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第3天:正念可以获得快乐

是什么导致你不快乐?

心理学中说让人感到不快乐的因素很多,比如童年的阴影、重男轻女思想、母爱的缺失、丧偶、亲人的离世、遭遇地震等,都会让人陷入抑郁。

回顾我的成长经历,可能我不快乐的原因来自于童年的阴影。

从小到大一直在做同样的噩梦,就是妈妈被欺负了,我在跟婶婶争吵。每次都哭着醒来,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小时候,母亲总是跟婶婶或奶奶吵架,母亲是被单独分家出去的,奶奶和叔叔他们没有分家。

那个时候父亲在外地赚钱,家里的重活都落在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脾气急躁,一言不合就抱怨发脾气。

更喜欢把气出在我身上,每天挨打成了我的日常。印象很深的是,在春天和秋天的农忙时节,只要她回家我没切好菜或者没烧开水,都会遭到母亲的谩骂,而那个时候的我只有五六岁。

学习心理学第3天:正念可以获得快乐

母亲也总会跟奶奶或婶婶吵架,想不起来究竟因为什么,只知道经常发生争吵。婶婶有庞大的家庭支持,只要发生争吵,婶婶就把两个哥哥、姐姐和父母一起叫来替她撑腰。

而母亲这边没有人可以帮助她,因为我的姥姥是一个小脚女人,手无缚鸡之力。而我的外公在母亲十八岁时选择上吊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母亲的哥哥跟几个阿姨都老死不相往来。

印象很深的是一次母亲被婶婶全家人按在地上拳打脚踢,抓头发,用铁链鞭打,那个画面我终生难忘。

母亲跟奶奶发生争吵的时候,叔叔会站出来帮奶奶。印象很深的是大年三十的晚上,人们在欢乐中度过。而我家却充满谩骂声,叔叔上前就是几个耳瓜打在母亲脸上。

打在她脸上,疼在我心里。

那一晚,父亲很无奈,他把家里的东西砸得稀巴烂选择了离家出走。

父亲的出走才让婶婶姐姐和叔叔感到后怕,为了寻找父亲的下落才结束了这场争吵。

尽管那时我只有几岁的年纪,但这种种便成了我长期的阴影。

即便后来叔叔婶婶跟家里关系恢复如初,但每当想起这些,对他们我始终没有信任感,无法做到这些事像从来不曾发生过一样。

我曾经想过:为什么这样的家庭母亲不选择离婚?为什么我的爸爸不帮我的母亲,任由她被欺负?

母亲说,她一想到弟弟从小就没有母亲,所以她一次又一次选择原谅。

学习心理学第3天:正念可以获得快乐

这又谈及第二点,因为母亲的重男轻女。

小时候,我是在母亲的谩骂和挨打中长大的,所以对于母亲我只感到害怕和恐惧。

学校要交学费,我宁愿哭着去煤矿上让别人把父亲从矿底下喊上来,也不愿意主动问在家里的母亲要钱。

对她的惧怕导致我什么都只跟父亲讲,什么都寻求父亲的帮助。

上五年级后,有一天需要买一块橡皮,我鼓起勇气问母亲要了五毛钱,她竟然给我了。之所以记得这么清晰,是因为下了很大的勇气才张口问母亲开口要钱。

小时候,亲戚们都说母亲重男轻女,我深以为然。只是后来随着我慢慢长大,母亲一直在解释说是因为她年轻不懂事,所以才会打我,脾气发在我身上。

小时候跟同学一起玩,同学稍微流眼泪她的母亲和奶奶就会过来安慰她。看到这个场景,我也想用哭来得到母亲的安慰。再次面对母亲的指责,我选择了哭,但我得到的却是:“还没说你两句就哭鼻子?哭什么哭。”

所以,哭在我的母亲那里没用。所以即便每天挨打,但倔强的我很少有哭的时候,因为我的眼泪换不来安慰。

学习心理学第3天:正念可以获得快乐

父亲在我的生命中充当了亦父亦母的角色,对父亲的话我言听计从,对母亲只有叛逆。

一直到现在,只要跟母亲在一块,我跟她就会争吵,从前父亲是我们俩之间的缓和剂,现在弟弟充当了这样的角色。但这并不代表我不爱她,我很爱她,在我心中她比谁都重要,但还是无法避免跟她争吵。

最让我绝望的是父亲的离开,那段时间的我真的很想结束自己的生命。最爱我的人已经离开了,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意义,这是当时的想法。

我的男朋友陪在我身边,每天带着我出去散心,看不同的风景。因为他,我没有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这些像梦魇般,我摆脱不掉。

每一次做梦哭着惊醒,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加强这些事在我心中的印象,想忘都忘不掉。

男朋友在跟弟弟通话中说道:“我姐不开心啊!”男朋友随口道:“她很少有开心的时候。”

听了心理学的课程,我决定把这些事说出来,这些压抑在心里的糟糕情绪,我希望能消失和摆脱掉。

这是我不快乐的原因,你呢?

当我能够把这些事全部说出来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得到些许安慰,从避而不谈到敢于说出来,我已经前进了一步。

学习心理学第3天:正念可以获得快乐

为什么你不快乐?

为什么听心理学的课程?我不听怎么知道我的想法是错的?我不听怎么知道我的思维是典型的抑郁症者的思维模型。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长期不快乐是因为期望太高。

而弗兰克则认为,只有做有意义的事情才能快乐。

哈佛大学沙哈尔认为,应该将他们两个的观点结合起来。

幸福模型=快乐+意义

学习心理学第3天:正念可以获得快乐

做哪些事情能够感到快乐?

追剧、刷抖音、玩游戏,做这些不需要思考而能沉浸其中的事儿都可以放松心情,让我们感受到快乐。但这样的事情如果一直做,则会陷入空虚。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我们一直忙于工作的时候,很想给自己放个假,可当我们放假在家待了几天便觉得无聊。

为什么会无聊?因为做这些事没有意义。

所以弗兰克认为,人只有做有意义的事情才会感到快乐。

学习心理学第3天:正念可以获得快乐

做哪些事是有意义的?

比如坚持学习掌握一门技能,坚持读书,坚持锻炼身体等等,那是不是生活中只做这些事就会快乐?

显然,如果每天都强迫自己去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是不会感到快乐的,因为枯燥乏味会令人厌倦、烦恼。

所以哈佛大学沙哈尔认为,做让自己快乐并有意义的事情才会感到幸福。

结合我自己来谈我烦恼比较多的原因,多半是陷入了焦虑的怪圈,想太多而做太少。

就像在过去的许多年我一直在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思考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枯燥和乏味的,我得不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论是因为人生的价值是在行动中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想。空想是想不出东西的,只会让自己陷入迷茫和焦虑。

学习心理学第3天:正念可以获得快乐

如何才能感到快乐?

1.提升感受力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对所有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在他人觉得很美的环境中我会说一句一般般,在他人觉得很美味的食物,我也会觉得也就这样。

我缺失对美的感受,唯一能让我感到安心的是沮丧时抱在怀中的猫咪。

也许猫咪不需要我,是我需要他。它真的治愈了我的灵魂,让我得到些许安慰。

每次哭泣时,听到它咕噜咕噜的声音,那一刻的我是安静的、温暖的。

所以我视猫咪为生命,我可以不要其他任何,只有猫咪我不能再失去。

而写作,让我能够有一个抒发的通道,所以这么多年,我看起来跟普通人无二,是因为上天让我遭遇一些不幸的同时又没有彻底放弃我。

2.主动训练,写出让你感到开心的三件事

自从开始听心理学的课程,我了解到了我的消极思维模型。跟着老师的步伐,不断改变认知。

从理论走向实践,虽没有每天写下让我感到开心的三件事,但每天在路上、睡觉前我会问自己,今天有哪三件事是让你开心的。

想到生活中还是有很多美好,仿佛真的可以暂时忘记那些不幸。

3.寻找一个榜样

河南的一个农民诗人李松山,听风、看雨、放羊,写诗。

虽然身体有缺陷,但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在山上,在农田里,在锅碗瓢盆边,他用心感悟生活,将生活过成了诗。

对此李松山,我真的太幸运。所以我有什么不知足的呢?我应该心存感恩,对生活抱有热情。

如果你也有烦恼或者郁闷的事情,欢迎倾诉。

从我决定开始了解心理学的时候,尽管我无法用专业知识进行劝导,但我愿意做一个倾听者。

我希望能尽我微薄之力,帮助那些跟我一样深陷苦闷的人得到些许安慰。

人生很长,愿你快乐如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哈佛大学   学习心理学   快乐   重男轻女   婶婶   美文   猫咪   心理学   叔叔   奶奶   小时候   印象   父亲   母亲   事情   意义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