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的书架,正在暴露自己的焦虑和假装的努力

以前,我们一直奢望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随着发展,随着每个人经济能力上升。现在,以前的奢望慢慢变成现实。

现实中,有时幸福来得很突然,有时来得慢点,但总归会来。就像我们一直渴望拥有自己的书架,在某一天突然实现了,你觉得如鱼得水,欣喜之中还带着一点点的炫耀。

这份炫耀来自多年的渴望以及如今的愿望实现,所以,不去炫耀一下,很难掩盖住自己欢乐的心情。我不知道这份欢乐是来自书房或者书架,我更加不知道这份欢乐是不是来自阅读

我知道的只有一个事实——我们拥有了书房、书架,却逐渐丧失阅读能力。

很多人的书架,正在暴露自己的焦虑和假装的努力

书房


拥有一间书房本该是美好的。

书房能够给人带来安静的环境,美好的阅读氛围,可以集中注意力去阅读,更能将自己读的书分类整理,笔记也变得井井有条。

可是这些美好统统都是在我们渴望拥有书房之前的想法。当这个梦想实现了,美好就变得不美好了。

现代人的书架是什么样的?

若要了解美好如何变得不美好的时候,我们必须先看看,或者先分析一下现代人的书架,只有这样,方可知道,书架的真正意义和阅读的真正意味。

书架须有书和架,架买来摆在那儿,书买来摆在书架。架可以一次性购买到位,但书不能。

书的购买渠道往往多样化,看到有促销买一大摞,看到那本书火了,赶紧买。营销花样总能促使你买买买。我想问一句,这些渠道购买的,你看了多少,或者说,你真正看进去了多少。

这个问法有点直接,或者换个问法,大家会舒服一点,买来之后有多少是你没有拆封的,有多少你拆了阅读的,有多少你阅读了并做笔记的,有多少是你买来做笔记并去践行的

很多人的书架,正在暴露自己的焦虑和假装的努力

阅读很重要


很多人说,读书图一快乐。搞这么正式干什么,那我倒要反问一句了,你渴望拥有书房也是图一快乐,你冲动买书也图一快乐。

现在该反思一下了,我们需要买什么,买来之后需要干什么。

假如,我们的书架有100本书,甚至更多。阅读状况很有可能变成这样。

50本书没有拆封,舍不得让完美的塑料有缺口;30本拆封了,害怕手指纹印到书封面,害怕留下证据,然后又让它在书架上昏昏欲睡;20本拆了也看了,其中10本浏览了一下,其中10本心血来潮读完了。

也仅仅是读完了,没有后续。

这个分析或许夸张了点,但这个现状却是现代很多人买书的通病。

正所谓,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而且抽的还是毛发丝,还深怕抽快了,没丝可抽。

很多人的书架,正在暴露自己的焦虑和假装的努力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从现在开始,认识自己的书架,好好让这个比例颠倒过来,让阅读占到80%。让未拆封只占0%,让束之高阁的书只占20%。

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不需要假装努力暴露自己隐藏的焦虑

正在暴露的焦虑和假装的努力

书架是怎么暴露你的焦虑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悟。

看到别人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生活,而且还走上了人生道路的成功之路,一边看着这些成功,一边回头看看自己的书架,好多书没有开封,于是焦虑感涌上心头。

看见别人分享一本书,在说这本书对自己帮助有多么大的时候,很多人会毫不犹豫买下来,试图从里面寻找成功的蛛丝马迹。

可谁知,那本书别人读了有帮助,你读了,不仅效果减半,有时候连效果都没有。

这时候,你就怀疑自己是不是买错书了。真正的原因或许不是书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原因。

看到别人成功,我们嫉妒和焦虑,也渴望着成功,所以想走捷径,想复制别人的成功,殊不知,真正走上复制的道路之后,才发现自己根本走不了,甚至一步都没有迈出去,已被打回原形。

这个原形就是我们假装的努力

很多人的书架,正在暴露自己的焦虑和假装的努力

假装很努力


假装努力。看似自己阅读了,实际上根本没有读进去。没有读进去的根源——没有集中注意力和思考。

注意力集中不了,那就思考不了,思考是一件头疼的事,所以,大多数人选择让注意力倾斜在手机那边。

当注意力多半在手机上,一部分在书上,这时候相当于注意力全在手机上,不信可以试试,边读书边看手机,读完之后,合上书,回想一下内容,根本想不起来到底看了什么。

所以,阅读的时候不把手机藏起来,不集中注意力,这个阅读相当于做无用功,也就是假装努力。

有了书架焦虑的原因在于,自己有了资源,可是没能利用好资源,所以在看到别人用这些资源向上生长的时候,回头再看看原地踏步的自己,我们就焦虑了。

焦虑之后开始假装努力,然后更加焦虑了。

最终呢,焦虑的原因是看到别人和自己一样,别人可以了,自己却落伍了,所以产生焦虑,然后努力,努力无用,更焦虑。

说到底,就是不能沉下心来好好阅读,说白了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思考,说透了就是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很多人的书架,正在暴露自己的焦虑和假装的努力

静下心,好好阅读


搞清楚这些问题,我们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而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搞定书架上的书,形成自己的思考。

通过阅读,形成自己的思考

林语堂先生称读书是“灵魂的壮游”,还把阅读比作“找情人”,只有情投意合,才能心心相印。

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在读书的时候让思考游历在文字中,在游历的时候找到核心的观点或者方法论,这个过程就是“找情人”,找到之后,加上自己的思考,加上之后才能和文字情投意合,最后和书中的思想和观点心心相印。

这是我们给阅读披上一件美好绚烂的衣服,以便我们集中思考去阅读。

而真正的阅读是,必须在书上留下阅读的痕迹,留下这个痕迹的主要作用在于,可培养我们的心静、心境,更容易沉下心来,更能让阅读产出更大的思考价值。

怎么留下阅读的痕迹。在读书时候,找到核心内容,画线,找空白地方写下自己的想法,再读一遍画下来的句子,最后折角,做记号

很多人的书架,正在暴露自己的焦虑和假装的努力

做读书笔记


留下痕迹大概过程是这样的,因为一本好书,确实值得我们反反复复去做。

这些反反复复的动作。练就的是我们思考的能力,沉下心不再去焦虑的能力。

阅读的基础是,让书房布置简单朴素一点,弄得花里胡哨会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桌面干净整洁一点,阅读时更容易进入思考的状态,手边准备笔和笔记本,随时摘录,随时标记。

完成这些,让书架上书觉醒起来,让理性的思考在我们大脑充满起来,让阅读不再孤单,让思考给你提供正确的行动指南,有了指南,我们就会失去一份焦虑和假装的努力。

阅读是最好的独处,同时也是最好的修行。我们可以焦虑,可以假装努力,唯独在阅读这件事,马虎不得,焦虑不得,假装努力不得,只有真诚才可以换来真诚,真诚去阅读,真诚去思考。这辈子足矣。

路漫漫

其修远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焦虑   书架   努力   情投意合   心心相印   原形   美文   书房   注意力   痕迹   真诚   欢乐   美好   原因   能力   笔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