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放下执念,以求自渡

“坐忘”,即摆脱世俗的一切礼仪枷锁,与大道融通为一,内心获得完全的开放与自由。修心的最高境界即“坐忘”!


佛说“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放下执念,以求自渡

《庄子•大宗师》:

颜回拜见孔子,觉得自己进步了,孔子问为什么,颜回答到自己忘记了仁义,孔子说不够。过了几天,颜回又说自己进步了,因为忘记了礼乐,孔子还是不满意。又过了几天,颜回说自己已经“坐忘“,把所有的世俗礼制已经忘得干干净净,才得到孔子的肯定和赞扬。

佛说“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放下执念,以求自渡

庄子

孔子否定的并不是仁义礼仪本身,而是心性不能为它们所困。

“忘礼乐" ,是为了摆脱现世的礼法制度,心性自由;“忘仁义" ,则是要跳出俗世的伦理道德,心性不被伦理道德绑架。

忘掉世俗的繁文缛节,使心性最大程度的开放,做到心性彻底自由。

整天拘泥于世俗的仁义礼仪,会造成沉重的身心负担,内心无法自由和快乐。

佛说“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放下执念,以求自渡

“万般皆苦,只可自渡”

佛指给了你解脱的路,但路要靠自己走,智慧要靠自己去体悟。

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忽视内心世界,一旦物质欲望无法满足,内心会苍白和失望,造成内外与在外、精神与物质的不平衡。引发自我认知的迷茫,生理疾病的产生,恶性循环下去。

佛说“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放下执念,以求自渡

清·金缨《格言联璧》: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世俗世界里,应不断构建内在与外在的平衡和谐,达到精神与肉体的统一。

淡化物质追求的最大化,时常“坐忘”,使内心获得解放而自由,活的才能轻松和快乐。

佛说“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放下执念,以求自渡

佛说,苦非苦,乐非乐,只是一时的执念而已。执于一念,将受困于一念;一念放下,会自在于心间。

“坐忘”使我们放下执念,活的洒脱和自在,延年益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联璧   自在   孔子   礼制   礼乐   心性   仁义   心间   伦理道德   庄子   美文   世俗   礼仪   内心   物质   精神   自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