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隐忍到残忍——说说我们的忍文化

隐忍大约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民间谚语:小不忍,则乱大谋;忍一时风平浪静。忍字心头一把刀诸如此类。

帝制时代,中国人大多时候生活在强权管制之下,形成了独特的隐忍文化,可以这么说,我们大约是世界上最能忍种群。

忍耐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来说是一种生存策略,基于自身所处的社会阶层和位置的必要手段。一种无奈的压缩自我尊严和人格来顺应社会环境的策略。

隐忍,对于政治人物来说,则是一种斗争策略,是在实力不济或时机未到之前的韬晦之计。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大约是最能忍的人物。被吴王夫差灭了国,君臣在越国谨小慎微地当着俘虏,时时担心吴国伍子胥这样的智谋之士说动吴王斩草除根,为了讨好夫差,在他生病的时候,勾践竟然亲自尝其粪便。放回来之后,无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这二十来年心中积压了多少愤怒仇恨,一旦形势倒转,太阿在手,岂能遏制杀戮,所以,连他的心腹谋士范蠡也赶紧跑路了,没跑路的功臣大夫种便被诛杀了。

司马懿同样是极能忍的,在曹操手下做事,曹操说他这个鹰视狼顾,有野心,立刻便收敛起来;跟诸葛亮打仗也是,被对手用妇人的装饰当众挑衅也能忍而不发;后来被曹爽罢了权,干脆在家忍着,忍到快死的时候,抓住机会反戈一击,那杀起人来绝不会皱一皱眉头,他老人家去打辽东一样,把襄平城打下来了,公孙渊也授首了,可是还是要杀大量的辽东人,用人头筑为京观。其残忍程度可见一斑。政治斗争中,很多人表现上唾面自干,实则笑里藏刀,一旦得势,则残酷好杀;清朝老皇帝康熙给办差的四子胤禛写了四个字:戒急用忍。胤禛忍是忍了,在夺嫡成功之后,对那些曾经的兄弟兼对手,关的关,杀的杀,还不解恨,把他们的姓氏改成阿其那,塞思黑。老皇帝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历史告诉我们,很多饱受欺凌的底层人物一旦得势比昔日的主子还残酷,民变起兵杀起人来,人头滚滚,血流成河,像黄巢、张献忠之流,绝不会因为出身贴近老百姓而心慈手软。当今社会,我们看新闻,很多惊天的杀人案件,往往是看似老实巴交的小人物做出来的。为何如此?

隐忍,没有释放和消解怨恨,而是越积累多,可能是有计划的报复,也可能是随机引爆,从说文解字来说,忍字心上插一把刀,刀放出来岂能不杀人。

忍是一种阴鸷的文化,很容易从一个压制的极端到另一个爆裂的极端。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需要摒弃这种文化,以即时的沟通来释放怨气、消除误解,而不是让怨恨在心里发酵。

然而,真要做到坦诚的沟通恐怕很不容易。

这样的隐忍文化大约会一如既往的继续下去。

如果很多人心里都埋了一个炸弹,谁知道何时会发作引爆呢?

忍者何处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吴王   勾践   韬晦之计   辽东   公孙   唾面自干   鹰视狼顾   戒急用忍   文化   得势   美文   怨恨   残忍   皇帝   残酷   对手   策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