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致敬筑楼者<五绝>

文/禾水

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江西老俵背景

午饭,一个人在家。便在楼下的快餐店吃饭。

恰逢饭点,饭店里很挤。许多脚穿解放鞋,携带着安全帽的人在用饭。应是附近工地上的民工。打了饭,随便坐下,对面是一位五十上下的老乡,当下聊了开来。

闲谈之中,原来他来自江西,同村四十多人一起过来。他干木工,工资每天四百多一些。我有些惊讶,因为本地售货员,修车三年的学徒工,工资也只有两三千。接着又知,工地上其他杂工日薪两百以上,每天干八小时。我问:“那怎么没见年轻人?这工资,比工厂高呀。"饭店中,相近服饰者中,没有年轻人

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江西老俵

“年轻人哪吃得消哦?怕脏。风吹日头晒!做这个的,多四十岁多了。年轻的进厂子里打工。”老俵指着自己满身泥渍,油渍的服装,有点自豪。

是的,不怕脏,不怕累,是一个时代的精神。

吃了饭,目送江西老俵往南离去,五十余岁了,脚步矫健而轻快。我用手机留下了他的背影。

当下起来好奇,这些来城干最累,最脏活的同代人的居住、生活环境、精神状态到底怎么样?

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夫妻一对,似乎是管理层

当下也往南而去,我知道南边有三个项目正在动工中。一个商品房,两个安置房。一路上,不停有工人迎面而来,有三五成群的,有夫妻成双的,也有单个的。三五成群的边走边聊,不时有笑声。夫妻的,也和我家两个散步一般,悠哉悠哉地走。独个的走得快些。

走了几百米,就见路边一排板房,停着数十辆车,挂着赣, 豫,皖,贵,滇,川…的车牌,猜这板房应该是宿舍,当下走了进去。

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板房,共五幢

门口遇见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说这里是外来工人的住地,居住是不用钱的。每个房间住五六人,不是很挤。数了数,共五幢板房,记六十个房间,住了三百余人。下雨天,二楼有个房间门开着。走上铁质的楼梯,走廊也似乎是铁质的,有点晃 。心中却出奇的静,大约我觉得自己是农民出身,在我的心中,农民都是很朴实的。

进门,房间有些乱,放着五铺高低床。有五个人在,一个四十多,四个五十余,其中有两个靠在床上休息。

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走廊

见我进去,他们觉得有些诧异。我撒了烟,说明来意,和我所料不差,农民的心纯朴,当下很快便聊了开来。知道他们都来自贵州,做钢筋工。这里有食堂,一天花费大约要三十元,比快餐店要便宜点(午饭时我见有工人只打七元钱的两个素菜,我和江西老表一荤一素十一元,似乎不比他说的贵)。同乡一屋,也不寂寞。

洗浴,洗衣……这些生活基本设施是有的。但是房内没有任何的娱乐设施,连电扇也没有。停工的日子会去城里逛逛,但也没什么好逛的。想家问题也不大,反正通讯方便。

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这位贵州老哥陪我聊的最久

我开玩笑:“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苦是不怕的。”是呀,年轻时光膀子挑担子挑得肩膀肿如馒头,再挑平。夏天睡在水泥平台下,没有任何乘凉设施的我,是有资格说这话,也理解这个年龄段人的精神。

“是的,是的!”他们哈哈大笑,“我们不怕苦,就怕没钱!”

告辞出来,路过他们的工地。烟雨蒙蒙中,有三个焊工在对面很远的地方作业 一台挖机趴在泥里,两个工人在修。

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他们晾晒衣服的地方

数了数周围的塔吊,共三十架。看它们高耸入云,不由想到江西老表的话:“现在发的是生活费,三千一个月。其余年终结清。合同里签得。”

他们是最不怕脏,最不怕苦,最勤劳几代农民工的代表,没有那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怎能有无数城市的崛起!

不管怎么样,到时要按时将钱付给他们哪。

泥地千鞋出 华楼万丈高 足音秋雨里 不闻有牢骚

工地的基坑开挖完毕,远处可见三个焊工在作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足音   铁质   作业   焊工   贵州   江西   快餐店   成群   美文   秋雨   工地   牢骚   工人   房间   年轻人   工资   夫妻   农民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