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寄出去的书信,蕴含着伟大的母爱,愿他们在温暖的春天自然生长

书信写作背景:

1929年3月7日,杨开慧在报纸上得知朱德妻子伍若兰被杀后挂头示众的消息,预感到自己处境的危险,因放心不下几个孩子,想办法安排他们,于是给弟弟写了一封信,想把孩子寄托给他们照顾(最终未寄出)。

未寄出去的书信,蕴含着伟大的母爱,愿他们在温暖的春天自然生长

杨开慧故居

信的内容:

“亲爱的一弟!以前我是一个弱者,现在仍然是一个弱者,好像永远不能强悍起来!我蜷伏着在世界的一个角落里,我颤栗而且寂寞。在这个情景中,我无时无刻不在寻找我的依傍,你于是乎在我的心田里就占了一个地位,此外,同居在一起的仁秀,也和你一样——你们都站在我的心田里!我常常默祷着:但愿这几个人莫再失散了呵!我好像已经看见了死神,它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

未寄出去的书信,蕴含着伟大的母爱,愿他们在温暖的春天自然生长

杨开慧与孩子

“……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我的孩们—托付给你们;经济上只要他们的叔父长存,是不至于不管他们的;而且他们的叔父,是有很深的爱对于他们的。但是倘若真的失掉一个母亲,或者再加一个父亲,那不是一个叔父的爱可以抵得住的,必须得你们各方面的爱护,方能在温暖的春天里自然地生长,而不至于受到狂风骤雨的侵袭!这一个遗嘱样的信,你见了一定会怪我。不知何解,我总觉得我的颈项上,好像自死神那里飞来一根毒蛇样的绳索,把我缠着;所以我不能不早作准备,书不尽意,祝你一切顺利。”

未寄出去的书信,蕴含着伟大的母爱,愿他们在温暖的春天自然生长

书信手稿

从信的内容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她的处境十分艰难,满满是对孩子的关爱和不放心,以及期望他们在未来生活得快乐和美好。除了孩子,不放心的还有身处革命和战火的毛泽东。可以想象,一个女子,很希望一辈子陪伴着孩子成长,多么不舍,多么希望陪在丈夫身边。既刚强,又柔弱。信里既义无反顾,又充满浪漫情怀。语言优美,而柔情。很难想象一个女子,既要承担家庭重担,照顾3个孩子,又要组织武装起义,还要随时担心和牵挂自己的丈夫。

对这样伟大的女性,我们心存敬佩,心存怜惜。对她的命运钦佩,又伤感。

未寄出去的书信,蕴含着伟大的母爱,愿他们在温暖的春天自然生长

杨开慧与毛泽东

杨开慧(1901年11月6日—1930年11月14日),字云锦,湖南长沙板仓人,杨昌济之女。1920年冬,杨开慧和毛泽东结婚。1921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杨开慧一边独自带着孩子,一边组织和领导了长沙、 平江、 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革命。

1930年10月,杨开慧被捕,因拒绝退党,并反对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被害,年仅29岁

未寄出去的书信,蕴含着伟大的母爱,愿他们在温暖的春天自然生长

杨开慧故居

两个月后,正在中央苏区部署反“围剿”的毛泽东从报纸上得悉杨开慧牺牲的噩耗,异常悲痛,当即写信给杨家亲属,说到:“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毛泽东与杨开慧育有3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以及毛岸龙

毛岸英于朝鲜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青于2007年逝世,享年84岁。杨开慧英勇就义后,三兄弟在组织的安排下到了上海,1931年春上海地下党遭严重破坏,三兄弟流落上海街头,毛岸龙不幸失踪,至此音信全无。

任何人都有感情脆弱的地方。毛泽东与杨开慧结婚10年就阴阳相隔,但他们的感情是非常牢固和深厚的。很难想象,毛泽东在后面的人生有多思念杨开慧,心里的苦也许只有他能体会。

未寄出去的书信,蕴含着伟大的母爱,愿他们在温暖的春天自然生长

晚年的毛主席

1957年毛泽东在回复友人的信中再次提到杨开慧。我们一起看一下:

《蝶恋花·答李淑一》

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   

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   

泪飞顿作倾盆雨。

毛泽东再次回忆起自己的爱妻杨开慧,心里如此思念和难过。

毛泽东极其家人为中国民主革命、民族解放和民族富强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人须谨记,须珍惜今天的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湘阴   书信   海地   平江   重霄   叔父   田里   故居   母爱   英勇   弱者   美文   上海   处境   死神   生长   温暖   春天   自然   组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