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格竹与格物致知

王阳明格竹与格物致知

故事发生在五百多年以前,浙江余姚一户人家的庭院里,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郁郁葱葱的竹子旁边坐着两个的少年,只见他们神情专注、目不转睛地盯着高大的竹子,时而紧缩双眉思考着什么,时而又长叹了一口气,摇摇头嘟囔着。

看着这个场景是不是有些奇怪?这就是明代大儒王阳明小时候和同学一起格竹子的故事。当时的王阳明正为了成为圣人的目标而努力着,老师在课堂上问读书是为了什么,同学们都说是为了中科举、做官,只有王阳明回答是为了做圣贤。

王阳明格竹与格物致知

此时的王阳明非常相信程朱理学,对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很感兴趣,有一天约了同窗钱德洪去格他们家的竹子,于是便出现了故事开头的那一幕。两个少年在竹林里面格竹子,希望格出竹子的道理来。

两个人就坐在竹林里,死盯着竹子看啊看啊。饭草草地扒拉两口,觉草草地睡不了两个时辰,剩下的时间都在竹林里面,格竹子。

王阳明格竹与格物致知

就这样,三天过后,同窗觉得自己都快变成竹子了,还是没有格出任何道理来。倒是觉得自己头昏脑涨,眼冒金星,只好放弃了。

王阳明看到同伴失败了,并没有灰心。他想:朱熹大师可是理学大家,他说的话终归是有道理的,应该是我们学识太浅,无法参悟吧。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我再坚持坚持说不定会有收获呢。

王阳明格竹与格物致知

于是,王阳明在同窗离开以后,一个人继续在竹林里面格竹,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他瞪大的双眼里面都布满了红丝,好像还出现了幻觉,感到竹子都在自己周围旋转起来。最后,他因体力严重不支倒在了竹林里。

至此,王阳明的格竹行动彻底失败,他自己也病倒了,不得不在床上躺了好几天。等到他病好了以后,不由得对于宋明理学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王阳明格竹与格物致知

他想:按照朱熹格物致知的理论,凡事都要穷尽其物理性能,才能获得其中的道理,那么人一辈子就算不停地格物,也完成不了多少啊!那自己做圣人的理想岂不是实现不了啦,这件事也成为他后来创立阳明心学的最初动机。

几十年后的王阳明,建立了自己的心学理论,对“格物致知”提出了属于自己的解释。这就是后来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格竹与格物致知

从王阳明格竹的小故事里面,我们不难看出,王阳明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以来的两个圣人之一,靠的就是他勇于实践、敢于怀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

如果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只限于书本,只求考试过关,从没想过去实践,去验证这些知识。那终究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王阳明格竹与格物致知

王阳明就是用真诚的态度对待学问,用实践的行动来证明观点,这种勇于探讨,忠于实践的做法,最终让他创建了那个著名的“知行合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格物致知   大儒   竹林   余姚   头昏脑涨   朱熹   同窗   理学   竹子   圣人   美文   道理   两个   少年   理论   故事   王阳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