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叶剑英曾经说过:

“毛、刘、周、朱、陈、林、邓,除了毛主席的后六位,还有各位老帅等其他人,我叶剑英也算一个,从一定意义上讲,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让我们从心底佩服一个人不容易。但在长期的中国革命斗争中,大家逐渐认识了毛主席。别人也都当过头、掌过舵,但都不行,只有毛主席,把我们这些人拢起来,干成了建立新中国并开始建设社会主义这件大事情。”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叶剑英与毛主席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国家建设的过程中,毛主席展现了自己千古难有的领导能力。


他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将周围的人都凝聚起来、团结起来,取得了革命的成功、建立了新中国、带领亿万人民走向了富强。


毛主席的识人之道、用人之道有哪些?这是今天我们探讨的问题,以期对我们有所收获。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毛主席

1/识英雄于草莽之际

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际,毛主席组织秋收起义,刚从学校出来的罗荣桓也在队伍中。


罗荣桓是个老实人,他是在武昌中山大学读书时参加中国共产党的。


由于他是大学生,又兼任管账先生。


在率领农民自卫军参加秋收起义的转战途中,竟被两个痞子兵把钱箱都骗走了。


然而,就在这时,毛主席注意到了这位革命意志坚定的“书生”,任命他为特务连党代表。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罗荣桓元帅

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中,毛主席又进一步发现了罗荣桓许多可贵的素质:

凡是要求战士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

打仗时冲锋在前,退却时掩护在后;

行军时为病号扛枪,宿营时下班查铺;

吃饭时带党员去站岗放哨……


罗荣桓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成为了战士的知心朋友,深受士兵的爱戴。


此后不到三年,毛主席就任命罗荣桓为红四军代理政委,与林彪搭档。


林彪善于打仗,但性格内向、怪癖,不大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而罗荣桓政治能力很强,善于做人的工作。


他长期与林彪“搭档”,从井冈山到太行山,从黑龙江到海南岛,真是所向披靡。


毛主席曾评价罗荣桓说:

“荣桓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已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在几十年的草命斗争中,罗老不负重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成为赫赫有名的一代元帅。


这是毛主席识英雄于草莽之际的典型一例。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毛主席与罗荣桓

战争年代,毛主席任命十八九岁的“娃娃”当师、团长,任命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军团长,并不是什么稀罕事,而几十年的腥风血雨又证明,毛主席用人用得准,他们都成为了所向无敌的战将。


1955年授军衔时,毛主席的麾下,有48岁的元帅,有40岁刚出头的大将,有30多岁的上将、中将。


而这些统帅战将都是在二、三十岁的时候被毛主席委以重任的。


毛主席还委任过二十几岁的青年担任中央重要部门的领导,如任用二十多岁的吴亮平为中央宜传部副部长,任用二十几岁的艾思奇为中央文委秘书长,使这些年轻的马克思主义翻译家、哲学家充分施展了他们的才华。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十大元帅

2|不拘一格用人才

在解放战争中,毛主席对粟裕的任用是他不拘一格、量才用人的典范。


抗日战争时期,30多岁的粟裕已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所率领的部队仅在1938—1943 年即歼灭日伪军10万人。


1944年在车桥战役中,一次歼敌近千人,使苏北敌军闻风丧胆。


毛主席相信:这位从士兵成长起来的将领,有能力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粟裕将军

抗战结束后,粟裕即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


内战爆发后,粟裕率野战军3万人迎击国民党军5个整编师12万人的进攻,一个半月内,在苏中地区七战七捷,歼敌5万多人。


当粟裕率部到达山东与陈毅会合后,毛主席于1946年致电陈毅等人:

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合后,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


粟裕不负所望,3个月之内,协助陈毅,具体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战役,均获大捷。


当国民党集中60个旅45万余兵力,向山东发动重点进攻时,粟裕“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集中全部主力,打击中路突进的敌74师,取得了孟良崮战役的胜利,迫使向鲁中进犯的敌人全线溃退。


1947年底,为了进一步把战争引向敌人的大后方,改变中原战局,毛主席让粟裕率三个纵队南渡长江,以吸引中原敌军20—30个旅回防江南。


但粟裕经过反复考虑,认为三个纵队不过江,留在中原打大的歼灭战更为有利。


毛主席在当面听取粟裕的汇报后,决定三个纵队暂不过江,留在中原寻机歼敌主力。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毛主席与粟裕

很显然,毛主席就是要粟裕独立地承担起打开中原战局的重大使命。


豫东一仗歼敌九万,中原战局从此别开生面。


济南战役,歼敌十万。


粟裕在解放战争中能发挥重大作用,成为解放军百战百胜的优秀将领,显示了毛主席不拘一格,重用后起之秀的成功。


毛主席在选人、用人时反对论资排辈,坚持破格提拔年轻的杰出人才。


他在谈话中多次借用历史上的事例,来说明任用年轻人才的重要性。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1957 年4月上旬,在四省一市省市委书记思想工作座谈会上,毛主席就谈到了要提拔党龄短、年龄轻但有能力的干部的问题。


他指出:

“赤璧之战程普40多岁,周瑜20多岁,程普虽是老将,不如周瑜能干。大敌当前,谁人挂帅?还是后起之秀周瑜挂了大都督的帅印。孔明27岁成名,也未当过支部书记、区委书记嘛!也是个青年干部嘛!赤壁之战前无名义,之后才当军师、中郎将。古时代可以破格用人,我们为什么不可以破格提拔?”


毛主席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还表现在他对人才不求全责备,而是用其所长。


塞克(1906-1988年,河北省霸州市人,曾用名陈秉钧,二十年代后期改名陈凝秋,三十年代中期以“塞克”为名)是著名的歌词作者,《教国军歌》、《仁月里来》等歌曲的歌词,都出自他的手笔。


但他性格倔强,脾气直率而孤傲。


1938年底来到延安,毛主席亲自去看望他。


在延安整风运动之前,毛主席邀请一部分党外文艺工作者谈话,有一天派人请塞克前来会晤。


谁知竟遭到塞克的拒绝,他嫌毛主席住处有岗哨,不愿去。


直到毛主席下令撇去塞克必经之路上的所有岗哨后,塞克才前往会晤。


毛主席也不计较塞克的脾气和个性,爱才用才,大胆地加以信任重用。


1941 年秋,延安成立青年艺术剧院,塞克被委任为院长。


在当时所有的文艺团体中,只有塞克是非党员院长。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陈凝秋(塞克)

一次,塞克安排了一个演出总结大会,可是一个人也没有到场,原来此时正召开党的支部大会。


塞克赶到支部大会的会场。要求旁听,遭到拒绝。塞克不愿离去,主持会议的负责人冯文彬只得宣布休会。塞克火冒三丈,上前要与冯文彬理论。在众人的好言相劝下,才将他拉开。


塞克余怒未消,随即提笔给毛主席写信,并则问毛主席:“党的负责人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要不要工作?这样子我怎么工作?”


毛主席看了塞克的信,倒也十分理解他的心情,马上把塞克约来谈心。


听了塞克的牢骚之后,毛主席同情地说:“是呀,哪有队伍被别人拉走了,司令员还不知道的事呢?我本来就跟凯丰说过:青年艺术剧院的党要公开。”


在塞克的告状和毛主席的建议下,青年剧院的共产党员身份都公开了。全院一百多人,除了三人外,其他全是共产党员。


这时,塞克有点不好意思了,他这个非党分子,竟做了一院之长,领导着一百多个共产党员。


1943 年春,毛主席亲自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塞克作为唯一的一名非党员干部,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3|用人不疑,坦诚相见

毛主席不仅知人善任,且用人不疑,对人才放手使用。


在一般情况下,属于下级职权范围内的事,毛主席不随便干预和插手,而是让他们自主地行使自己的职权。


在战争年代,为了使决策更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形势变化,毛主席甚至放手将临机处置的权利,交给一线指挥员。


有位作家在描述淮海大战中国共双方最高统帅的指挥风度时,这样写道:

毛泽东在给淮海前线将领的电文中,总是采用:“请酌办”、“望酌复”、“望酌情机断行之”这些字眼。甚至让他的下属“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而蒋介石做不到这一点:

他的电文里充满了“务必”、“限于”、“特令”等严厉词句。甚至对刘峙、杜聿明也要求:“倘有延误,决按军律从严惩处,不稍宽待。”

彭德怀作为毛主席的战友和下级,在革命战争中,两人曾有过长期合作的历史。


对这样一个骁勇善战、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毛主席在任用他时,总是充分信任的。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彭老总与毛主席

1947年3月,胡宗南以23万兵力进攻陕北解放区,此时身为军委总参谋长的彭德怀主动提出:在军区司令员贺龙回延安前,由他指挥西北野战军两万多人的部队作战。


毛主席欣然应允。


在与敌周旋的战斗中,彭德怀大胆指挥,有时不免与毛主席的意见不一致。


但毛主席相信彭德怀的指挥能力,允许他随机应变。


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军三战三捷,扭转了西北战局。


沙家店战役后,形势大为改观,毛主席为表示对这位军事家的支持和赞扬,写下了“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诗句。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毛主席

朝鲜战争爆发后,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率部赴朝作战。


毛主席代表中央向彭德怀发出了大量关于作战的电报,这些电报指示的结尾通常都是“按情况酌定”、“酌办”这样的语句,给了彭德怀极大的自主权。


彭德怀一上任,就充分地行使他的职权,在志愿军出国前,当了解了敌方兵力情况后,彭德怀立即要求将原先出动两个军、两个炮兵师的方案,改为将已集中的四个军、三个炮兵师、三个高炮团全部出动。


部队抵达朝鲜境内后,根据敌情的变化,他又请求增派两个军入朝。


这样,由于六个军全部渡过鸭绿江,对战争初期制止敌人的调整进攻起了重要作用。


彭德怀采取适合实际情况的作战方针,指挥志愿军沉重地打击了敌人。


当战线推到“三八线”以后,彭德怀考虑到后勤保障等一系列问题,断然下令停止追击,实行毛主席制定的持久防御战,迫使敌人坐到谈判桌前来。


彭德怀的一系列筹划都受到毛主席的赞扬。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彭德怀元帅

被郭沫若称为现代“屈原’’的柳亚子,是著名的民主爱国人士、近代古曲诗词泰斗。


1949 年春,柳亚子应毛主席的邀请,从香港启程到达北京,准备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当时人民解放战争仍在进行,我党虽然进人北平,但头绪纷繁,万事待理,同时各方民主人土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因此,对柳亚子先生的照顾也有欠妥的地方。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毛主席和柳亚子

于是柳亚子写了一首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诗中流露出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想归隐养老,暗示自已要脱离革命队伍。


毛主席于一个月后,给柳亚子写了一首诗《化律•和柳亚子先生》。


毛主席通过回忆过去同柳亚子先生的交往,对他好言相劝,牢骚太盛、郁闷不乐可是要伤身体的啊!什么事情都要放远眼光,从长计较才好。


毛泽东的和诗显得情意真挚,动之以情,平和自然,风趣幽默,毫无居高临下教训人的口气。柳亚子看了,深为感动。


同时,毛主席从生活上关心照顾柳亚子,不久让他从北京六国饭店移居到颐和园新居。


柳亚子对新居十分满意。


1949年“五一”劳动节,毛主席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到颐和园新居看望了柳亚子。


毛主席的真诚相待,使柳亚子先生终于放弃了回乡的念头,决定留在北京,继续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毛主席和柳亚子

4/不以瑕疵掩大德

1937年盛夏的一天,毛主席接见了历尽艰难困苦,回到廷安的原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


当时,一些人埋怨徐向前把几万人马都搞光了,一个光杆司令还回来干什么?


毛主席明白,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西路军的失败,也是因为许多复杂的情况造成的,不能将责任归到徐向前头上。

毛主席爽朗地对徐向前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了鸡何愁没蛋呢?”


徐向前曾率领近10万红军部队,作为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军事家,将来决不只是率领2万人马,而是要率领20万、上百万人马。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只要将帅在,部队还会发展起来。


毛主席一句寓意深刻的话,使徐向前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下子卸掉了思想包袱。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毛主席和徐向前

半年之后从抗日前线传来喜讯,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从前线发来电报,太行山地区部队由几千人壮大到几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率领刚刚由地方部队转变为主力部队的六万余人,横扫晋中,一月之内,鲸吞阎锡山精锐部队十万人。


正是由于毛主席的慧眼与大度,才使得徐向前这颗蒙尘之珠大放异彩,成为光耀千秋的一代元帅。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5|结语

刘伯承曾对家人说:

“我的一生如果有一点点成就,那是党和毛主席的领导给我的。离开党,像我们这些人,都不会搞出什么名堂来的。因此,我愿意在党的领导下,做毛主席的小学生,为中国人民尽力。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了。”

贺老总说过:

“毛主席是我们的脑袋,我们只是胳膊,丢了胳膊保住脑袋,命还在,但要是丢了脑袋,还要胳膊有什么用?毛主席安全了,我们才能战胜蒋介石!”

陈老总评价毛主席说:

“谋略之深,无人能及;熟虑之远,无人能及;驾驭全局,无人能及。”

聂荣臻说:

“我们这一代人,跟随毛主席闹革命,对他有着深厚的感情。没有他,我们还不知道要在黑暗中摸索多少年。在我的心目中,毛主席永远是第一位的。”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若能学一二,何愁不成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毛主席的用人之道蕴含着宝贵的管理学。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太行山   解放战争   用人   人马   延安   华中   野战军   中原   司令员   纵队   作战   战局   元帅   美文   战役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