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罗拉快跑》又译为《疾走罗拉》,是一部由天才导演汤姆.提克威编剧、导演的犯罪爱情电影,于1998年在德国上映,至今21年,仍然是难以超越的经典,为无数影迷与影视编导解读。

影片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信息量都极大,可供解读的视角、空间也很多。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这是一部以“跑”为主题的电影,女主角罗拉从头跑到尾,影片80分钟,跑步的镜头占到一半以上。

电影中最鲜明的印象亦是跑步:顶着一头红色头发的罗拉,在大街小巷玩命地奔跑。

导演以各种方式、角度拍摄罗拉奔跑的样子,甚至插入奔跑的动画镜头,结合强烈、清晰的音乐节奏,制造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紧张感。

罗拉为什么快跑?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罗拉的男朋友曼尼是个混黑道的小混混,由于罗拉没有及时接曼尼,曼尼不小心将黑道交易所得的10万马克忘在了地铁上,等他意识到时,钱已经被同车的流浪汉捡走。

20分钟后是曼尼约好交钱给老大的时间,如果交不出钱,曼尼很可能面临黑道追杀。他只好电话求助罗拉,而罗拉的任务就是要在20分钟内凑齐10万马克,并将钱送到曼尼等待的超市门前。

这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是为了救男友,罗拉放下电话就开始奔跑,边跑边做决定,边决定边跑。奔跑过程中遇到许多偶然状况,罗拉不得不重新选择,然后朝更改的方向一路狂奔。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罗拉是爱情至上的,否则不至于为了救男友协且抢劫超市、挟持父亲抢银行、孤注一掷赌博。

但罗拉在爱情上又是缺乏安全感的。电影中随处可见对偶尔性、不确定性的暗示。例如,父亲的情人问父亲是否爱自己,同样,罗拉也反复问过曼尼是否真的爱自己,自己在他心中是不是最好的?

不管是作为董事会成员的父亲的情人,还是游手好闲的不良富家女罗拉,女人在爱情上缺乏安全感,需要男人的确定与给予,这反映出爱情于男女不同的价值。

爱情对于女人如此重要,为了抓住它,罗拉选择拼命奔跑。

终点即起点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影片一开始就哲学意味十足,简单明了给出三个看片提示

运动的时间:以巨大的时钟开篇,并在影响中反复出现时钟、询问时间、赌局轮盘、人的死亡;

怀疑必然性:为何我们对那些自认为知道的事情深信不疑?

终点即起点:抛出哲学三问“我们是谁、从何而来,去向何处”,面对可能不断衍生的无数疑问,给出形而上学式的提示,“我们所有的探索最终将回到我们的起点”;

正式开始讲故事之前,提醒大家先抛开纯粹的理论,基于规定时间、纯粹的偶然性以及形而上学的圆圈,开启一个可以不断循环的游戏

罗拉用三次同一起点不同结局的奔跑演绎了这个游戏。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第一次奔跑,罗拉赶到父亲的银行,向银行家的父亲要钱没有要到,两手空空的罗拉没有及时赶到超市劝阻曼尼打劫,结果冲动之下她成为曼尼的帮凶,被警察一枪打杀。罗拉不愿意接受这个结局,于是重新回到起跑的地方,开始另一种选择;

第二次奔跑,罗拉没有跟父亲多啰嗦,避免了父亲说出自己不是他亲生女儿的真相,通过劫持父亲,终于拿到钱。然而当她赶到超市门口时,曼尼却意外被卡车撞死,这也不是罗拉想要的结局,于是罗拉又一次回到原点;

第三次奔跑,罗拉赶到银行门前时,看到父亲拾车离开。没有了借钱的人,罗拉选择到赌场试一试运气,结果她用92.7马克赢了10万马克,而曼尼则意外发现乞丐并要回来了丢失的钱。最后,罗拉得到了看似理想的结果:曼尼将钱还给老大,她和曼尼牵手,并意外多出赌博赢来的10万马克。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三次奔跑,从起点到终点三次循环,导演以游戏的手法让大家看到,通往理想结局的可能性是多样的,不同的选择和跑步创造不同结局。

然而,《罗拉快跑》像一款益智游戏只存在于游戏之中。现实生活中罗拉不可能死而复生,跑第二遍、第三遍。游戏设计尽可以理想化,不满意可以重新再来。现实生活却不可能,时间赋予每个人的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无法后悔。

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只有通过自己所选择的行动,才能认识到自由。罗拉奔跑的游戏,旨在传达一个重要观点:选择即人生,我们怎样选择,就怎样生活。

一切都是偶然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正如电影开篇名义对理性、必然性的怀疑,提出没有什么是可深信不疑的。

例如:罗拉从未想过叫了几十年的爸爸,居然不是自己的亲爸;她以为绝望之中爸爸会借钱给她,却没有;劫持她爸拿到钱后,被警察包围以为自己铁定要被抓,结果警察以为劫匪另有其人,保护她离开。

这些都是对理所当然、深信不疑理性秩序的打破,旨在表达“一切皆是偶然”的存在主义观点。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罗拉三次奔跑之中所遇的人和事呈现蝴蝶效应。其中,所有事物都处于偶然联系之中,呈现可能这样,也可能那样的趋势,充满不确定性,让人始料未及。

例如,曼尼不会想到把钱丢在地铁上;乞丐做梦都不会想到天上掉馅饼,捡到10万马克;

罗拉撞上父亲朋友的车,间接让父亲的朋友避免了车祸;罗拉和曼尼终于平安完成任务,却没料到父亲发生了车祸;

……

罗拉奔跑过程中遇到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卷入无法预料的偶然之中,在不同瞬间做出不同反应,就会呈现不同命运。

前两次奔跑中,罗拉与抢到钱的乞丐擦肩而过;第三次奔跑中,乞丐与曼尼擦肩而过时,曼尼突然抓住了机会,便有了截然不同的逆转。相对于曼尼和罗拉,乞丐出现的时间点和地点都是偶然,能不能抓住机会多少看运气。

存在主义象征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三次罗拉快跑,同样的人、事、物,分别放在不同的时间点,形成错综复杂的偶然联系。导演三段式结构故事化地叙述了这些偶然联系发展的不同轨迹。

三次奔跑,结局都涉及生命与死亡,很明显的存在主义象征: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在生的起点与死的终点之间,仅管可以为了目标努力奔跑,但其实只是盲目地走向未来。

没有什么是确定无疑的,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偶然,人们自由选择,然后行动,但结果往往出乎人的意料。

《罗拉快跑》中的跑步象征

电影的结局是这样的:当罗拉带着赌博赢的10万克,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拯救曼尼时,却意外看到曼尼笑着从老大车里走出来;前一刻还在担心被追杀的曼尼,看到罗拉手里的袋子,一定不会想到他的粗心大意,使他们意外收获了10万马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罗拉   存在主义   深信不疑   马克   黑道   终点   美文   乞丐   象征   导演   结局   父亲   意外   起点   时间   爱情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