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重构当代家庭,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家庭情感的迷失与回归

李安说:一部电影必须饱含情感,它必须是一场心灵之旅。李安的影像语言有这种功能,而他前期作品“家庭三部曲”更是将这种饱含的中国式情感与思维展现的淋漓致尽。

《推手》作为“家庭三部曲”的第一部,让观众看到了其情感涌现,在东西方观念解构下的文化激荡,还有那艰难的人生选择。


《推手》:重构当代家庭,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家庭情感的迷失与回归

一 中国式父子与洋媳妇的情感纠葛

太极拳大师朱师傅退休后,被儿子朱晓生接到美国颐养天年,周末就到社区中心教人打太极拳。没有想到,在美国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洋媳妇玛莎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在一次次小矛盾和摩擦中,终于爆发了大情绪。

朱师傅在经历遛弯后,迷路警察送回;留下字条,一人去中国城餐厅洗碗。在一串事件后,朱师傅目睹了儿子与儿媳矛盾的升级,儿子的痛苦无奈,最终决定从儿子家搬了出来,独自居住在唐人街的出租房里。


《推手》:重构当代家庭,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家庭情感的迷失与回归

这样的结局意外吗?意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朱晓生夹在父亲与媳妇之间,他没有办法说服任何一个人。两个人完全不能融合,在这段关系里媳妇很痛苦,父亲也觉得无法适从。要不然电影里怎么会出现那一幕:儿子醉酒,用头撞墙。

在儿子晓生的心里,“家”的地位很重。

我们从小受儒家教育影响。儒家它所指的“家”是从“宀”从“豕”,原意是部落祭祀,男性祖神的宗庙所在地,它是部落的中心,象征着以父权为中心的权力结构。“家”是由大屋顶形成的封闭建筑和男性的崇拜。儒家的中心价值观便是“中和”。在“家”的意义上则是父权秩序和权威的不可侵犯。

同时确定了这种关系之“家”的结构的文化特质:

(1)父权秩序不可侵犯;

(2)传宗接代;

(3)孝顺父母,养奉天年。

父亲与玛莎语言不同,生活习惯各异。电影中餐桌上吃饭的那一幕是如此真实,两人各自表达,却谁也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而那个听的懂的儿子就像桥梁,但他的桥没有搭进任何一方心里。

当父亲出去遛弯,意外迷路。他质问玛莎:“在我的教养里,一个人应该关照父母,就像父母关照你一样,父亲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你为什么就不能接受。”


《推手》:重构当代家庭,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家庭情感的迷失与回归

他愤慨的直接将厨房砸了。晓生一个博士生,有良好的家教,表情温和,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

对于父亲,他无能为力;对于妻子,他也无能为力,砸厨房就是晓生释放内心压力的方式。

每个人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他对世人展现自己的生存模式、能力和独特风格的表演。

毕竟除了与他人相处,我们还要与自己相处。与他人产生的情感纠葛,必须要从内里找到解决方式。而老朱与玛莎的文化差异难以调和,如果父亲不走下“神坛”,晓生不做出决定,矛盾不会得到根本解决。


《推手》:重构当代家庭,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家庭情感的迷失与回归

二中国公公与洋媳妇的思想、文化、观念对决

中国公公与洋媳妇的相处方式,说真的,电影外的我们都有一种深深的无奈与悲凉,因为懂得这现实改变不了。一如我们本国多年来的婆媳关系,它的微妙、神奇、复杂,让人难以琢磨。

玛莎是一个作家,她希望拥有相对独立的空间,不被人打断的时间,更强调人性自由的个性存在,可是公公老朱的到来打乱了一切。

她要安静写作;老朱就在客厅播放电影、京剧,激动的时候,甚至会高声跟唱。

她爱吃素,吃清淡,弄点饼干、蔬菜沙拉,一顿饭就解决了;老朱要吃米饭,吃肉,甚至不会安全使用微波炉。

她的锻炼方式是跑步;老朱主要是练习太极拳,打坐。

她的眼中孩子也是个体;老朱不能理解的西方教育方式。


《推手》:重构当代家庭,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家庭情感的迷失与回归

在她眼里这个中国公公不是一个讲究的人,吸完烟的烟头扔的满院子都是,她需要蹲在地上一遍遍寻找,捡起来倒进垃圾桶。

她想搬出去,找一个大房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空间,互不干扰;老朱觉得现在就很好,儿子、孙子天天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才像一家人。

在这场中国公公与洋媳妇的对决中,谁赢了吗?说实话,根本没有输赢,每个人都有创伤。

晓生对父亲怀有一种很深的敬仰和情感,所以当他发现父亲正在无情的时间流程中慢慢变老,开始妥协,无奈的时候,油然生出一种苍凉的世事无常的感觉。

这种深刻的父子情感转化为李安内心深处不得不表达的创作冲动。

对父亲的敬仰和依恋以及父亲在时间现实中的苍老,使李安对父亲的表达呈现出双重性与分裂性,一方面是对父亲形象的仰视,另一方面则是展现父亲面对突然袭来的生活改变和文化冲击之下的软弱与无力。

老朱也完全不能融入儿子的家庭,与儿媳在文化思想、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的不同而产生的隔阂,让两人整日相对无言,如同陌生人,不和谐的音符处处可见。

终于,晓生的一家换了大房子,而老朱也决定搬了出去。在社区中心教教别人打太极拳,偶尔与儿媳一家聚聚,他觉得这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推手》:重构当代家庭,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家庭情感的迷失与回归

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我们和婆婆最好是“一碗汤的距离”。不近不远,10分钟路程,互不干扰,又能彼此照顾,做好一碗汤送过去,还是热乎的。

在中西文化、传统和现代文化的冲撞之中,当代华人社会家庭模式和家庭伦理道德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就这样巨大变化。以“家”为主要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境遇,并以“和而不同”的宽容态度,探讨两种文化冲突之下的家庭和谐的方法和途径。

朋友问玛莎,“你老公他怪你?”

玛莎说:“没有,我怪我自己。”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里写道:“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实现。”世上所有的关系大抵如此。


《推手》:重构当代家庭,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家庭情感的迷失与回归

三“推手”里的生存哲学与人生况味

“推手”是太极拳的一种重要形式,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击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

在电影中,有一段晓生与玛莎的对话。

玛莎问晓生,“你为何不跟你爸学太极拳?”

晓生说:“太极拳是我爸逃避苦难现实的一种方式,他擅长太极推手是在演练如何闪避人们。”

玛莎又问“什么是推手?”

晓生说:“是一种双人太极拳对练,练习保持自己的平衡,同时让对方失去平衡。”

亲情关系、人际关系如此,有时候婚姻关系也是这样。


《推手》:重构当代家庭,东西方文化碰撞下家庭情感的迷失与回归

推手由此及彼,一通百通。

老朱一辈子研究太极拳,武艺精湛,学了一辈子推手的人,在面对儿子、儿媳、孙子的时候,他觉得自己需要退一步,才能维持平衡,才能让儿子、儿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老了,自己能活多少年呢?可年轻人还有一辈子,他妥协了。

西方哲人蒙田曾告诫我们:人生最艰难之学,莫过于懂得自自然然过好这一生。

与世界良好的相处方式,恰好表明我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真正过上了理想生活。

《推手》的意义大概在此,人生哪有那么多理想生活,各种碰撞就如柴米油盐酱醋茶,样样都需要。借用《老友记》里莫妮卡说过的一句话:“欢迎来到这个世界,它很糟糕,但你会爱上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玛莎   李安   儒家   父权   家庭   情感   文化   儿媳   东西方   太极拳   公公   美文   媳妇   当代   父亲   儿子   方式   电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