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天天在朋友圈打卡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自从“自律”变成了一个热门词,各类“打卡”行动就变得很风靡。无论是早读会、英语学习还是健身锻炼,无数人在朋友圈打卡,渴望通过21天习惯养成法改变自己。


深夜里,刚刚玩完游戏的你决定刷一刷朋友圈再入睡,结果发现满眼都是各种打卡,急匆匆把这几个学霸的朋友圈刷过去,心中却越发烦躁了。。


我们都习惯了,生活中,太多人间歇性踌躇满志,自从有了朋友圈,好像每个人都变得很努力。


有人运动打卡,有人英语打卡,有人书法打卡,有人读书打卡,努力,并且坚持。


于是暗下决心,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健身读书写作,做一个有灵魂有香气的人。坚持三天以后,发现又被打回了原形。于是再度陷入焦虑,而后在鸡汤的鼓励下,再度开始自律,最终再度放弃。一年来,发现我唯一自律的事情就是:每天坚持给手机充电。


那些天天在朋友圈打卡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也许你正在做同样的事情:



只是,时间久了,大多数人都知道了,这不过是一场全民表演,节目的名字叫,“努力到感动自己”。


王小波说:


似水流年是一个人所有的一切,只有这个东西,才真正归你所有。


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个帖子:“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有一个回复是这样说的:“他们总是为自己的现状感到焦虑,但又不能行动起来去改变自己;凡事只有3分钟的热度,还经常吐槽自己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想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依然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空虚寂寞是就沉迷抖音与游戏,却是越刷越感到空虚;不曾经历过真正沧桑,却还失守了最后一点少年意气,他们以最普通的身份埋没在人群中,却过着最煎熬的日子。”


这条回复获得了10000多人的点赞。


网络时代发明了“打卡”,每天都在提醒你还不够努力,就像钟表的秒针,不断提示你要抓紧时间。


在天涯上看到一个故事,一个职场新人发帖问:“为什么明明我很努力了,上司还是不满意。”

一位职场大咖在下面回复说:“努力和有成果,无法划上等号。太多的人,忙忙碌碌,其实都没做出什么有成果的事情来。”


那些天天在朋友圈打卡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日剧《Legal High》里面有一句台词特别经典:“越是工作做不好的无用之人,就越是会主张自己有多努力。”

为什么你的努力无效?

为什么你明明每天都累死累活,还是得不到上司的赞许?

因为你的努力,都是低质量努力,甚至是伪努力。


连岳说:“劳动不值钱,交易才值钱。”

万科集团人力培训手册上有一条针对计划无效的措施: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要根据目标去倒推,建立执行计划。精确到每一天甚至于每一个小时的任务量。”

减肥10公斤,时间一个月,每天0.4公斤,需要每天至少500大卡的消耗,跑步5公里。

以终为始,逼着自己去执行,计划才不会变成一纸之言;目标才不会是一句口号。


" 焦虑 " 这个词语本身就已经足够让我们焦虑了。在它面前,我们可能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躺在床上看手机看到凌晨三点,有的人在加班回家的路上越来越晚,而更多的人面对的却是他们怎么也拯救不了的日渐干枯毛躁的头发。


那些天天在朋友圈打卡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雷军曾这样对朋友说:“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掩饰你战略上的懒惰。”战术上的努力,永远都弥补不了战略上的错误,方向错了,再努力也是白搭

看过一句话,“真正的努力,应该是准确定位的目标+行之有效的坚持方式+自律平和的心态。”


所以,如果你真的想要达成某个目标,最好运用结果导向的思维,将目标一步一步拆解,然后踏踏实实一个个攻破。


进一步,就会有进一步的欢喜。


就像雷军所说,你要大胆地想,认真地干,在探索的路上不断投入,只有不断的突破,努力才有不断的收获。


对努力最好的赞赏,不是朋友圈的点赞,而是结果的完满。


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朋友圈   日剧   美文   上司   焦虑   战术   空虚   成果   事情   习惯   目标   努力   战略   发现   时间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