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清贫难成人,谁解为师一片心

特殊的节日,赋予我们特殊的情感。开学遇见您,就是遇见了放心。我可以记不得开学的日子,但我无法回避那个开学第一周就能等来的时刻......

我和老师之间的情缘非常纠结,如同和自己的父母,既爱又恨,有害怕、也有依赖......

虽然我不是“高徒”,但却同样有一位严师。

有时候回老家,遇到小学时的老师,我还是会在第一印象里想起他的严厉来。虽不至于“余音绕梁”,但他拿着教杆敲得黑板“哒哒......”的声音犹在耳边,尤其是敲在头皮上的那个劲头,想起来就发麻。

未曾清贫难成人,谁解为师一片心

师恩

就是这样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熬尽了青春年华,一直双鬓如雪也还是活出了让人“讨厌”的样子......

那时候他们很少有“脱产”的,都是边教学边务农。一旦农忙,他们就无法“体面”了,什么为人师表,这边放下课本,那里就得摸起“扫帚、扬场锨”,记得老师为了农收方便,都把收割的庄稼晾晒在操场上。看着他们满头大汗的东跑西颠,我曾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他们和父母相比,就是多认识几个字吧?

没人叫他们“臭老九”了,就算是高升了吧?记得父亲说过,在村里当老师的,那点工资还不如在生产队的男劳力挣得多。他们的地位非常尴尬,一边是神圣的“教书育人”,一边是闹心地“春种秋收”。毫不客气地说,那时候一个村里,地里的庄稼长得最差的就是当老师的,再有就是家里有男人在外面上班的,他们的地里没人照料,种庄稼也不在行啊。

我小学时就碰到过一位教学水平“顶呱呱”的数学老师,他讲课是有口皆碑。但就在被调任初中老师的前一个月里,他“下海”了......那时候没有这词,经商被认为是不务正业,但这位老师一走就杳无音讯了。看来,他是真没拿这职业当回事,但是又有几人能真正地安贫乐道?

未曾清贫难成人,谁解为师一片心

但对于我们这些一心向学的孩子来说,老师在自己的心目中还是比较神圣的。有很多同学就曾经发誓“长大了要当一位像谁谁那样的老师”。

我也曾发誓过,但我却“誓死”不当小学老师。

是亲身体会,还是小心思使然?我的感觉就是“小孩子最难教,小孩子不懂事”。等到自己大了,才明白老师当初为什么“罚站、敲头皮”,他们就是用这种家长式的“原生态教育”来苦口婆心地拉扯我们走过懵懂岁月的。

什么讲道理,做思想工作,那是童话吧?

应该有将近十年了吧?在一次初中同学聚会时,说起自己小学、初中的那些老师,忽然有人就提及了初二时的政治老师也是我们班主任张老师。

他教学严谨,业务水平高是出了名的,班级管理还严格。当着初二的班主任,还兼任毕业班的政治课,手底下出了不少优秀毕业生。这样一位有目共睹的素质过硬的老师,却屡屡在晋升的关键时候“落马”,几乎是众望所归的事儿,但公布的校务名单中每一次都没有张老师。

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张老师一直没转正。

未曾清贫难成人,谁解为师一片心

这件事几乎成了我们初中同学聚会时的必谈话题——从心结上就绕不过去。这次又说起来,我还打趣道:都退休这么多年了,如今老教师的待遇可不一般了,张老师应该转正了。

“唉,别提了。就在张老师被上报批准转正的那年,还有两个多月就可以转正了,他骑自行车下地干活,在上坡时碰到前面拉木材的拖拉机塌方,由于事情紧急,坡又太陡了,没来得及躲闪......”.

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在座的同学都相对无言,谁又能说什么呢?

郭小川在《夜进塔里木》的诗中说:“再笨的徒弟,也认识开蒙的师傅”。诚然,但很多事情却于事无补,你认识还是不认识,他们都会在那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塔里木   收方   年近古稀   东跑西颠   家长式   春种   清贫   庄稼   美文   村里   头皮   班主任   神圣   成人   小孩子   初中   老师   小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