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所有的关系,有这三个字足够了

处理好所有的关系,有这三个字足够了

北京故宫的宫殿里,挂着很多匾额和楹联。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中和殿挂着的“允执厥中”。这四个字出自《尚书·大禹谟》,由乾隆皇帝亲笔题写,挂上去昭示子孙。

这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允”是诚信,“执”是遵守,“厥”是其,“中”是中正。连起来,就是:要诚心诚意地遵守中正之道,不偏不倚。

用更通俗的话说就是,要懂得“分寸感”。而这,也不只是皇帝的“专利”。

万事须讲“度”,率性而为不可取,急于求成事不成,心慌难择路,欲速则不达,过分之事,虽有利而不为,分内之事,虽无利而为之,是为“度”。

这个“度”其实就是分寸,也是人生当中最难把握的两个字。

在人际交往保留一定的“分寸感”,是做人的最低底线。

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个距离意味着对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

中国有句老话,叫“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句话通常被拿来批评有的人特别油滑、不真诚,摆出虚伪的样子和人交往。

但是这句话能够流传这么久,肯定也有它的“道理”在。仔细想想看,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难道不是应该做到的吗?

《庄子》说:“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以语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说话,想要有好的效果,就要学会其中的分寸感,不同的情境采用不同的方法。

如何把握分寸感,有五点:

见人宜说三分话,不管面对的是谁,说话都要小心些,为人谨慎点,使自己置身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位置。

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边界。好像心里有一道屏障,我不会贸然闯入他人的地盘,也不会稀里糊涂的让别人进入自己的领地。

很好的话题也要适可而止。即使一个很好的题材,说时也要适可而止,不可拖得太长。

懂得换位思考,把自己当自己,把别人当别人,把自己当别人,把别人当自己。做到了角色调换,也就掌握了分寸感的轻重。

多多读书,忌浅薄无知。在这个世界上,全新的事物真是太少了,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得自愿或不自愿地捡起前人的衣钵,即使是伟大的演说家,也要借助阅读的灵感。

大概一切想要长久的东西,都必须把握一点分寸感吧。越过了,怕终究是得不偿失的。

人生没有撤销键,如何才能维持长久的感情,维持感情的秘诀就在于这种分寸感。

有个词叫过犹不及。当过了那个界限,尊重没了,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就变成了一种霸凌。

熟悉的人不是用来随便对待的,熟悉的人才更应该好好珍惜。

刚刚好,其实才是最难把握的度,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没有掌控好分寸感,而带给对方或自己尴尬且不舒服的感觉。

分寸感是一种非常微妙的东西。生活中,那些被夸高情商的人,你仔细观察一下,其实都是能够巧妙掌握好分寸的人。

他们不一定多么热情,也不是刻意为之,可是他们知道如何说话和办事才能使别人感觉到舒服。

他们总是能够了解别人的敏感点,并知道如何避免触及这些地方。他们没有指手画脚的坏毛病,而是尊重别人的选择。

分寸感就是这样的东西,好像飘在云端、捉摸不定,却又在生活里根深蒂固、无所不存。人们总说“细节决定成败”,分寸感就是这样的细节,不注意你就输了。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有一种妥当的安全的被保护感。

分寸感是个好东西,希望你我都有。

说到最后,还是那句 ,「我们很熟吗」?与他人相处时,问问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1

标签:大禹   允执厥中   中正   井蛙   适可而止   分寸   美文   长久   道理   仔细   细节   熟悉   说话   感情   距离   东西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