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不要太饱,期望不要太高

人们都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多。

这话听起来很容易,但想要做到,却并非一朝一夕。

人活一世,有期望本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但期望过高,里面就透露出自己的贪心,欲望,痴念。

人这种生物怎么说呢?

可能,人是自然界中最不知足的那一种吧。

期待太高这件事,无形中变成一种禁锢,一个牢笼,好像非要做成不可,不然就是对不起别人也对不起自己。

习惯性抱有期望,习惯性心有欲念,而且,人还容易得寸进尺,一点小小的期望得逞,就开始有更大的期望,一旦落空,又特别容易万念俱灰。

许知远:“世界上有好的婚姻吗?”

林志玲:“一定有!你太悲观了,你觉得婚姻都不会好的原因是什么?”

许知远:“它对人性的压抑,束缚。”

林志玲:“我觉得是,在婚姻里大家都太有期待值了。如果在谈感情的时候,你还会愿意付出,但婚姻里这些期待值会重重地把你打击。我常觉得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伤害。”

这是在《十三邀》节目里,主持人许知远和林志玲聊起婚姻的话题。

“有多少期待就有多少伤害”这句话是林志玲所说的,也引起了很多人高度赞同。

是啊,每个人对生活都会有期待,无论是对婚姻、朋友还是孩子。

但是有时对身边的人建立起太高的期待,往往会对对方造成“情感绑架”。

有句话说的特别好:我高估了我在你心里的位置,你看轻了你在我心里的分量。

不是你对一个人好,那个人就必须要对你好。

这里面没有绝对的等式,有的不过是对人性的考验,我们有时都经不住这种考验,我曾不懂,于是备受困扰。

期望不是一般的需求,而是比一般需求更高一点的需求。

如果这样的需求被满足,就证明了一件事:

你在对方的眼里不是一般的人,而是特殊的一个。

这才是我们在关系当中最想要的,一种被偏爱的感觉。

只有被偏爱,我们才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受欢迎的,自己是有价值的,从而体验到一种高自尊的感觉。

人人都想要这种高自尊的感觉,所以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对别人有一些比较高的期待。

相同的是,当这种期望落空时,人们都会感到失落,内心受挫。

英国诗人赫巴德曾说过一句话:“彼此无所求的朋友,才可能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友情是纯粹的。若用道德去绑架朋友,要他们不断地满足自己的期望,友情又怎能长远?

有强烈的落差感,是我对他人期望太高的直接感受。

但实际上,我不是对某个人失望,我是对自己期望落空的失望

有位作家说过一段话,发人深省:

我慢慢明白了为什么我不快乐

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

看一本书期待它让我变得深刻

跑一会步期待它让我瘦下来

发一条微信期待它被回复

对别人好期待被回待以好……

这些预设的期待如果实现了,我长舒一口气

如果没有实现呢,就自怨自艾

适当的期待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彼此感情的纽带。

但是过高的期待,可能就成了前行的负担,彼此的累赘。

有人说:把期待降低,把依赖变少,你会发现你能过得很好。

吃饭不要太饱,身体容易发胖,期望不要太高,心情容易糟糕。

爱人可能不完美,却对你温柔体贴;父母虽然能力不够,却为你倾其所有;孩子也许不够优秀,但好在孝顺懂事;别人不帮你是本分,帮了你就要懂得感恩……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要尽量学会享受和承担你现在拥有的,这才是应有的规则。

心不禁,得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都会   自怨自艾   万念俱灰   发人深省   美文   习惯性   失望   人性   感情   期待   婚姻   需求   友情   感觉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