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总充斥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衍生了太多的教育机构,让孩子本该玩的年龄却被送进了一个个补习班,孩子被填鸭式的硬塞了很多知识,可这些依然都无法缓解家长们的焦虑。


当一个家庭里出现一个少年天才的时候,似乎这才会让全家脸上有光,这样才会让父母挺胸做人。

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往往在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情况下,他们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一句“要从小培养”,其实就剥夺了孩子很多童年的乐趣,也被框进了家长给他们准备好的人生。


当媒体上频繁报道着有关“神童”,有关年纪轻轻就可以站在高处俯视一切的成功故事后,我们似乎就认定只有年轻才是成功的根本,只有年轻才有成功的机会。


张爱玲说成名就要趁早,她的话的确让很多人追捧,在很多人的眼里,如果不在年轻时闯出一番事业,似乎未来的人生就没了希望。

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其实最明显的就是在职场上,35+以上的已经被列为淘汰对象,这种年龄的歧视让很多人会自己被自己所框死,好像到了这个年龄,就该走下坡路,甚至在网上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有些30-40岁的人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焦虑。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到底是客观原因被社会淘汰,还是主观原因被自己所淘汰?


《福布斯》杂志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说:“少年得志者的确是当代洪流,但大器晚成者的价值同样不容小觑。”可见在里奇·卡尔加德的阅历中,他是相信大器晚成者的。

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可是我们的社会平时对少年的成就过度关注,又喜欢拿他们的成功作为标准,导致一些发力偏晚的人被忽视,甚至被打击,“你未来没希望了!”


里奇·卡尔加德在今年8月份出版了一本新书《大器晚成》,在书中他说道,“直到现在,都没有什么人对大器晚成的人开展过研究。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我开始研究历史上和当今一些大器晚成者的人生轨迹。除此之外,我还采访了上百名很晚才取得成就的人,研究他们如何看待一路上遭受的挫折,他们究竟是如何克服人生困扰、社会环境和自信方面的各种难题。


俞敏洪在一次演讲中说道:“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一个人的未来。 也许这个人现状很好,比如官二代富二代,很骄傲很神气,但是到最后往往无声无息了,这种情况非常多。也许这个‘歪瓜裂枣’的农村孩子,你根本看不上眼,但他未来却变成了某个领域的巨人,这个是有可能的”。

《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可以说正是一位大器晚成的作家,他40岁才开始写《白鹿原》,写了4年,这本书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成了当代小说的经典。而在这之前,他也写了不少,可是都默默无闻。

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如果有人觉得40岁的人生已经没有发展事业的希望,但对有些人来讲那才是刚刚开始。


在大器晚成的人当中,姜子牙当属第一人,他72岁时在渭水之滨磻溪垂钓,遇见了西伯侯姬昌,才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在这之前,他一直默默无闻,可他的日常却没有放松过学习,他坚持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一直是时刻准备着,不会因为年龄问题就认为现在学什么都晚了。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身边,你会发现很多人的想法都很“丧”,他们总喜欢用年龄来说事:

“都这个岁数了再学这个有什么用?”

“我现在这个年龄外面工作都不好找!”

“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以后就指望孩子可以有点出息了!”......

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大家对这些话熟悉吗?在我们身边这类话无处不在,总之,过了35+就把自己的一生给定义了。


父母、学校、雇主、媒体和公众都在疯狂追捧少年成才的现象,似乎这种成功才是一流的成就,甚至是唯一的成就。我们如此迷恋这种现象,以至于大器晚成都会变成一种并不光彩的事迹。——《大器晚成》

我们很多人并没有在人生刚起步的时候就发光发热,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是失败的。正如俞敏洪所说:“人必须往前跑,不一定要跑得快,但是要跑得久”。


在黑龙江省绥化市有这么一个老太太,她叫姜淑梅,在59岁以前,她是一个大字不识一个的文盲老太太,平时就帮女儿带带孩子,做做饭,做做家务。


像这种老太太,其实我们跑到小区可以说一抓一大把,可谁能想到,她60岁学识字,75岁开始学写作,到了82岁,就写了近60万字,还出版了5本书。

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从老太太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只要你想开始好好做一件事,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我想老太太在学习认字的时候肯定不会想到她有一天会出书吧?这对于一个文盲老太太来讲似乎有点天方夜谭了。可事实又证明,想要成功是没有年龄界限的,我们要做的是:不断学习、再学习!


有句俗语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如果在成功的道路上我们沉不住气,过早对自己放任自流,那很多机会就只会从我们身边流失。


大器晚成者就是指比预期更晚发挥潜能的人,他们通常具有他人原先没有看到的天赋,并且会频频以新颖和出人意料的方式,发挥自己的功能,让身边最亲近的人都大吃一惊。——《大器晚成》

其实如果我们有关注过一些所谓的神童、天才,你会发现,他们因为过早的就获得了成就,却在心理承受的能力上很脆弱。


他们没有经过岁月的洗礼,把社会的一切都想得太过简单,而导致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任何失败,最终因为自己的起点太高,而忽略了某些重要的沉淀

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多少青春年少,都喜欢指点江山,都梦寐少年得志,都渴望年少成名。不能不说,渴望远方、敢于梦想是青年的优势,但眼高手低、驰于空想、怠于实践也往往是青年的劣势。

在《大器晚成》这本书中有讲道:“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总是难以摆脱自我怀疑的阴影。


有很多时候我们会被自己的处境搞得“心灰意懒,丧失斗志”。


我们就拿女性来讲,女性在职场最怕自己结婚生子后,自己的职位不保,当女性再一次从家庭想要回归职场的时候,因为起点被降低了,找不到自己离开职场前的心仪工作后,自己就产生了自我怀疑。


在看到曾经跟自己差不多情况的同学或者同事们一路高走,我们的情绪也同样会被自我怀疑所带动,总觉得别人都成功了,自己可能为时已晚。

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有句话说得好:“少年得志大不幸,千金难买少年穷。”很多大器晚成者,他们都经历过早年的各种失败和挫折,起步虽然缓慢,可到了中年、甚至到了晚年才有了实至名归的成就。


在《大器晚成》这本书中,它带我们一起去思考和找寻大器晚成者的起点到底在哪里?那些被很多人自己都忽略的技能和优势,是不是因为自我怀疑而被自己过早的放弃掉了?


我们不要太过相信人生的成功是有捷径的,也许有很小一部分人的确有捷径,可我们大部分人还是需要脚踏实地的学习和积累,“机会一直是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很多人在选择相信自己没有希望的时候,实际就是在跟机会分道扬镳。


所以,今天我郑重跟大家推荐这本《福布斯》杂志发行人里奇·卡尔加德的新书《大器晚成》,如果你是焦虑的父母,或者你是陷入焦虑的中年人,那就一定要看看这本书,让里奇·卡尔加德带我们一起深挖大器晚成者的优势。


人生肯定会有障碍,但学会不被自我怀疑所左右,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耐心等待机会,那我们才可能会驾驭自己的人生。

35+后工作难找?俞敏洪:不要以一个人的现状,去判断他的未来

生命并非一场赛跑,而是一段旅程。无论是年轻有为,还是大器晚成,每个人都可以发掘自己的天赋,释放所有潜能,活出精彩人生。——《大器晚成》

新书上市原价56元,现在活动价只要39.9元,用一杯咖啡钱换来《福布斯》发行人带你一起掌握终身成长的能力。

大器晚成 《福布斯》杂志发行人重磅作品 乾坤未定 你我皆黑马 ¥39.9 购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今天看了一本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福布斯   卡尔   未来   大器晚成   发行人   难找   美文   老太太   焦虑   现状   成就   年龄   身边   自我   少年   孩子   机会   人生   工作   俞敏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