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从“向往城市”到“离城返乡”的生活史

1.“打工好玩”:向往城市


问:当初为什么外出打工呢?


返乡的新生代农民工对此问题的回答比较笼统, 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家乡非农工作机会少”“同侪群体的示范效应”“向往外面的生活而外出打工”。因为是关于既往的打工动机的追溯, 他们的回答往往具有反思性特点。一般来说, 人们在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解释时总是倾向于将之归因于客观因素。


A说:我是不想读书了 (上高中) , 就出去打工。当时就想着玩一下嘛, 那时还小, 就想着闯一闯, 锻炼一下自己, 也不想着去挣钱什么的。反正要锻炼一下, 闯一闯, 毕竟人要长大嘛, 你不可能一辈子老待在家里。读书的时候听别人说打工多好啊, 一个月可拿多少多少钱, 这样想着就不读书了。我爸让我去读书, 我说不去了。听别人说在外面打工好玩, 每个月都有钱。没有出去的时候, 想着城市里灯光闪烁的, 不像家里晚上一片漆黑, 想出去玩还得打电筒, 除了看电视再没有别的事情做。


B说:那时就觉得好玩嘛, 打工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 就是这样的。家里面像我们这样的都出去了, 我觉得现在流行打工, 一个人呆在家里不好玩。外面热闹一点, 朋友多一些, 自由一点, 没有人管, 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玩的地方好玩一点儿。在家里不自由, 在外面自由, 自己能挣钱了, 可以不再向父母要钱了。当时虽然工资不高, 但家里对我也没有要求, 只要不给家里要钱就可以了, 自己把自己顾住, 能把自己养活就可以了。我哥哥和嫂子也在外打工, 我们组里的年轻人都是一个带一个, 一个看一个的样子外出打工的。


A将打工看做是人生的一种历练, 当然这是一种事后的建构性解释, 恰恰表达了他们自己对打工的一种“深思熟虑”的看法。B所说的“打工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 言下之意是说打工是乡村社会里对农村青年的普遍社会期望, 也是家庭的期望, 从生命历程角度来说, 是微观的生活情境为新生代农民工设定的社会路线。A和B都是初中毕业即外出打工, 怀着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都认为打工是一种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机会。在这里新生代农工的主动选择与社会期望相契合。值得注意的是, A和B外出打工皆没有明确的目标, 没有人明确表示想通过打工而永远离开农村, 也没有明确职业规划, 这种盲目性为他们之后的懊悔和失望埋下了伏笔。此时, 少不更事的新生代农民工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离开学校开始工作, 作为一个生命事件开启了他们打工的生活历程。

新生代农民工从“向往城市”到“离城返乡”的生活史

2.“打工就是浪费人命”:失望和懊悔


问:你觉得打工生活怎么样?


受访的返乡新生代农民工回答这个问题时, 懊悔和失望溢于言表, “打工就是浪费人命”“工作太辛苦”“打工没味道”“挣不到钱”等负面评价频繁出现。


A说:原来想打工只不过是一天上8小时班, 每个月有工资拿, 这样上班有多好啊, 就和家里一样不愁吃, 不愁穿。谁知道到了外面才明白不好玩。我最早去的是浙江, 那边比我老家冷多了, 下雪的时候还要骑着自行车去上班, 没有星期天, 发工资那天才放假, 晚上连电视都看不到。我在宁波的第一厂是个电子厂, 就是做网线上的水晶头, 我做了两个月, 手都磨烂了, 实在受不了我就“自离”了, 只拿了一个月工资。后来又进了一个制衣厂, 学了一个星期踩电车, 那些师傅不怎么教我, 就我自己乱踩机械, 第一天开始记工资时, 我只做了5块钱。那时真是想哭, 又不好意思回家, 害怕别人说。在那个制衣厂我做了半年多。我从宁波去广东佛山时一个人坐火车, 没有座位, 站了3天3夜。在广东佛山那就更惨了, 身上没有钱, 找了两个星期都没有找到工作, 后来去了樟木头镇, 那时我还未满18岁, 许多厂都不敢要, 没办法又去了厚街, 进了一个小工艺厂, 生活很差, 上班时间很长, 早上7点半上班, 晚上最早也是10点下班, 通常要到11点或者12点, 加班费一个小时只有2块钱。那时候才明白打工根本过不上城市的生活, 才知道家里好。这就是打工的日子, 打工就是浪费人命!我才知道什么是“远看广东像天堂, 近看广东是牢房”。


C说:为什么要“逃跑”啊, 你不知道那根本不是人的生活。我曾经在东莞厚街一个厂里打工, 那就是军事化管理。要进厂先得体检, 不能留长头发, 进厂第三天才可以带自己的东西, 7天培训, 那老板以前是个军人, 对员工要求很严, 早上还得做早操, 和军训差不多, 下午在大堂里培训讲厂里的规章制度, 待遇了什么的, 培训之后你可以选自己的岗位。在宿舍里, 脸盆、鞋子必须放成直线, 连晾衣服都有规定, 上衣要凉在上面, 裤子要凉在下面, 叠被子和军营里要求一样, 我从那个时候开始才知道怎么叠被子。每天都有人检查的, 一天开两次会, 上班得开会, 下班得开会, 都是那些管理的训话。上班的时候要求很严, 不准穿膝裤, 出厂门不准穿拖鞋。厂里那些干部可以打那些员工, 我亲眼见过我们那科长打一个员工, 用鞋楦头打, 用膝盖顶他肚子。这些事很平常, 厂里有投诉部, 去投诉是没有用的。你说不“逃跑”又能怎么样呢?


原本希望可以获得经济独立, 脱离父母的管教, 自主地生活, 享受绚丽多彩的城市生活 (1) , 但是“谁知道到了外边才知道不好玩”, A对打工生活充满了失望。“远看广东像天堂、近看广东像牢房”, 这句顺口溜生动地表达了A悔不该当初的心态。C在外打工7年, 在外打工时其妻子未婚先孕, 结婚生子之后, 便不再外出打工, 与亲戚合伙开建材店。他所说的“逃跑”是家常便饭, 待得最长的一个工厂是8个月, 每换一个工厂他都会在家呆一段时间, 他调侃自己打工就像是旅游。C对严苛的工厂管理直接的反应是不断地跳槽, 这是许多新生代农民工面对不如意的打工生活的普遍做法。


面对现实和想象的落差, 新生代农民工会有以下两种适应性的反应:第一种, 将打工看作“旅游”, 辗转各地频繁地更换工作, 这样一来他们既积累不了劳动技能, 也没有多少经济积累;第二, 用非理性的消费和偶尔的放纵消解工厂事件对身心的损害和人性的压抑。正处青春年华的年轻人需要多彩的生活, 毕竟这是他们离开农村外出打工的动机之一, 他们也努力地使得打工生活丰富多彩一些, 有机会就去享受城市生活。下班后或者假期里, 工厂附近的网吧、KTV往往人满为患, 也要去家乡没有的大商场逛逛。


正如A所说:


工作那么累, 饭里又没有油, 上班又要那样上, 打工的钱都去买吃的了, 你不吃点儿好的怎么行。不管你吃得好不好, 班要照样上, 只有发了工资自己改善生活。在家的时候衣服都是爸妈买, 他们买什么我就穿什么, 现在自己可以挣钱, 当然想买点好的衣服, 有时候也得对得起自己。你说这样下来, 一个月还能有多少钱呢。“深圳赚钱深圳花, 哪里有钱寄回家”。本来就是嘛, 你要吃饭穿衣, 一个月工资几百块钱, 哪里还有钱寄回家呢。


在宁波时还有依靠, 有哥哥照顾我。我到广东后我哥哥也经常给我寄钱。因为经常换厂, 找工作的时候住临时房, 每天只吃一顿饭, 而我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没有钱了可以向父母要。我第一次出去, 3年都没有回家, 因为没有挣到钱, 那几个春节, 我现在都不敢想象是怎么过来的, 不敢给家里打电话, 害怕妈妈哭, 如果给家里打电话, 再怎么不好, 我也要说好。有一年春节的时候, 我们宿舍的几个姐妹在一起暗暗流泪, 都不想说话, 只是哭。


新生代农民工以甘当“月光族”“今朝有酒今朝醉”“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等适应性行为应对不如意的打工生活。因为外出打工的“悲惨”遭遇, 他们很容易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从其所处的微观生活情境来看, 他们是家庭中的孩子, 父母对他们也没有经济要求, 只要能顾得住自己, 不要向父母要钱就可以。就像A所说的“有时候也得对得起自己”。实际上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在这个时期都像A一样需要亲友的接济。这时,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命历程进入了“挣扎与徘徊”的状态, 其行为特征是散漫的, 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与其心智的成熟度及下一个重要的生命事件发生的时间有关。

新生代农民工从“向往城市”到“离城返乡”的生活史

3.“打工没前途”———心智的成熟


正如埃德尔在《大萧条的孩子们》写道, 一个人不经历痛苦迷茫的过程就不可能成熟起来, 艰难的历程能够给一个人带来潜在的成熟价值观[23]。不经历一点儿痛苦, 人也没法成熟起来。在徘徊和挣扎的过程中, 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意识到做流水线上的普工是没有前途的, 开始努力寻找有发展前途的技术性工种, 不仅是为了工作条件能好一点, 还可以赚更多的钱。


D说:我刚开始打工时工作很不好找, 那时也没有考虑要学技术, 没有抓住机会, 没有学技术的眼光, 当时一个月几百块钱工资就觉得很满足, 不想那么多。现在回过头来想, 人年轻的时候还是得吃些苦的。年龄小的时候没有什么社会经验, 不懂人生道理, 刚从学校出来, 没当过家, 不能独当一面, 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就像现在那些年轻人, 打工就像玩一样, 因为没有负担, 经常换厂, 这个不行就去那个厂。后来我慢慢明白了, 一直做普工, 还不如不打工, 这样下去没前途。像我这样30多岁还打普工就没有意思了, 一定要学个技术。现在在外面只要肯干, 一般人都饿不着, 技术越好, 越好找事。像我弟弟, 比我外出打工晚, 因为有技术比我赚钱还多。我现在也学了点技术, 只不过还不算太精。


D的讲述很能说明新生代农民工心态的微妙转变。D现在已经结婚生子, 春节在家里不慎将脚扭伤了, 等伤养好了他还会再外出务工。对他而言, 现在外出务工与少不更事时有很大不同, 再也不能将打工看成像玩耍, 要找一份比较稳定的有技术的工作。D心态的变化在B对打工生活的反思中再次被表达出来。


B说:年纪大了, 像我们这样就有压力了, 也不觉得打工那么好玩了。主要是结婚的压力有点儿, 父母逼着我找对象。和我在一起上学的都结婚了, 孩子都好大了。我现在27岁了还没有结婚, 再那么玩不行了。时间长了, 心态就变了, 觉得以前自己好幼稚, 到处玩, 那时好幼稚啊, 不懂事。现在多少要成熟一点了, 要管点事儿, 不管是不行啊, 我妈老唠叨着要我找对象结婚, 好多同学的孩子都上学了, 我现在还是一无所有。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该做应该做的事情, 这是个体生命历程中社会时间表对个体某段生活轨迹的要求, 同时也预示着又一生命事件将要发生。B所说的“年龄大了就有压力了”, 他所感到的压力是因年龄的增长, 必须“结婚育子”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幼稚”, 开始反思少不更事时将打工当作玩的状态。无论是D意识到的“过30了还打普工就没意思了”, 还是27岁的B所说的“现在多少要成熟一点”, 都说明他们心智开始成熟起来。B和D意识到了“打工没前途”, 他们所谓的“打工”指的是做流水线上的操作工没前途。在劳动密集型企业里打工既没有技能积累, 又谈不上职业发展, 让新生代农民工看不到人生发展的希望。此时, 有些新生代农民工努力找一份可以积累技能的工作或去参加技术培训;有的则努力攒钱, 为做生意或者返乡创业做准备, 新生代农民工开始转变散漫的打工状态, 迎来打工生活轨迹中的一次转折点。在这个意义上, 打工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真的是一种人生历练了。这种人生历练是社会生活对个人心智的历练, 是他们走出校门、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后必须要经历的生活教育。

新生代农民工从“向往城市”到“离城返乡”的生活史

4. 结婚生子之后———转变的发生


上述B打工过程中心态的转变, 是笔者访谈中的“意外”发现———结婚生子这样的生命事件促使新生代农民工改变对打工的看法。导致C心态转变的, 除了认识到做普工没有前途之外, 结婚生子之后家庭角色的转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注意到这一点, 笔者向一些已经结婚生子的新生代农民工提了下面的问题:


问:结了婚之后的想法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吗?


A说:和我一样打工的, 打工几年都不想再打工了。我生完孩子, 出去打工就是为了挣钱, 找机会做生意, 大家都明白“打一百块钱的工, 不如做一分钱的老板”, 又顾不上家了。如果家里有其他机会我也不会出去打工。生了孩子之后我可能还会继续打工, 像我们这样最多再打10年工, 之后还是得回来, 晚回还不如早回。


C说:我现在也不想整天待在店里, 不过结了婚没办法了, 结了婚真是不一样, 以前有老爸罩着, 现在才知道柴米油盐真不简单啊!生活所迫, 有小孩、有老婆, 你自己不转变形势都会转变的。在外面打工没什么前途, 回家找口饭吃, 回来了就得做一些事, 不能再让父母养我们三口了。


E说:现在不一样了, 是一个整体了, 现在打工当然要找工资高一点儿, 现在像我这样的人, 打工就是挣点儿钱, 无论干什么只要工资多一点, 累一点都没有什么。如果家里有事做我也不愿意再出去, 毕竟有孩子了, 有牵挂, 结婚是一个很大的转折, 结婚之后就不想出远门了。在家里只要赚钱, 就是这种小菜我都愿意, 在外面背井离乡, 在家自由一些。


曾经视打工为旅游的C在结婚生子之后, 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家庭责任。他早已明白在外面打工是没有前途的, 从为人之子到为人之父, 养家糊口的责任已经压在了他的肩上, “形势”———为人父为人夫的现实逼迫他转变心态。E15岁就外出打工, 曾到东莞、深圳等地打工10多年, 在外地打工的时候也曾幻想过通过与广东本地人结婚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然而, 幻想总归是幻想, “结婚之后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现在是一个整体了”, 婚姻将她拉到了现实生活中, 考虑事情要从家庭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能只顾个人。


以上几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讲述, 结婚育子这样的生命事件对他们生命历程的特殊意义。结婚育子在新生代农民工打工的生活轨迹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是由家庭、社会所规定的生命历程的社会性时间, 刻度着一个从青年到成人, 从个人自由到家庭义务和责任的生活轨迹的转变时机。尤为重要的是, 它的发生将个体的生活轨迹与家庭责任连接起来, 他们从此成为一个负有一定家庭责任的成熟的人。新生代农民工结婚生子之后其打工的首要目标是要履行个人所应承担的家庭责任, 其次才考虑能否实现城市化。在这个意义上, 结婚育子不仅意味着家庭角色的变化, 也意味着他们打工生活轨迹中重要的转变。首先是打工意义的转换, 如果说当初他们是怀着旅游者的心态借由打工去体验世界的精彩, 而在此时, 打工首先是一种养家糊口的谋生方式。其次, 处于流动状态的新生代农民工这时才有可能认真思考其生活预期和社会归属。这一转变得直接后果是新生代农民工会更加现实地考虑其生活期望和社会归属, 同时也放弃了他们当初“向往城市”的打工动因。


5. 返乡也是一种好生活:返乡


问:觉得在农村的生活怎么样?


A说:我从云南嫁到这个地方, 也觉得习惯, 在外面时间长了, 人觉得什么地方都一样。我可没有想过打工时间长了会变成城市户口。现在的农村人哪有想转成城市户口的。城市就是生活方便一点儿。城里人想转农村户口还是比较难。农村户口还有田, 不想种可以转给别人, 家里还有老人他们可以种。如果在外面打工不行, 也可以回家种田。虽然我没有下过田, 饭都不会做, 如果非要种田, 也不是什么难事。以前农村人很不受重视, 现在农村人和城里人差不多, 在外面再怎么好, 还是觉得家里好, 农村消费低, 在城里什么都要买。


同样是在家待产的E如是说:


我这个人就是容易满足, 我就是打算以后在交通好一点儿的地方盖个房子, 如果在县城买房, 没田、没土, 吃什么?我今年和老公在家, 我们还想种一点儿小菜, 我老公还打鳝鱼, 公公婆婆不在, 我们还种着地。这样我们每天的开销就基本够了, 不能吃老本啊。种田不是种不种的问题, 是要自己吃, 现在国家政策好了, 又不要钱。我们现在是年龄小, 不种田, 等到年龄大了自然会去种田。城市里就是东西多一点儿, 繁华一点儿。比如衣服可能比我们这里还便宜一些,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许多, 我们这里人会享受。在县城即使买到了房子, 在那里吃什么?城市不好。在农村小菜、水果都可以不要钱, 每个人又是土生土长的。我在家也不会感到无聊, 看电视, 可以找人聊天, 虽然我刚嫁过来不久, 但串门聊天还是很自然的。


C说:你毕竟是农村出来的, 不管怎么样你都不能忘本, 在城市里是不用踩泥巴。但是你家里都在农村, 回到农村应该感到幸福。像刘德华唱的那样“男人有泪不轻弹”, 在外面打工确实是受到了很多委屈, 那时候会非常想家。我为自己是农民而感到自豪。一次我从一个厂里“逃跑”之后, 和几个朋友去北京玩, 我在天安门广场大喊“我是从沅江镇来的, 我们都是农民”, 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丢脸的。


我不留恋那些大城市, 在家里有钱了也可以去城市玩, 打工的时候, 你没有钱也什么事都做不了。我户口在农村, 农民家庭出身, 我不觉得丢脸。我在外面的时候, 会给别人讲, 我有一个勤劳的农民父亲, 他是个木匠。我也会种田、抛秧、打农药, 那些事情又不是什么高科技, 一看就会了。现在国家政策好了, 为什么之前那么多人都去打工, 那时国家要收农业税。在农村能生活下去, 谁愿意出去打工啊。显然, 经历打工生活的历练之后, 特别是结婚生子之后, A、C和E的生活期望变得现实起来。E是1988年出生, 他的丈夫是1985年出生, 她待产在家, 他的丈夫也没有外出务工, 他们还种着田。而C对自己的农民身份没有丝毫的自卑, 在他的内心里, 只有在农村生活不下去了, 才会外出务工。这3位新生代农民工他们都是从非常现实的角度考虑未来生活。他们早已认识到, 外出打工并不等于城市化, 而农村生活条件的好转, 城市高昂的生活成本让他们望洋兴叹, 相比较而言, 他们在农村生活比在城市生活更加体面, 农村当然是一种更好的归宿。


从以上的叙述中, 我们可以对新生代农民工从“离乡打工”到“离城返乡”逆城市化流动心态轨迹描绘成:初次外出打工时他们对打工生活和外面的世界充满向往和憧憬, 这种离开父母独自生活, 离开学校走上社会的开始阶段, 他们的目标是浪漫和不明确的;而等到他们真正地走上打工之路, 遭遇的却是漂泊异乡的痛苦, 工厂事件的损害和作为一个社会人必须经历的挫折和痛苦, 他们体验到的打工滋味是失望和懊悔;在挣扎和徘徊过程中, 他们的年龄开始增大, 家庭角色开始变化, 他们逐渐意识到打工是没有前途的, 其心智开始成熟起来;等到他们到了结婚生子之后, 随着家庭角色和家庭生命周期的变化, 他们必须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完成相应的人生任务, 这时他们会从更加现实的角度看待打工;经历过以上各种生命事件和生活体验, 积累了足够的人生阅历之后, 在哪里能让他们生活得更加体面, 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期望和社会归属就会倾向于哪里, 而从本文的案例来看, 他们的社会归属更倾向于农村。在这个意义上, 新生代农民工逆城市化的流动就很自然地发生了。

新生代农民工从“向往城市”到“离城返乡”的生活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新生代   农民工   生活史   城市   广东   轨迹   前途   心态   家里   成熟   父母   农村   生命   家庭   社会   工作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