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自找累,谁的人生不作为

#今日头条##临沂##努力生活,如你所愿#

读书,只能说“装饰了你的梦”

最近发现,关于提倡“读书”的话题比较多,而且直接对准了“男同胞”,不清楚是不是一股“营销风”,但我却私下里认为,这股风刮得好。

其实,我们一直把学习、读书捧得高高在上,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论调。打小就知道“读书人”在村里很吃香,每每远在东北沈阳的姑姑来信了,父亲总是托人给念一念,而那时,我的一个梦想就是“好好上学,父亲就不用求人读信了”。

人到中年自找累,谁的人生不作为

作者:桃花源里论人生

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上学的需要,那参加工作以后,读书就是一种时尚了。风雅似乎是一种气质,腰包鼓起来的人们,更加钟情于这种“风雅”的做派,因为,他们喜欢被称为“儒商”。

于是,你会发现,公司不论大小,老板的办公桌后面一律要有“书橱”,大部头满满当当的,整个办公室俨然一派坐拥天下的气势。

但是,你会发现,藏书不菲的老板们,其实很少看书,他们压根儿就“没时间”,比较感兴趣的几本书,或许永远翻开了头几页。书橱,更多地是一种摆设。因为,与读书相比,还有更快捷的学习通道提供给他们。

学习,无异于“借成长之名,行赚钱之实”

培训,老板们通常称之为“学习”。对于企业的学习,得应该感谢当初推动这项事业的那些培训机构和讲师们,他们的激情四射、慷慨陈词成就了自己的舞台,也成就了社会培训这项事业。

说白了,发自内心地让员工去参加学习的老板很少,因为相较,他们更看重实际的“赚钱”;对于“学习也是生产力”、“磨刀不误砍柴工”等拐弯抹角的说辞,他们也只是“呵呵......”。

但还是“面子”,老板差的还真不是这些“小钱”,他们架不住“吹捧”,一戴高帽就会“全员学习”,“学习型经营组织”是他们打造企业“经营团队”的靓丽名片,这种构建公司高大上的机会,他们怎会错过。有幸被老板“物色”的精兵强将们,会作为老板的一种“投资”而加入到打造团队的行列,外出“镀金”之后就会作为后备干部被其列为重点培养对象。

人到中年自找累,谁的人生不作为

新鲜劲一过,员工不热乎,老板没激情,学习往往都是“无疾而终”;但是每年在“学习”上撒的钱不少,且学习的名目繁多,项目涵盖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似乎有引领企业发展的迹象。学习之风要想打动老板,让老板们“掏钱”,你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既能成全他们的“面子”,又有起点作用的“里子”,否则,老板们也不会“上钩”。这种“走马灯”式的学习,虽然在企业运作统筹方面都持续不会太长,但也正好迎合了老板们“终身学习”的倡议。

学习到底给企业带来了什么,这笔账没人去算过,给员工个人真正带来了什么,也没有人去深究,个人感觉也就是图个热闹,给自己的人生阅历上涂抹一笔“参加过培训”的精彩。

但对老板而言,却是有作用的。参加学习的和没参加的待遇自然不同,你参加过学习,身上就有“压力”,干不好工作会有“负罪感”,老板们很享受这种“道德绑架”的感觉,他们把这种“负罪感”称之为员工的内在动力,也称之为“执行力”,自发自觉的有“执行力”,老板们感觉学的值。

装得“像模像样”,活得“唯唯诺诺”

毁掉一个男人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就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

人到中年自找累,谁的人生不作为

很多人白天忙着工作,把自己奉献给公司;晚上到家又是孩子、老婆、父母围着转,家里家外,喘气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成长了;但到底忙出了什么名堂,又说不出来......

仔细想想,顿觉后背发凉。你有多长时间没有看过书了?有多长时间没有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了?

众所周知的牛人,无论是商界首富李嘉诚,还是历史上能文善武的曾国藩,他们从无到有,一步步走上人生巅峰,读书成长就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的事情。

而生活中,那些整天把“忙”挂在嘴上的人,往往都是付出最多却得到回报最少的人,他们每天都在忙,到头来却不过是瞎忙、乱忙、白忙

这样的忙,没有价值,也得不到认可。

这个社会日新月异,不学习不能跟上潮流,只会寸步难行,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盲目的跟风,可能会降低一时的风险,但永远不要想着自己能够卓越。人生可悲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仍在不停地学习、提升自己,而你却自以为自己已经很可以了。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不是假话。特别是对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情商的锻炼、为人处事的提升等,可供借鉴的经验与方法,前人早有实践,而我们拿来就能用。

人到中年自找累,谁的人生不作为

读书,学习能增加个人魅力,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这是捎带的事儿,关键是要来真的,玩实际的,因为到底对自己起到了什么作用,你自己心里最有数。你可以以此来抬高自己的身份,粉饰自己的交际圈,但你的能量有多大,可不一定是你自己能掌控得了的。

昨晚,与友小聚,说起他们公司新提拔的一位设备经理,这个人我们都熟悉,从一线技术工人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多少年了,从当初每月3000多,4000多,一直到后来的6000多元,我们包括他自己都感觉不错了;如今随着企业的拓展,在外地开了几家分公司,内部资源的整合成为了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这个实打实地从基层成长起来的技工,自然进入了老板的“法眼”。公司的运作,到底还是要有实干派、实力派在里面撑着。这年薪30万的设备经理,应该不是装出来的。

我们嘴上说着“到哪里都能挣钱”,但实际上是“心里发虚”,到哪里还真不一定能稳住窝,因为我们的确是经不起折腾,年龄,技能,管理水平......都是我们要考量的。没有金刚钻,还真不敢去揽瓷器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桃花源   装出   磨刀不误砍柴工   人生   书橱   负罪感   人到中年   风雅   不作为   美文   称之为   老板   作用   员工   感觉   工作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