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让孩子在任何状态下都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今晚,到朋友家吃饭,朋友在一家初中任教。闲聊中说到就在昨晚,竟然有个孩子,只因母亲多说其几句而采取最激烈的方式……

朋友庆幸,幸亏在假期。庆幸之后,深感痛心,这到底怎么了?我们的孩子,竟然如此轻看自己,把最宝贵的如此轻易的放弃?

我想:放弃的根本原因是个人认为自身存在已无价值,自身存在已无意义,这肯定是个极长期〈不是一年两年,甚至不是三年五年,价值观的内化,外露是个极长期的过程>的过程。那么,是什么价值导向让孩子不接受当下的自己?一一无他,最重要的是分数为先的评价机制。

双减:让孩子在任何状态下都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是唯分数论长期的压力。所有孩子在这过程中不断的在各种考试,培训,比赛中天天受压。最优的孩子和后进的孩子承受着相同的压力。

第二是因唯分数论导致学生价值感的来之不易。要受表彰,只有在分数上进步才可获得。这比我儿时拔一筐草,放一头牛羊,洗碗,挑水,锄地……带来的价值感难上何止十倍?拔草,放牛,洗碗,挑水,锄地……所有自主权都在那时都在孩子手里,但分数及排名,却无法由孩子控制,不管他们如何努力,一次又一次,无止无息。

第三唯分数论几乎将孩子所有自由时间剥夺。与社会与自然甚至和家庭陪伴远离。父母只关心分数,周围也多关注学习,而环境的变比,使学生与外界的交往渐少。即使有业余时间,孩子也多沉迷于网络游戏。使价值感进一步异化,存在感空虚化。

双减:让孩子在任何状态下都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网络游戏超强的感观和心理刺激使孩子成瘾。外在其他刺激已不能唤起孩子的快乐感,而社会的要求让孩子内心也不能接受游戏时的自己。放下游戏时的空虚感,游戏时的无价值感,双向折磨孩子一一成瘾便是成疾。

双减目的,就是让孩子的身心发展按遵循心理学、教育学规律,让孩子有时间走向社会,走向自然,走向运动,走向活动,走向交流,走向劳动……不用分数,而用友爱、勤奋、乐观、交流、合作、运动、善良、勇敢、劳动……这些人格要素,来评价学生是否优异。这些很难量化,这些很难排名,这些只要能到学校的孩子,通过努力,均可提高,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价值感。

生命教育,师长们要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是奇迹,要让他们体会到他们存在就是意义,就是有价值。

是的,是在生活中让他们体会到,就如我们儿时在劳作中体会到一样。生命教育中,说教毫无用处。

双减:让孩子在任何状态下都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你们本身就是奇迹!”这句话,每当我新接一个班我都要反复说。下面图中为三年级语文单元中日积月累的原图,其中“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这句话我曾对一个班级反复强化了一个多月:

每天早上,进课堂让学生大声朗读〈背涌>这句话,然后大声告诉孩子们:“你们都很聪明,因为你们每一天都在学习;你们都是天才,因为你们每一天都在积累。”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大声说:“我们都很聪明,因为我们每一天都在学习;我们都是天才,因为我们每一天都在积累。"最后我说:“那么,来,大家来做天才吧,读书就是积累。大家开始吧!”

我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孩每一个孩子都体会到他们存在的价值,想将这句话刻在他们的心底。让他们任何时候都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双减:让孩子在任何状态下都接受自己,相信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意义   价值   数论   目的   美文   儿时   分数   庆幸   天才   聪明   走向   孩子   社会   朋友   学生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