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用与无用,从3个视角演绎有用和无用,为何人总想着“有用”?

有用和无用就像一位母亲的两个孩子,且这两个孩子都长大了,可以听话,可以帮妈妈分担一点点责任。这两个孩子一个擅长帮妈妈干活,一个字写得漂亮,常给远方亲戚写信。

这位母亲干活的时候,擅长干活的孩子有用,活需要的是体力,这个孩子比较辛苦一点,但有用,这时候写字漂亮的那个孩子无用。

当母亲思念远方亲戚,想写一封信邮寄思念之人,这时候唤来写字漂亮的那个孩子,这时候这个孩子有用,那个干活的孩子无用。

注意,当这位妈妈想要用的时候,那个孩子就在那个时刻是有用的,并不是说,写信的时候,干活的孩子无用,干活的时候写信的孩子无用。

有用与无用,从3个视角演绎有用和无用,为何人总想着“有用”?

母亲与孩子

无用相比没用要宽泛许多,无用不代表没有用武之地,而是没有可以用武的地方,让暂时无用的孩子处于待定状态,等有用的时候,再使唤他出来干相应的工作。

在这种条件下,孩子有用和无用都在妈妈的选择权里,然而孩子本身是有用的,只是还没有到有用的时刻。就像一把斧头,你放在某个角落,斧头本身的作用就是砍柴砍树,当没有东西可“砍”的时候,斧头在这个时候还用不到,而非没有用

可以看看以下三个视角带来的有用和无用。

第一视角,无用之下的悲哀,无用和没有用的错爱:

无用之下的悲哀非“没用”莫属,没用给人的感觉往往就像被某些东西抛弃那样失落与无助。人一直想着往有用的地方爬,即使现在还用不到依然要爬,爬上高地是为了休息还是一览众山小,还能是会当凌绝顶,都不是,爬到高处是为了让没用凸显没用的价值,让有用进入待定状态,俗称“整装待发”。

有用与无用,从3个视角演绎有用和无用,为何人总想着“有用”?

准备出发


我已经准备好了,就看你什么时候用,另一句话是这样的,我没有准备,当你用的时候再说,还有一句话,我没有准备,即使你用了我也不会。

三句话,三层思维。

第一思维,我是有用的,我是有价值的,我希望被人发现且能任用我。(整装待发思维

第二思维,我有用,就看你用什么,能用则用之,不能用则不用之。(随意性思维

第三思维,我没用,最好别用我,就是用了我也不会。(没用思维

无用的悲哀是没用,没用之下的悲哀则是不想作出改变。

很多人误以为无用没用

将无用拓展一下会变成:无用武之地。(待定状态,有用武之地可以随时调用)

没用延伸一下就变成:没有可用的地方。(没地可用,只能7弃或有新地可以用之)

到了这,无用和没用的差别渐渐显现出来,无用是待定的状态,说不准什么时候用;没用是一种抛弃,也是自我的一种否认。

当这两种状态出现在人身上的时候,无用者自信,没用者悲哀,作为人本身,我们对某些人某些事是有用的,我们不能否定自己原有的价值,作为一种可以提升的技能,无用相比没用要高上一个层级,因为无用者已经改变,没用者即没改变,也无想法去改变

有用与无用,从3个视角演绎有用和无用,为何人总想着“有用”?


当“无”和“没”单独出现的时候,“无”就显得若隐若现,虚无缥缈;“没”则显得没有,不会出现。

第二视角, 别人眼中的有用和无用:

让第二视角放长远点,拉到别人这个角色身上,别人都有谁,老师,上级,领导,朋友,陌生人,都是除自己本身之外的别人,总称他们或他。

老师能看到你有用的地方无非就是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兴许还了解你一点点的性格;上级能看到你有用的地方除了在工作上,很难在别的地方发现你的亮点;领导看到你有用是在你的办事能力上;朋友能看到你有用的是了解你,知道你可以帮他什么,正如“他刚好需要,你刚好有”;陌生人唯一能看到你有用的地方是在社会领域这个角色之中,看你的一举一动,看你的素质和道德行为。

每个人眼中你的“有用”都是不一样的,一种是你本来就有用,一种叫别人看到你有用,还有一种叫你需要让别人看见你有用。

在《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中,本来就有用的他们四个人都是,唐僧的西天取经为目标,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的保护,这样一看他们四个人都是有用的,可是有用的分量不一样。

有用与无用,从3个视角演绎有用和无用,为何人总想着“有用”?


唐僧始终坚持目标如一,带领徒弟取经,为此普度众生;孙悟空能打能斗,保护主要角色的主要角色;猪八戒集害怕、随和、团结、散伙于一口的主要角色,俗称没事干就找找乐,缓和一下气氛,让剧情紧张一点,波澜一点;沙和尚,担子肩上抗,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大好人一个,是团队里最能吃苦的。

在这里,我们看到唐僧的有用是一个伟大的目标,没有这个目标,其他人再有用,也只能待在家。

而孙悟空作为保护主要角色的角色之一,为了能够顺利取经,一路升级打怪,偶尔打不过了,可以搬救兵。猪八戒和沙和尚虽然有用的不是很突出,但总归有用,人多了可以解解闷,不然一个人在路上,那得有多孤独。

我们能看见唐僧和孙悟空身上的有用,还有一种就是你需要让别人看见你有用,猪八戒一路的厨房管家,一到饭点,准时报时,任你万千能耐,是人总要吃饭;沙和尚一路的调和剂,陪师傅聊聊天,孙悟空和猪八戒闹矛盾了,当个中间人调和一下,毕竟唐僧不是常常在他们身边,偶尔会有不再的时候。

所以,师徒四人中都有用,每个人看到有用的地方不一样,自然会挑选出没用的比较一番。真正的无用就像孙悟空的师傅被抓,不救了;猪八戒提议散伙,立马走人,不干了;沙和尚也不再挑重担子,发发牢骚,到了一定时候,扔下担子,不挑了。这么一来,无用就显得很明显了,本来你有用武之地,可发现你既然不用,那就是真正的无用了。

记住,别人眼中你有用,只是有用的分量不一样,当分量不一样的时候,提高有用的分量那就显得格外重要,有用的比重提升了,无用的比重会稍稍下去那么一点点。

有用与无用,从3个视角演绎有用和无用,为何人总想着“有用”?


当无用在别人心中产生想法的时候,你就一直处于无用的状态,因为别人想不到你何曾有用过,之所以慢慢发现你有用,完全是因为你自己真正变得有用了。

在别人脑海中留下无用的印象非常快,只需要一句我不会就可以,在别人脑海中留下有用的印象非常慢,需要非常多的我可以……我试试……

第三视角,为何别人总想着你“有用”?

每个人最美好的希望莫过于:我想用你的时候,你要是有用就好了,就算我没有用你,也希望你有用,人生路漫漫,总有能用到你的地方。反倒从没想过自己有没有用,自己的无用让别人有用来替补,毕竟社会是个复杂的系统,不管干什么都需要分门别类,求助不同的需要自然是正常的,但自己本身也得弥补一下别人的“无用”,才是你总想着别人“有用”的最美时刻。

一个人脑海中产生一种需要的时候,自然会想到某一个人,突然有一天,无事不登三宝殿有用来敲你家的门,你开还是不开,还是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你找的人今天不在家,出差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还是选择让自己的有用合理的去帮助他人的无用时刻

这是个两难的选择,你希望的是求助你的人最好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还希望不过多耽误自己的时间,在这两重纠结之下,很多时候让人一步步走向无用的深渊,当你开门去迎接别人的求助时,遇到自己无能为力的,需要向对方摊牌自己的能到达的范围,最后让求助者选择要不要求助于你,而不是求助者来登门,你选择关门,找一难以让人信服的理由婉拒。

有用与无用,从3个视角演绎有用和无用,为何人总想着“有用”?


这是一种选择的情况,因为每个人的人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求助别人的时刻,所以当我们看到为何有的人总是想着别人能帮助自己这句话时,不妨想一想,其实每个人都是需要帮助的,在合理的帮助下让每个人的困难得以解决,当然这种帮助都是基于每个人的能力之下,能力之上的我们也是爱莫能助。

因为每个人都有无事不登三宝殿的时刻,所以,善待每一次这样的求助,将是善待你未来的求助于别人。

因为善待,即使不能够,我们依然去尝试了。

且看且思:有用和无用是一个漫长的话题,当我们想着有用的时候,无用出现了;想着无用的时候,有用出现了,而且出现的很及时。人世间发生的事总不能像小说那样安排好了,到了那个时候就会出现,人生最大的出乎意料就在于不确定性,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是不确定的。

所以,别人想要用你的时候,不要纠结让不让他用,而是思考自己能用的有多少,有了用一点,没有就不给用。每个人希望自己有用,且希望一直这么有用下去,因为每一次的帮助都会带来人内心的愉悦和幸福。

且留步:请包容我的胡言乱语,

还请珍惜读过的每本书,遇到的每个人。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每一双“美丽”的眼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视角   唐僧   有用   斧头   美文   分量   悟空   没用   悲哀   思维   角色   状态   时刻   能力   孩子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