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木心,是一位到了快80岁才被人知晓的老作家,按梁文道的说法,木心就像是一个在历史中脱轨的人物。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当2006年木心的书第一次出现在国内时,大家都好奇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老作家,而且老到快要80岁了,却一下子一个人出版了8本书,成了一个少见的新闻。

木心,原名孙牧心,1927年生于浙江乌镇,在乌镇当时有24户大户人家,而孙家就是其中的一户。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二三十年代,小少爷孙牧心,从小娇生惯养,家里有条件弹着钢琴,博览着群书,看着西洋的画册。但木心回忆自己小时候却说自己很愚蠢。

1943年,木心离开了乌镇,来到杭州西湖,支起画架,开始画油画,2年后,他的画第一次被某报纸编辑赞美展出。

当时还留下了珍贵的合影,可当50多年过去后,陈丹青把这张照片拿去给木心再看时,木心看到自己十八九岁时的照片,他都很惊讶,甚至不可遏制地大哭起来。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陈丹青说,那是他唯一一次看到木心哭。木心说,其实他很看不起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很不懂事,所以才会有所感触。

那时木心在上海美专求学,可他并没能好好专心念书,他参加了学生 运动,最后在1948年被上海美专勒令退学。

退学后的木心,回归了正途,他成了中学老师,同时还在追求着自己的艺术梦,只是梦毕竟只是梦!

在木心美术馆就陈列着他在做老师时写的一段回忆:

国庆节下午,天气晴 正,上午游 行过了,黄浦江对岸,小镇中学老师24岁,什么也不是

看样子是定局了,巴黎的盘子洗不成了,奋斗、受苦,我也怕,看样子就这样下去了,平日里什么乐子也没有,除非在街上吃碗馄饨,有时人生真不如一行波德莱尔,有时波德莱尔真不如一碗馄饨

之后进入黑暗的年代,木心家道中落,他跟母亲相依为命没多久,又被人诬陷,29岁的木心开始了第一次的入狱,这次虽然只关了半年,但是木心的母亲却在焦虑地等待中过世了,这也成了木心心里的一根刺。

在狱中所受的苦对他来说已经不算什么苦了,他在狱中唯一感到自由的是可以偷偷记录着自己的狱中笔记,他每完成一张,就把这些珍贵的手稿藏在了自己的棉衣夹层里,不被发现。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皮肉之苦算什么,他愿意接受着命运的安排,但没有了亲人却让他感受到了无尽的孤独。

木心前前后后被关了3次,每次出狱后,木心就会去听贝多芬的晚年四重奏,感受着音乐把他内心的话都完完全全表达了出来。

而木心也回忆自己有次是被关在居民的弄堂区,可以清楚听到外面居民的交流声,一墙之隔,虽能感受到外面自由的声音,却又跟他毫无关系。

有一天月亮很好,我就试着把头钻出去,真的钻出去了,自由了,最后想了想我还是钻了回去,因为出来以后更糟糕,更说不清楚了。不过当时我心里就想,我会爬起来的,后来真的就爬起来了,只可惜妈妈已经不在了。

1977年出狱,木心拿自己用心创作的50幅转印小画给上海的同行们观看,可是大家都看不明白,这让木心很难受,他喝着酒,感叹自己的创作缺少知音。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云开雾散的80年代,中国艺术家掀起留美热潮,木心带着自己的艺术梦去了美国,在众多的留学生中,当时年龄最大的就是木心了

1984年,木心终于在哈佛大学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场画展,那一年他56岁了。

同为华人艺术家,那些年轻的艺术家们的阅读经验却少得可怜,从小博览群书的木心在跟他们交谈的过程中,还很诧异道:“原来你们什么都不知道啊!”

后来章学林、李全武二位不停继续缠着木心,说:“你肚子里有那么多好东西,给我们上个课吧,我们这些人太缺了。”

课程启动后,本来木心打算每两周讲一次,讲一年大概差不多了,没想一讲讲了5年,从希腊神话一直讲到近代小说,全是他大半生的积累和文学回忆。

木心说:“文学就是人学。”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去美国12年后,他当年创作的小画终于遇见了伯乐,一个美国大企业家花了20多万美金购买收藏了,后来又被捐赠给了耶鲁大学美术馆。

木心说:文学是我的男孩,绘画卖出去,等于女儿出嫁,画比较贵,因此比较有钱,文学是比较穷,靠他姐姐抚养他的。

1995年,68岁的木心独自一人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乌镇,想要看看自己从小长大的故居时,却发现故居已俨然成了一座翻砂厂,非常的破败,当年精致的大院已经不复存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散文《乌镇》,末尾说:永别了,我不会再来。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2000年,乌镇景区的总裁陈向宏在无意间看到了木心的这篇文章,突然很诧异这个人是谁?除了茅盾先生,他们镇上怎么还有这么一个人?

接着,陈向宏就向73岁的木心发出了回乡定居的邀请。

可木心并不那么容易说服,木心一直觉得自己是被家乡抛弃的人,所以为了说服木心,陈向宏做足了准备,他把孙家的故居收购过来,帮木心重建孙家旧居,让木心可以安心在那里生活。

陈向宏把自己画的图纸给木心看,木心为新居取名:晚晴小筑。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尽管陈向宏做了很多安排,木心也为故居取了新的名字,但木心却拿各种理由拖着,他总向陈向宏提各种问题,比如说:

这个房子谁出钱啊?

我以后要来住要不要出钱?

谁烧给我吃?

那里的安全怎么保障?

我老了之后怎么办?能不能把骨灰埋在那里?

陈向宏在木心去世后接受采访时说:“所有人看到的木心是一个文学模型,实际上我看到的是一个平凡老人的模型。”

这回乡的决定一拖就拖了5年多,陈丹青很了解木心,他明白木心一直不肯回来其实是在等他的书能在国内出版,因为他的书一直没被出版,所以他不愿意回来。

说穿了木心其实就是想要得到国内的肯定,当年他就像被抛弃的孩子,孤身一人远走他乡,后来也独自回来过,看到自己曾经的故居被糟蹋的不成样,他心里有种孤独的委屈。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所以当2006年木心的第一本书《哥伦比亚的倒影》出版后,木心终于回国了。

木心一口气就出了8本书,当时大家对于这个横空出世的老作家很是好奇,一个被遗忘的老作家,老到快80岁了,怎么现在才出现?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有人问木心:“你是流亡作家吗?”

木心说:“NO,我是散步散得远了,就到了纽约。”

木心说:他有两个孩子,文学是弟弟,绘画是姐姐,在纽约,姐姐养着弟弟,回到中国,弟弟的风头盖过了姐姐。

木心一直觉得他的很多作品没人理解,陈向宏听后说:“那我就帮你建一个馆吧。”

在木心美术馆筹建的时候,木心是坐着轮椅去看的场地,他说:“卧东怀西,这个地方好!”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木心非常喜欢木心美术馆的位置,还向陈向宏提了一个要求,想要死后葬在那里。

2011年11月21日木心过世,四年后木心美术馆才落成,当然陈向宏也表示会按木心的遗愿把他的骨灰找合适的机会放进美术馆里。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陈丹青在木心过世后接受采访,他说木心被真正关注,其实是他去世以后,就在他的葬礼上一下子来了100多位完全想不到的年轻人,一群80后。

他们问陈丹青,“听说你们上过木心的文学课,那能不能把他的笔录整理发表呢?

陈丹青为这份迟到的关注感到动容,他花了差不多1年的时间,把自己厚厚的5大本笔记整理成了电子文本,这样就有了《文学回忆录》,2013年出版后,多次入选年度十大好书。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木心说:

文学是可爱的

生活是好玩的

艺术是要有所牺牲的

笔者郑重向大家推荐这套《文学回忆录》,这套书并不是学院风的文学史书,而是木心用心解读自己写作之路的脉络,是融入了自己故事的文学史,他跟文坛主流们不同的是,他一直像一个“局外人”,似乎没参与,却又看透一切。

木心去世,葬礼突然来了100位陌生人提出诉求,陈丹青:我会尽快

现在《文学回忆录》上下两册,只需76元,有兴趣的小伙伴一定不要错过,2杯咖啡钱就能带回家慢慢品读。

全2册文学回忆录 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 ¥76 购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老到   狱中   馄饨   美国   美术馆   故居   回忆录   葬礼   美文   陌生人   弟弟   当年   姐姐   作家   老师   自由   艺术   文学   陈丹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