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老年公交卡,何如?

出于关爱老人的考虑,相关部门规定60岁到65岁的老人可以办理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这本来就是一个很好的福利。然而由于可以免费乘车,不少老人的乘车时间与上班族的上班时间产生了冲突,不少城市取消了此项福利。

取消老年公交卡,何如?

公交卡可取消,对老年人的关爱不能降级

Positive Side

正方

1 “只添筷子不添菜”早该寿终正寝了

很多地方上下班高峰时间段,公交车上老年人太多,拥挤不堪,影响上班族的正常出行。我认为,应该取消“老年公交卡”。

政府发放大量的老年公交卡却没有增加相应的交通资源,导致本来就捉襟见肘的交通因此二更加紧张。老年交通卡最大的弊端在于严重不公平。身体好的老人天天乘车,身体差的老人却无缘享受,老年公交卡对他们来说只是摆设而已。有些老年人为了买一把青菜,乘上两三个小时的公交车,他们节省了几毛钱,然而,却浪费了社会资源。为此,应该取消老年公交卡。政府要是有钱就改为发放老年交通费,这才是公平合理的选择。

各地实行公交免费的初衷是“敬老爱老”,然而副作用日益凸显:早晚高峰期间,老年人与年轻人一同挤车,年轻人还不得不给老年人让座。因此,社会上不乏让老年人“错峰出行”,把高峰时段的公共交通资源让给年轻人的呼声。可是,老年人根本就不体谅年轻人的苦衷,和年轻人抢座,一旦发生矛盾,轻则辱骂,重则殴打,为老不尊,令人厌恶。取消老年公交卡,能够解决这些矛盾,缓解公交压力,一举多得,善莫大焉。如此好事,何乐不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2016年6月26日起,上海市停止实行70岁以上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的政策。这次取消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的举措,是上海市“老年综合津贴制度”的落地,并且将以前的“高龄老人营养补贴”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车”等单项补贴,统筹调整为全市统一的老年综合补贴,受益范围扩大至65岁以上的上海户籍老年人。上海直接实行货币化补贴,让老年人能够更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出行,起到了错峰的效果。还能让平日出行需求较少的老年人感受到“敬老爱老”的良苦用心。值得点赞,应该推广。

事实证明,一项政策只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判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完全可以复制上海市的“成功经验”,有钱的城市可以多发老年补贴,没钱的城市则可以少发,甚至可以不发。

2 增加福利补贴代替“老年公交卡”是种好办法

虽说本人也是一个即将获得“老年公交卡”的老年人,但我仍然支持用老年福利补贴取代“老年公交卡”。何谓老年福利补贴?就是每月增加老年人福利补贴(50-100元),用以补助老年人乘坐公交车。

其理由有三:

一是可以遏制老年人过度消耗公交资源。自从发放“老年公交卡”,一些老人有事无事就乘坐公交车,根本不会考虑错峰的。我曾在公交车上听几个老人说:“反正如今(老人)坐公交车不要钱,随我坐到哪里都行,谁也管不了,谁管我与谁急。”其语气完全是一副“我是老年人我怕谁”的架式。如此心态的老人哪有半点感恩政府,珍惜公交资源的心?若是用老年福利补贴替代,那老年人就会珍惜卡的钱,就不会过度浪费资源了。有媒体报道,上海市曾经停止过实行70岁以上老年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坐公交车及地铁。据记者实地观察发现,公交车站及地铁上的老年人乘客明显减少。据巴士公交二、三公司48、49路车队反映,当天老年人乘客比以往至少下降了8成以上。

二是公平。虽说“老年公交卡”无论男女、城乡、地位等,凡属中国公民,只要上了65(或70)岁的老年人皆可办理和使用。但在乡下,“老年公交卡”仍然是“春风不度玉门关”,因此乡下的老年人是极少能够享受这项福利,由是,大多数乡下老年人嫌办证麻烦(主要是路程远不方便)而放弃办理,这无疑就造成了“不平等”。当然,城市里的一些老年人行动不方便,也很少享受到“老年公交卡”福利的。若是能够用老年福利补贴取代“老年公交卡”,这种“不平等”自然会消除了。

三是顺乎民意。近年来,社会上的取消“老年公交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全国不少城市已着手调查和研究合适的办法。据当前形势看来,在短期内可能还不会取消“老年公交卡”,但一旦时期成熟后,用增加老年福利补贴取代或者用另外更合适的办法,也是很有可能的。

取消老年公交卡,何如?


3 取消老年卡是一种“双赢”举措

其实,根据经济学可知,完全免费的东西,往往会诱导出许多非理性非刚性的需求。就免费“老年公交卡”而言,除了会导致许多老年人短路程也不愿走路的情况外,还可能会导致有些老年人为了省一块钱、几块钱,坐公交穿越大半个城市去买东西。甚至还可能导致一些老年人把免费公交当成天天看街景,或解闷的工具等。

事实上,如果换个角度看问题,取消老年公交卡,老年人也会获益很多:一则,可以让老年人尽可能地选择走路。老年人都很重视自身的健康,对老年人来说,多走路无疑是一种最好的健身方式,这可比一些夸大功能的保健品保健仪器强多了。二则,可以避免老年人浪费时间。在“反正不要钱”的心理下,很多老年人乘坐公交车都是一种非刚性非合理的行为,这些行为会浪费老年人不少时间。虽然说老年人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但也应该是宝贵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取消老年公交卡,将可一定程度促使一些老年人寻找更有意义的事情做,或者加强自身的学习。三则,老年人少坐公交车可换取更多年轻人的低碳出行。在老龄化社会加速的背景下,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取消老年卡,乘坐公交的老年人少了,座位不那么紧张了,给老年人让座的概率小了,那么,更多的年轻人、上班族就会更愿意选择乘坐公交车低碳出行。而低碳出行的人多了,直接的好处就是城市空气质量可以得到改善。老年人对空气质量好坏的敏感度最高,空气质量改善了,无疑对老年人的益处最大。

更何况,基于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老”的传统,各个地方在取消老年卡时,也必然会以其它方面的福利进行弥补,或出台更好的替代性措施。

总之,取消老年公交卡,不只是年轻人、上班族会获益,老年人自己也会获益颇多,甚至说不少老年人还会是最大的获益者。因此,在取消老年公交卡的问题上,年轻人、上班族支持,老年人也要支持,也应该支持。

取消老年公交卡,何如?


4 公交卡可取消,对老年人关爱不能降级

据相关数据显示,“老年公交卡”出现以来,因为可以不限时候、不限次数地乘坐公交车,很多老人确实习惯在高峰期出行。

出于关爱老年人的考虑,相关部门规定60岁到65岁的老年人可以办理老年卡,免费乘坐公交车。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福利,不过很多人认为,有了免费乘车的福利,不少老年人会选择去更远的地方晨练、买菜,这就和上班族的上班时间产生了冲突。因此,取消老年公交卡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近年来,关于取消老年卡的呼吁声越来越高,有城市在群众的呼声之下实行了这样的政策,在社交媒体上绝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对这个政策进行点赞支持。不少人都表示,希望自己所在的城市也能尽快实行这样的政策。

搜集整理网友的评论发现,赞成取消的大多为年轻人。在网友评论中,也有一些自称为老年人的网友,赞成取消的原因则更为具体:有缘蓓蓓说:“我也是快步入老年了,对于取消老年公交卡我赞成,因为有些老年人拿公交当私家车强行让别人让座对年轻人指指点点很不好。”网友番薯藤则言道:“我是老年人,支持取消老年卡。有些老年人没事整天坐着公交到处转悠逛超市。还让年轻人让座,自己家里也有孩子。”

2016年,上海市正式终止70岁以上沪籍老人持敬老卡免费乘公交制度,实施老年综合津贴制度,65-69岁每月获75元;70-79岁每月150元;80-89岁每月180元;90-99岁每月350元;100岁及以上每月600元。政策执行到现在,老年人高峰期乘车的现象有了明显好转。

在赞成取消的人群中,大多也认为取消公交卡是对缓解高峰出行难的一个有效措施,可以如上海市一样,改为增加交通津贴的形式进行补贴,不同的城市可以通过广泛的调研确定金额,并且金额也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随着公共出行成本的提升而增长。这对一些行动不便,不利于出行的老年人更为公平,也能享受到更多的社会红利。

虽然取消了老年公交卡,但对老年人的关爱并不会减少,也能适当缓解高峰期乘车难的问题,何乐而不为。

取消老年公交卡,何如?

取消老年公交卡是在开倒车

Negative Side

反方

取消老年公交卡,何如?

1 取消老年公交卡应当缓行

“老年公交卡”是关爱老年人的一项福利,也是老龄化社会的必然要求。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国家为了照顾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为他们专门设置了公交老年卡这个项目,彰显社会关爱党和政府的政策温暖。老年人为国家辛苦了一辈子,到老了却一点福利也没有,难免让人心寒。

但是现如今这“老年公交卡”却让很多年轻人感到烦恼,甚至还有很多人集体声讨要取消。为什么很多人请求取消“老年公交卡”? 因为有了“老年公交卡”老年人乘坐公交的人多了,必然给上班族和学生族带来一些“让座”的苦恼,和自身利益受损等等。其实老年人一早出门买菜,并不是去闲逛,而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回家能吃上热乎饭,或者是为了接送上学的孙子辈等等。不能因为车上挤,就把责任推到老年人身上。谁都有老的那一天,老年人辛苦了一辈子,现在享受的福利是应得的,谁都有老的时候。

“老年公交卡”究竟该不该取消?一位“老公交”最有发言权。他认为: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老年人在社会群体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在的社会,老年人在家中所承担的责任也越来越多,买菜,做饭,接送小孩,老年人自身出行锻炼身体,出游访友,甚至于看病就医,这些是老年人出行的刚性需求,它不会应为老年卡存在不存在而消失或者降低,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老年卡,老年人的这些出行需求都会存在。就是说,取消老年卡,老年人还是会有出行的刚性需求。在公交公司的收入中,政府补贴占了大部分,政府的补贴有油补,行政补贴,还有一项,就是对于免费坐车的人群的补贴,在取消老年卡之后,政府的补贴也会少了一部分,这对于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的公交公司更会雪上加霜。笔者认为,“老年公交卡”不是公交车拥挤的罪魁祸首。取消“老年公交卡”是因噎废食,也是对老年人群体利益的无情剥夺。完全可以找到合理的最佳路径解决存在的矛盾。因此,取消“老年公交卡”应当缓行!

2 取消老年公交卡是在开倒车

有人认为,由于免费乘车,不少老年人要与上班族争夺上班时段的公交座位。这纯粹属于无稽之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既然老年人随时可以免费乘车,何需跟上班族“抢跑”呢?老年人完全可以避开上班高峰期,错峰出行啊!与人方便,自己(现在)方便。

老年人不会去做以卵击石的傻事。人生七十古来稀。老年人的身体已近强弩之末,上下车本已不便,站在车上“行走”更是大忌。因此,老年人咋会去蹭上班高峰期的“闹热”呢?避之唯恐不及!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怨报德的老年人毕竟是少数,他们更多的是懂得感恩的“暖宝宝”。得到了免费乘坐公交车的“馅饼”,自然就会感恩戴德,主动错峰出行。

话又说回来,即使取消老年卡,也阻挡不了老年人外出的步伐。“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老年人不会为了节约微不足道的车费而“甩火腿”。

客观地讲,取消老年卡对于缓解上班时段公交拥挤于事无补。因为老年人出行乘坐公交车的刚性需求较大,取消老年卡,反而可能会“挤”着去乘坐上班时段的公交车。

更为关键的是,取消老年卡是违法行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城市公共交通应当为老年人提供优待和照顾。”优待和照顾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而应体现在免费公交等实事上。公交公司更应扛起这一社会责任,陪着老年人慢慢地往前“走”,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保留老年卡也有一些弊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有长必有短,有利必有弊。但,总的来说,保留老年卡利大于弊,瑕不掩瑜。因此,保留老年卡很必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弘扬。

老年公交卡的办理,为老年人免费出行打通了“最后一公里路”,得到了老年人的一致好评。尊敬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必须发扬光大,我们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免费公交卡的实行,是老年人享有更多改革获得感的题中之义,取消“老年公交卡”是背道而驰的非正义行为。

3 扬汤止沸损害老年人权益

在利益主体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的今天,一些人产生了“取消老年公交卡”的想法。在他们看来,早晚高峰糟糕的交通状况,和老年人的“添堵”密不可分;许多明明没有什么紧要事情的老年人,非要“凑热闹”。通过“取消老年公交卡”来实现老年人的错峰出行,岂不美哉?这种将老年人当成“包袱”和“累赘”的陈旧观念,显然背离了规则意识与群己界限。

蜻蜓点水的“浅阅读”,情绪性地先入为主,很容易导致人们出现认知上的偏差与错乱。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总有一些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愿意体谅年轻人、不懂得成全他人的老人,在给年轻人“添乱”。实际上,这样的观念经不起推敲。上下班高峰期老年人乘坐市内公交车比例在20%左右,这与青岛市21%的老年人口比例基本持平。

不同的人们拥有不同的“意义之网”,老年人并非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无所事事。老年人也有锻炼身体、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的需求,“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需要公共交通工具的支撑。实行老年人优惠乘车甚至免费乘车的政策,就是一种将制度护佑和人文关怀结合起来的“弱势补偿”。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大城市成为许多人“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舞台。高大的建筑、穿梭的车流和拥挤的人群,既见证了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也折射“出行难”的民生困境。解决早晚高峰的交通问题,不能对老年人进行污名化,限制或者变相约束他们出行的权利;扬汤止沸,终究治标不治本。不论是科学规划交通路线,还是加强交通运力,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交通效能,才能破解“出行难”。

“取消老年公交卡”说到底,就是一些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问题,呼唤老年人为年轻人让路,造成“顾此失彼”的格局。改善交通出行,不能总是想着“做减法”,却忘记“做加法”;不能总是年轻人自己心疼自己,却忽略、漠视老年人的正当权益。“取消老年公交卡”表面上是一个老年人福利的话题,实际上却考验着人们的文化认同与价值排序,关乎着公共服务的品质、精神世界的成色。

4 包容和换位思考老人免费乘坐公交车

优待老年人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也是法律法规赋予老年人的权力。作为社会,特别是主流媒体,不应当戴“有色眼镜”偏颇认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挤占社会资源”,因此而取消免费乘车福利。

老年人为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在其身体机能衰减的情况下,社会就应当为老年人创造舒适宜居环境,提供出行便利,关心关爱照顾他们。而免费乘坐公交车就属于社会的阳光与温暖,所以不应当予以取消。

许多人认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挤占社会资源”是基于老年人已成为“废人”,不再创造社会价值而发出的论断。实际上并不是如此。该怎样定义老人。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承担帮带孙儿,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同样,也能参与到力所能及的工作中去,在岗位上发挥出参谋助手,培养信任,出主意想点子等余热,回报社会;甚至,有些岗位则是越老越吃香,诸如公益岗位、诸如老中医,老医生。他们同样也需要乘坐公交车公交车,上下班或者带孙子上放学。

目前,老年人乘坐公交车因让座因挤占位置引起纠纷的新闻层出不穷,媒体对老年人的吐槽时时见诸网络,这实际上是整个社会对老年人的偏见所致。某个体老年人可能霸座,可能不自觉滥用免费乘车福利,出现个体摩擦与争议,但不能用“个体去否定群体”,剥夺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福利。

实际上,我国对老年人的优待、照顾工作仍做得不够好,诸如网络舆论中一边倒的谴责老年人的情况就是对老年人的不尊重。作为年轻人应换位思考,反思下,对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误解是不是“人云亦云”,是不是“放大地看了矛盾”;作为政府,也该从增加运力,合理调配峰时车辆等入手,保障老年人的乘车权力;作为媒体和其他社会组织,应给老年人网络发声的权力,听一听他们的感受。主动引导和教育老年人,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

人人都会老去,要应对老龄社会的挑战,就需要整个社会的进步,整个社会包容与理解,与老年人和谐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老年   公交   上海市   刚性   上班族   高峰期   老年人   公交车   福利   年轻人   老人   政策   政府   社会   城市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