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不惑,如何清醒地看待人际关系

中国有句老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中国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从家乡以祖宗亲情为纽带的人际关系转向在外地以帮团的兄弟情、朋友义为纽带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也构建了中国人情社会的基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行事方式。我们做事的流程是先交朋友,有了交情,再去办事,正常的社会规则和秩序不过是表面上的东西。

因为是朋友了,有交情了,便可以当自己人看待,可以开方便之门,优先获取资源。反之不是朋友,不是自己人,则端出公事公办的嘴脸来,很可以给点脸色瞧瞧了。因此又有了另外一句老话,多个朋友多条路。这种江湖文化,无论官场、商场、三教九流,都极为盛行,这种巨大的文化磁场,几乎没有人能够摆脱它。朋友越多,越吃得开,朋友越多,越混得开,反之就是吃不开。这就是我们的处世逻辑。

古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家交朋友是为了利益,可是我们义气文化是最忌讳说利的。说了利便坏了朋友的义气。可是不为利益,费钱费时费力低声下气地交朋友所谓何来?这便是这种文化的吊诡之处。另一方面,由于所有人对正常的规则和秩序的不信任,人与人之间不信任,唯有熟悉了,相互了解了,才会相互信任,一起做事才会有放心的感觉。这便形成了我们的特有的圈子文化。

在台面上不能谈清楚言利,在骨子里反而最在乎利。中国合伙开公司的最普遍的一个故事是:几个朋友一起创业,公司赚钱了,股东分赃不均,大打出手,甚至兄弟反目成仇。中国人在一起做事,如果不掺进兄弟朋友感情进来,就事论事,简直做不成事;当老大的不习惯,当小弟的也不习惯。掺进来又往往变得异常复杂,爱恨情仇,最后也难以成事。

实际上人们越发的感觉到了,在表面上的人情盛行的今天,人情却越来越淡薄。老话讲事在人情在,人一走茶就凉。注定了以利相交,利尽交疏的结果。但也不能批评人心不古,世道浇漓之类的。我们处在一个高节奏的商业社会,商业规则却不是那么好用,非得围魏救赵绕一个大圈子,为了不牺牲效率,人们不可能把时间精力、金钱、浪费在不能产生价值的朋友身上或已经过气了的朋友身上。但平素混在一起有了吃喝嫖赌的交情,转过去就成了路人,这不是过河拆桥、忘恩负义了么?

因而我们这个社会变越来越虚伪,为了一起做事赚钱,每个人都在投入的演戏。每个人都演得很累,不想演却不得不演。

我们每个人交了一大堆朋友,维护这些朋友的交情几乎占据了我们大半的精力,喧嚣过后,扪心自问,有几个称得上真正意思上的朋友?

自古有知音之交,有刎颈之交、有杵臼之交;港台电影里总一些浓浓的兄弟情谊片子,我们为之感动,可是睁开眼睛偏偏在周围看不到呢? 阅历丰富了,人便知道了,这样的相交太稀少了。套用一句大白话来说,世俗所谓交朋友,也不过互相利用而已。

一个人到四十岁了,阅历也丰富了,见识也广博了,钱大概也颇存了两个,当然人也世故了,自然有一些三教九流的朋友。四十不惑大约很可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的。这个时候交什么样的朋友,便看出一个人的境界来了。

我抛砖引玉,来谈谈自己的浅见。

其一、到这个时候,不该考虑的通过交更多的朋友一起做项目赚更多的钱,而是考虑把一些人从你的朋友圈剔除。经验告诉我们,骗你的、害你的、能伤害到你的都是了解你的人。唐朝宋之问因谄事张昌宗、张易之,被贬为泷州参军。他不甘心于被发配,不经朝廷允许,于次年春逃回洛阳。藏匿在昔日同窗好友张仲之的家中。张仲之与王同皎等人密谋除掉武三思,谋事不秘,不把宋之问当外人看待。孰料宋之问得知消息立刻伙同弟弟宋之逊向武三思告密。结果,张仲之、王同皎等被斩首弃市,宋氏兄弟不仅前罪尽免,还被起用为官。像你我这样的寻常百姓远离政治漩涡,这种危险大约是没有的。但被欺诈的风险大约免不了,那些品行不佳者,没有底线者,当与之绝交。当然,如果你有权有钱,人们都带着目的找你去,良莠难辨,难免不乏宋之问之样的人渣。那就得用林则徐的四个字了:无欲则刚。

其二、我虽然不是有闲有钱阶层,但到了这个年纪,一定要交一些不用谈项目、不用谈钱的朋友。譬如钓友、球友、书友,因兴趣结缘的人,彼此无所求,在一起谁都没有负担,很自在放松,吃饭随便在路边找个小馆子即可,乐意喝就喝一点,不乐意喝酒则不喝。可以安静地听,也可以天南海北的吹牛。大家在一起都能感觉到愉悦。然而,如今也不乏利用兴趣爱好去跟有权的人套近乎论交情的人,比如高尔夫,比如桥牌,比如钓鱼,简直是正常公关之外的奇兵。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更容易获得好感和信任,当然,这种交往很不纯粹了。

其三、这个时候交朋友,不是跟朋友比较什么,而是学会欣赏什么。中国人都是活在他人的世界里。上流社会斗富,市民阶层哭穷,底层社会无话可说;正着比较看谁富,反着比较看谁穷;在比较中找到成绩感,在比较中找安慰。熟人之间攀比占据了中国人大半心理空间。我们不懂得欣赏别人很久了,我们很容易把对方当作竞争对手。因此在表皮的温情之下是焦灼的抗拒,心胸难以开阔。

其四、这个时候交朋友,考虑的不是从朋友身上获得更多的利益,而是从他那里获得精神动力。如果有这么一两个朋友能够在精神层面对话,能够在心灵上沟通,这无疑是幸运之极的。我们太匆忙了,没有时间照顾一下自己的精神,没有地方安放自己的灵魂。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在物欲横流的世界彷徨迷茫时,还可以找到一个浅湾稍作停靠。幸也!

到了这个年纪还有朋友直言不讳说你的不足,骂了你还愿意接着和你交往;能够在你难处扶你一把;幸也!

实际上,年纪越大,历练越多,对于现实也就看 得越透。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我对于交到情投意合的朋友越来越悲观了。上面说的这四点也许是我的一厢情愿的想象。谁知道呢?

网络语云:人在江湖飘,谁能不挨刀?

我很怀念学生时代的单纯的朋友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人际关系   不惑   成事   交情   美文   中国   交朋友   人情   清醒   年纪   身上   利益   规则   中国人   兄弟   社会   朋友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