,勇者以死射功。戏车鼎跃,咸出补吏。累功积日,或至卿相。)

中国古典政治理论是何时沉沦的?


中国古典政治理论的全面消退是在东汉末年。当时王粲在《爵论》中论及社会功勋制的解体(爵事废),并力主恢复这一制度,上面说:“依律有夺爵之法,此谓古者爵行之时,民赐爵则喜,夺爵则惧,故可以夺赐而法也。今爵事废矣,民不知爵者何也。夺之,民亦不惧;赐之,民亦不喜,是空设文书而无用也。今诚循爵,则上下不失实,而功劳者劝。”

同为建安七子的徐干(170~217年)论及当时全民监督体系的崩溃,仍以周作为制度典范,希望统治者关注这一治国的基本制度。杜佑《通典·食货典》引徐干《中论》:“是以先王制六乡六遂之法,所以维持其民而为之纲目也。使其邻比相保爱,赏罚相延及,故出入、存亡、臧否、逆顺可得而知也。及乱君之为政也,户口漏於国版,夫家脱於联伍,避役逋逃者有之,弃损者有之,浮食者有之。於是奸心竞生而伪端并作,小则滥窃,大则攻劫,严刑峻令不能救也。”

东汉之后,中国长期社会动荡,唐朝盛世也不过维持百年,支持秦汉黄金时代的社会功勋制和全民监督体系坍塌后,中华文明逐步进入了黑暗时代,先是渐渐儒化,再是剧烈的西化——直到今天,我们才听到了中华文明复兴的脚步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儒家   贤能   钱庄   官吏   政治理论   功勋   东汉   公元前   中国   连带责任   全民   贷款   体系   信用   制度   社会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