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蕾,你太牛了


郝蕾,你太牛了


棕 妈

教育

影评

观点


郝蕾一出场,这戏就成了。


进电梯前的背影:


粗壮的身材,略显凌乱的头发;

郝蕾,你太牛了

进电梯后的转身:


粗糙黝黑的脸,疲惫的眼神,稍显劣俗的妆容;


郝蕾,你太牛了


一句简单的台词,一个意味深长的微笑,勾勒出这个女人的样貌:


一个曾处于社会底层的女人,尽管后来生活好了些,但曾经的底色还在,那些刻痕还在。


磨损厉害的红色指甲,粗壮的手指关节,不难看出,这是一双经常做家务的手。


不管涂多贵的甲油胶,怎么做加固封层,都难做到长时间的图案完整;


只要家务活不断,又不太习惯戴塑胶手套的话,就会有这样的一双手:粗糙、起皮、看起来很不好看的样子。


郝蕾,你太牛了


人到中年,过得好不好,是刻在脸上的。


养尊处优还是辛苦操劳;舒心惬意还是不时焦虑;不为钱发愁,还是常为五斗米折腰;是瞒不了人的。


郝蕾,你太牛了


很显然,郝蕾饰演的这个女人(后面统称“郝蕾”),并不幸福。


原生家庭不幸,渴望家庭温暖,于是在18岁那年,跟同单位的保安科长结婚。那时候还是太年轻,误以为接近了权力,就拥有了权力;误以为拥有了形式,就找到了幸福。


这是一个女人在心智不成熟时,才会有的错觉。


因为年轻漂亮,会有大把的异性提供帮助和让渡资源,当年龄惭长,才发现这些东西,正在离自己远去。


而自己,从未拥有过获取这些东西的能力。


郝蕾,你太牛了


宋丹丹曾在采访时说,当年跟英达结婚后,身边有很多朋友,后来离婚了,才发现那些全都是他的朋友,而不是自己的。


然后宋说,现在她也有了很多朋友。而这些朋友,不是因为她是谁的太太,而是因为她是一个拥有自我价值和人格魅力的人。


成年人的友谊,就是这样。建立在人格平等、相互赋能的基础之上。


郝蕾,你太牛了


短片中,几次提到葬礼上的那次笑。


郝蕾,你太牛了

郝蕾,你太牛了


因为笑,被耻笑;也因为笑,被家暴。


郝蕾,你太牛了

郝蕾,你太牛了


老公不让她笑的原因,没提,可能这并不重要吧。


毕竟,对于一个想家暴的人来说,理由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可以这么做,因为安全,因为成本极低。


郝蕾,你太牛了


为此,她自责过,怀疑过,自我否定过。


但最终,还是走了出来。


郝蕾,你太牛了


葬礼上的笑,是一种释放,也是解脱。


她说,不记得是听到女同学说了什么才会笑,但已经不重要了。对于过往,她只想说一声:


走好,不送。


作为那个已经从黑洞中走了出来,曾经伤痕累累的自己,她只想上去紧紧地抱一抱,然后跟那个曾自我否定的自己说一声:


没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重头再来。


郝蕾,你太牛了


跟郝蕾演对手戏的那个女人(因为是独白剧,所以只是配合出镜,没有台词),一开始出场,是作为郝蕾的反衬而存在的。


她是一个被郝蕾羡慕,并向往的存在。


人就是这样,总是会向往那些自己没有,并希望拥有的东西。


就像是没上过学的,会羡慕上过大学的;赚钱少的,会羡慕赚大钱的,长相普通的,会羡慕特别漂亮的;智商一般的,会羡慕特别聪明的。


羡慕的,都是一种稀缺,相对于自己的稀缺。


郝蕾,你太牛了


剧情过半,有了反转。


这个被郝蕾羡慕的女同学,也经历了家暴。而家暴她的老公,是她的同事,一个老师。


人就是这样,对于认知以外的事物,是本能抵触和否认的。


就像是这个女同学的老公,郝蕾就本能的认为,他怎么可能会家暴,这不是她老公这种层次的人,才会干的事吗?怎么有文化的体面人,也会干这种事?


郝蕾,你太牛了


人,都是一体多面的。


只不过有的反差较小,无非就是自然属性(跟家人或独处时)那一面,自由放松些;社会属性(社交或工作)那一面,谨慎自律些。但基本底色不变,不会是天使大宝贝和恶魔希特勒的巨大反差。


但有的反差就很大。


至于成因,很复杂。原生家庭、后天环境、个人际遇,遗传基因......都有可能。


郝蕾,你太牛了


他们并不是限定在某一范围的一小撮人,而是渗透在社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一个庞大群体。


他们可能是社会上的中流砥柱;同事眼里的大好人;朋友心中的好哥们;就像是某个被曝光的变态杀人狂,采访他的邻居,还都说他性格温和、不计较、爱帮人。


外人对他的评价没有水分,家人对他的评价也很真实。


人性就是这样,复杂多变,一体多面。


郝蕾,你太牛了


她们俩为什么能成为朋友?


单纯依靠一方对另一方的羡慕,是成不了朋友的。


就像是那些自己没钱,还大把大把给偶像花钱的粉丝,偶像是不会把他们当朋友的。


朋友,需要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平等,或者说平衡。


相互赋能、彼此懂得;惺惺相惜,同病相怜。


郝蕾,你太牛了


郝蕾跟这个女同学,就是一种物伤其类的同病相怜。


同样遭遇家暴,同样生活不幸,彼此看到并相互怜惜。她们的关系能否存续,取决于这种状态的时效。


当其中某个人走出这种困境,开始了新生活之后,原地不动的那个人,就会渐行渐远,慢慢淡出对方的视线。


因某种相同特质彼此吸引,终将因这种特质的消失而彼此相忘。


郝蕾,你太牛了


不是每个人,都有资本和底气,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这太需要运气了。


如果“郝蕾”的原生家庭,给了她的足够的爱和尊重,她就不会早早地进入婚姻,像抓住救命稻草般抓住这个叫“老五”的男人;也不会在这段令人窒息的婚姻中委曲求全,连笑一下都要思量半天。


抱着对未来会有所改变的那点幻想,抱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隐忍,就成了常态。


这份隐忍,不仅是对她的老公,还有她的孩子,以及孩子的家人。


郝蕾,你太牛了


人都是慕强的,即便是自己的孩子。


哪怕你为他付出再多,如果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没有在这个社会上的话语权和议价权,也很难被他所尊重。孩子对你的那种依赖和爱,可能也只是停留在几岁之前。


看似被全家需要,但更多是作为廉价工具人的需要。就像是一块抹布,生活中你需要它,离不开它,但绝不会把它当做一个宝贝,去跟他人展示和炫耀。


这样一个女性,看不到任何自我实现的可能性。


郝蕾,你太牛了


一个人,出生性别为男,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因为生理构造上的不同,生理期、意外怀孕、流产、生育、节育、哺乳、养育……几乎都是女性在独自承担。


有人会说,男人压力也好大啊。说的没错,但现在这个时代,谁没压力?谁压力不大?


是职场中的女性压力不大,还是家庭中的女性压力不大;是作为社会人的女性压力不大,还是作为妈妈这个不可替代的角色压力不大?


郝蕾,你太牛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依然是一个男权社会。


离婚冷静期,建议放开多胎......只要专家们想的话,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当然专家们也不是为自己发声,毕竟自己是谁不重要,自己需要做什么才重要,自己想要什么才重要。


只想说,专家们可真可爱,真想送他们个子宫大礼包,让他们也享受下自己送出的这波福利,到底香不香。


郝蕾,你太牛了


如果放开多胎,而又选择接受的话,那么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用不了几年功夫,人就废了。


废了的最大好处,那就是任你说什么做什么,都没什么威胁了,反正你也就这样了,也只能是呆在这一亩三分地,作为一个廉价工具人,继续输出利他的价值了。


郝蕾,你太牛了


家庭价值肯定是有的,但也得由掌握家庭经济命脉和话语权的那些人说了算。


一个女人,在丧失了流通价值之后,就等于是把自己逼到了墙角,最后要面临的,不是你想不想要自尊,想不想去自强,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如果做一个家庭妇女真有这么香,被各种羡慕嫉妒恨,应该早就被更具竞争力的男性们抢破头了吧,早就被抢光了吧,哪里还能轮的到女人啊。


郝蕾,你太牛了


有俩阔太,咱们都熟。一个叫胡静,一个是李念。一个非富则贵,一个又富又贵。


按理说,她们都不该不满足啊,那干嘛还要从安乐窝里跑出来,急吼吼地复出呢?


郝蕾,你太牛了


李念在《我就是演员》第一季被淘汰后说:


我就是个演员,我想做我自己。


她是不是个好演员不好说,但后一句一定是真心话。


对于任何一个没有完全丧失自我的人来说,马斯洛需求理论都是适用的。


在底层需求解决之后,都要面临着上层的自我实现和上上层的自我超越。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真正的认同和尊重,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


棕妈:

初中英语老师,11岁男孩妈妈;

读书达人,每年阅读书目100+;

电影狂人,每年贡献票房2000+

心理学感兴趣,小毛头hold得住;

人类灵魂的小裁缝,擅长自黑的不辣妈

郝蕾,你太牛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同病相怜   底色   反差   美文   大把   女同学   羡慕   老公   压力   自我   价值   孩子   家庭   女性   社会   朋友   郝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