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我们从小到大受到的教育就是“凡事都要坚持不懈!”似乎,只有坚持才会有好结果,只有坚持才能成功,那些成功的人就是因为一直坚持不放弃,才走到了成功的那一天,而“放弃”就会被大家定义为失败者的象征。

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而我的经历也正被周边很多人定义为“失败者”,因为我放弃工作了20年的外贸工作,确切地说并不是我自己放弃的,而是被迫放弃的,也就是被裁员了,被裁的那刻我心中竟然升起了雀跃。


那份雀跃是我期待已久的,因为那份工作我很多年前就不想干了,可每当我有这个想法的时候,身边的人总告诉我,“你对这个熟悉了,你出去再找也都差不多,可能还没这里好,重要的是这里的环境是你熟悉的,做生不如做熟。


然后就是年龄的问题、家庭的问题、经济的问题,让我被迫不得不跟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天天打交道。


记得稻盛和夫说过:“要想拥有一个充实的人生,你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另一种则是‘让自己喜欢上工作’。

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我一直想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可是我却无法喜欢上我干了20年的工作,这就是矛盾点,所以我其实就是表面迎合,内心叛逆的。


那时我每天守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时,心里其实是痛苦的,可又无可奈何,我知道跟我一样想法的人很多,被迫的安于现状只是为了“家”这个责任


所以直到我被裁员了,那一刻,我真的一下子轻松了,终于!我可以干点自己想干的事了,因为对于身边人,我有了一个正当原因的交待,我不是主动辞职的,我是被迫的

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近20年的工作经验,在旁人来看:“你可以继续再找,不然之前积累的,放弃了就太可惜了,你这个年龄还想转行做什么呢?


也正是这种想法导致我一拖再拖,觉得的确放弃可惜,可最终还不是被人一脚踢出来?


所以现在有人问我是不是还要找这个类型的工作,我就会说,我好容易出来了为什么还要跳进去?


家人为我惋惜,认为我转身开始新的行业,有点天方夜谭,可我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放弃是明智的。


现在我是积极的、是充满动力的,而这种热情连身边的人都能感受得到,现在的家人已经不再质疑我对20年工作经验的放弃,而是更期待我在新工作的成绩。


而这两天我正好读了一本《大器晚成》的书,我才明白,“放弃”原来真的可以是逆转颓势的一种力量,我之前就是一直守着我以为付出了就不能浪费的可笑想法,也就是“沉没成本”的谬论,其实反而耽误了我太多可以重新出发的时间。

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这里的沉没成本可以是我们已经在一个项目或生活中某个方向上投入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我们在某个事物上投入的资源越多,投入时间越长,就越难以放手。沉没成本谬论就是指我们暗示自己,因为已经投入了许多时间和金钱,所以我们不应该轻言放弃这种情况。

我们从小到大都遵循着一种不能浪费的原则,不论是饮食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是如此,可是大家只注重想要的结果,却没有去想源头


如果在饮食上不浪费,那就每次准备适当的餐量就好了,可是很多家庭并不是,他们总想多多益善,吃不完的还硬往肚里塞,特别是烧菜的人,总喜欢收底,原则上是不浪费,可是这是在折腾自己的身体。


还有一些老人就喜欢把蔬菜放到第二天,第三天来吃,说是不浪费,其实这对身体的健康是很大的隐患。


在学习上,我们现在周边很多家长,总想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然后报了很多兴趣班,哪怕孩子不喜欢,总是一句:“我这是为你好!以后你就知道了!”真的吗?

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我就说我身边一个同事的例子吧,她从小给女儿学钢琴,说女孩子学钢琴会显气质,弹了几年后,她女儿说不想学了,她不喜欢,她喜欢的是古筝。


可是我同事说,都学了那么多年了,现在不学不是了浪费了她的钱嘛,然后不准,一定要她学钢琴。


后来就给她定了一个约定,只要她考完10级,就可以不弹。后来她女儿就答应了,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她考出了10级,那之后,她女儿就再也没有碰过钢琴。


这种对证书的执念到最后不是一样是放弃结束?早知道这个结果,几年前的放弃,和后来的放弃有区别吗?而最终就是花了这些时间和精力买了一本自己觉得倍有面子的证书吧!


如果不是学不喜欢的钢琴,也许这几年她女儿可以去学她感兴趣的古筝了。


我们坚持某个行为习惯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过度合理化自己的行为。如果我们在某个工作上投入了十年时间——就算我们每天都很讨厌它的工作内容,我们也还是会说服自己相信我们热爱这份工作。

就像开头我讲的自己的经历一样,其实最初入外贸行业,是家人介绍的,我开始也是对工作充满热情的,因为那是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我想去做好,因为那时的我对自己的职业并没有任何的规划,我不知道可以做什么,对未来还是迷茫的。


就这样做了几年,我发现我其实并不喜欢,我只是接受了家人的安排,觉得这是一份不错的工作,哪怕最后换工作也是同样的工作,我就是抓着那些“沉没成本”怕浪费了,却迟迟不敢踏出自己想走的那一步。

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被各种借口所困住:


我们的人生是不是就被这些借口所锁住?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太在意周遭的声音,而辜负了自己的本心,我们只是一味地迎合别人,并不是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就像《大器晚成》说的:“放弃未必就等于我们很弱或者很懒惰。放弃其实也意味着我们忠于自己的内心。放弃实际上就是一个拒绝的过程。


在人生岔路口时,其实只有放手过去,转变方向,才能及时止损让我们继续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后悔为什么自己没能早点做某件事,可后悔的就是曾经一直坚持的“沉没成本”。


关键就在这里:放弃是一种力量。

为了正当理由而放弃,并不是自暴自弃。这并不代表投降和认输。这只是承认这份工作并不适合我们,这只是在尝试后发现它并不适合自己而做出的调整。在这种情况下,放弃实际上就是探索过程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俱乐部、学校、职场还是兴趣等方面,我们都可以通过放弃来定义自己的身份。强迫自己忠于某份工作或者为之不计代价地奉献,只会导致我们激情衰退,最终失去活力。但放弃却可以是一种成长的过程,一种生活的过程。

所以当我终于放弃了20年的工作经验,出发开始新工作时,我已经不纠结了,因为与其在一个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做痛苦地坚持,不如在一个自己喜欢的领域做快乐地坚持。

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虽然在很多人眼里我的起步有点晚,而且很多人都觉得只有年轻人才是创业的大部队,可考夫曼基金会的研究却让人意外:企业家的平均创业年龄实际为47岁


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最近发布的研究结果表明,人们的创新顶峰年龄实际上比想象中更晚到来——在我们快50岁的时候才会出现。

特别是这两天看了《大器晚成》这本书,我更加坚信,我之前的选择和转变是正确的,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具有大器晚成者的潜质,只是有些人始终踏不出这第一步,我庆幸的是老天帮我选好了,走出了那个为了迎合身边人而做的工作。

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大器晚成》的作者是《福布斯》杂志的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他告诉我们:“大器晚成者就是指比预期更晚发挥潜能的人,他们通常具有他人原先没有看到的天赋,并且会频频以新颖和出人意料的方式,发挥自己的潜能,让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大吃一惊。他们并不打算迎合父母或社会的期望,但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计划,稳扎稳打,不断前行,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

当我放弃20年的工作经验被人质疑时,有人却说:及时止损,没错

真心推荐这本书给那些跟我曾经一样有困惑、有纠结的朋友们,你们是否为了某个原因一直在守着“沉没成本”不肯放手?以为放弃就是个失败者?其实“善于舍弃”的人才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人生。现在活动价只要39.9,就能对自己未来的路如何走有一个新认识。

大器晚成 《福布斯》杂志发行人重磅作品 乾坤未定 你我皆黑马 ¥39.9 购买

#今天看了一本好书#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福布斯   大器晚成   发行人   失败者   美文   家人   想法   年龄   女儿   成本   身边   过程   时间   人生   喜欢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