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逐鹿中原。

政权终落谁手?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人们普遍看好项羽,因为项羽是将门之后,勇猛过人,有强大的号召力,而且手下的部队和所占的地盘,位居群雄之冠。


然而,历史的发展却出人意料:一介平民、既无名望,又无多大势力的刘邦逐渐由弱变强,最终力挫项王,登上了至尊的宝座。


刘邦之所以能取得胜利,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善于用人。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公元前202年, 刘邦置酒于洛阳南宫,大宴群臣,在总结取胜的原因时他指出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扰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


汉高祖刘邦用人独具特点,值得所有管理者认真学习。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1|对人才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

大至社会、时代,小至团队、个体,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无一定数量的人才为他所用,是很难成功的。


最初,刘邦看不起知识分子,凡是戴儒冠来见他的读书人,他都要“解其冠,溲溺其中。”


对于此种行径,已是花甲的儒生郦食其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他指出:要想推翻暴秦,成就霸业,就必须尊重知识分子。并提出了建立根据地、广屯粮草的建议。


这些都被刘邦采纳了,至此刘邦才站稳了脚跟。


之后,刘邦逐渐改变了对知识分子的偏见,特别注意招纳和网罗各种人才。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汉朝建立后不久,刘邦即下求贤之诏。诏曰:“盖闻王者莫高于周文, 伯者莫高于齐桓,皆待贤人而成名。”


他要求各诸候、郡守举荐贤能之人,并备车驾迎至京师,给以重用,凡隐瞒不荐者,免官。


求贤若渴之情跃然于纸上。


讨平淮南王英布后,路经鲁国,汉高祖接见了儒学名家申公的老师及其弟子,并用太牢之礼祭祀孔子,开历代皇帝祀孔的先例。


这也反映了刘邦对知识、对人才的重视。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2|善于发现人才

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才的宝贵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在茫茫人海中识得人才,这就需要一双“ 慧眼”。


可以说刘邦对人才的把握是比较准确的。


萧何曾担任过秦沛县狱吏,后帮助刘邦起兵反秦,深得刘邦的信任。


当义军攻克咸阳后,诸将都忙着争夺金银财宝时,他却忙于接收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这就掌握了全国的户口、战略要地和社会情况,为以后封建国家的重建作了准备。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之所以能够全力东向,而无后顾之忧,全赖萧何经营关中、巴蜀, 建立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使前线的粮饷、兵源得到了及时的补充,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由于萧何功劳卓著,所以刘邦在即位之后,论功行封,列萧何为功臣第一。


对此,有人不服:“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


刘邦用了打猎的比喻:“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张良为韩国贵族之后,他曾变卖全部家财寻求刺客,企图暗杀秦始皇,为韩报仇。


失败后,他变更姓名,拜黄石公为师,学习《太公兵法》。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张良聚众相应,不久归属刘邦,为刘邦所赏识,成为重要谋士。


他协助刘邦制定作战方略,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均被采纳,为楚汉战争的胜利和西汉王朝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司马迁说:“高祖离困者数矣,而留侯常有功力焉。”


当刘邦占领关中想要就地为王的消息传到项羽那里时,项羽勃然大怒,遂摆下鸿门宴,想一举灭掉刘邦,形势十分危急。


最后刘邦得以全身而退,全仗张良事先透露消息,并制定了相应对策的结果。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秦亡后,项羽为防止刘邦扩展势力,便让刘邦到地处僻远的巴蜀汉中做汉王。


对此种不公正的待遇,刘邦愤愤不平,想倾全力与项王决一死战。


因为义帝曾与诸将相约:先入关中者王之。


现在项羽全然不顾前约,把最先攻入关中、理应为关中王的刘邦,封为汉王。


当时刘、项双方实力悬殊太大,如果此时交战,吃亏的必然是刘邦,以卵击石,无异于自取灭亡。


张良看清了当时的形势,劝刘邦忍气吞声就国,并“ 烧绝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从而麻痹了敌人,保存了实力,为日后还定三秦、角逐政权作了准备。


尽管张良在整个战斗中未建立尺寸的战功,但刘邦却看到了他在战争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故封张良为留侯。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临死前,吕后问:“陛下百岁,萧相国既死,谁令代之?”刘邦说:“曹参可。 ”问其次,曰:“王陵可……。”


事实证明,刘邦对中央高级官员的这一安排,是合理的和颇见其效的。


曹参为相时,遵循前任丞相萧何的各项规定:“举事无所变更” ,继续执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于是“天下宴然,刑罚罕用, 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为“文景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吕后执政时,大肆诛杀刘姓宗族,违背高祖的暂言,分封吕姓子弟为王,刘氏政权岌岌可危。


在这严峻的时刻,陈平、周勃等力挽狂澜,共诛吕氏一族,迎代王恒为帝,匡正了刘家天下。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3|合理使用人才

人才有多种类型,但并非都是全能之才,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擅长而已。


因此只有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位置上,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不至因任用上的错位,造成人才的浪费。


所谓“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在这一方面,刘邦做的很好。


萧何、张良善于谋略,被刘邦任为文职官员;


韩信、周勃长于攻城略地,被刘邦命为武职官员。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尤其是韩信,熟读兵书战策,颇富军事才干。


但在项羽手下始终找不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只能当个管守卫的小官,虽多次给项羽出谋划策,然始终遭到拒绝,最后他弃楚投汉。


最初韩信并未受到刘邦的重用,仅仅被拜为管理粮饷的军需官。


萧何等人虽多次把他推荐于汉王,但汉王仍不委以重任,韩信心想在此处也不会有多大作为,便不辞而别。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萧何因多次与韩信交谈,深知他确与众不同,在得知韩信逃走的消息后,马上亲自去追赶。


刘邦对萧何的这一举动颇不理解,说:“逃跑的军官已有几十人,你不追他们,为什么偏偏去追韩信?”


萧何说:“ 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刘邦自然不愿做偏安一隅的小小诸侯王,他的目标是夺取天下,所以他接受了萧何的建议,大胆地拜韩信为大将,统帅全军。


这件事在全军上下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它一方面说明刘邦对萧何的信任,相信所推荐人才的质量;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刘邦取人的态度是“乃唯才是用也”。


刘邦自起用韩信后,逐渐扭转了与项羽作战中连连败北的局面,变被动为主动,最终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韩信被司马迁评为“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4|用人不疑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即使是最伟大的人,也难免有或多或少的缺点和错误,但决不能因瑕疵就把整块玉毁掉。


既然使用了人才,就应该相信他们的能力、才干,放手让他们去开展工作,履行职责。


决不能因为人才在实践过程中犯了一点错误,或没有犯错误,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而招致别人的诽谤,就不问青红皂白,一棒子把他们打死,而不给人才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或澄清是非的机会。


这种做法必然会造成人才心理上的负担,使他们缩手缩脚,不敢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影响事业的成就。


刘邦对陈平的任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陈平原是魏王咎属下的太仆,遭人猜疑而投奔项羽,后来他看到项王不能信人,就离楚投汉。


刘邦得知陈平在项羽帐下任都尉,立即封他为都尉,并且让他督察汉王属下的大将。


刘邦这一举措,招来了众人的非议,他们纷纷向汉王进言,说陈平三易其主,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又听说他在家与嫂嫂私通,人品颇不端正,而且他还接受诸将的黄金,多送者则得到高职位,少送者则得到低职位,认为这样的人决不能重用。


面对众人的言辞,刘邦拿不定主意,于是责问推荐陈平的魏无知。


魏无知说:“我当初讲的是他的才能,你今天问的是他的德行,这是两回事,有良好道德而无才能的人,你难道也用吗?楚汉对峙,我推荐的是有奇谋的人才,想的是他必定有益于国家。受贿赂的事,何必去纠缠它?”


刘邦不放心,又召来陈平问道: “先生侍奉魏王不合意,于是侍奉楚王,现在又投奔我,难道一个守信用的人应该这样三心二意吗?”


陈平回答说:“臣事魏王, 魏王不能用臣说,因此投奔项王。项王不能信人,他所用的人,都是家族,虽有奇士不能用,我乃离开楚王。听说汉王能用人,因此归顺大王……。”


刘邦听了陈平的解释,觉得在理,便向陈平道歉,又赏赐给他许多钱财,提升他为护军中尉,进一步交给他监护众将的权力。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陈平不负刘邦所望:“常出奇计, 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为汉王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刘邦对人才的信任,也可以从韩信的身上反映出。


韩信身为统帅全军的大将,在连克魏、赵、燕、齐后,成为楚汉相争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所谓“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他虽重兵在握,但在战争期间,对汉王忠贞不贰,始终未生叛异之心。


多次拒绝敌方的拉拢,原因就在于刘邦能以诚待之。


当项羽派武涉劝说韩信反汉、与楚连和时,被韩信拒绝,他的理由是:“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虽死不易。”


被他断然拒绝。


后来蒯通又劝韩信叛汉:“三分天下, 鼎足而居”,韩信仍然不为所动。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5|任人唯贤

刘邦用人,重能力,轻门第,不论是何出身,只要有才能,他都加以重用。


故其手下“多亡命无赖之徒”,大部分都是秦代社会中的下层人物。


以这部分人为骨干组成汉初的统治集团,赵翼名其为“布衣将相之局”,曰:

“汉初诸臣, 惟张良出身最贵,韩相之子也。其次则张苍,秦御史;叔孙通,秦待诏博士。次则萧何,沛主吏掾;曹参, 狱掾;任敖,狱吏;周苛,泗水卒史;博宽,魏骑将;申屠嘉,材官。其余陈平、王陵、陆贾、郦商、郦食其、夏侯婴等皆白徒。樊哙则屠狗者,周勃则织薄曲吹萧给丧事者。漕婴则贩缯者。娄敬则鞔车者。一时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将相,前此所未有也。”


这些人都为推翻秦王潮、 建立西汉政权立下了功勋。尤其是知识分子,史称“高祖以征伐天下,而缙绅之徒骋其知辩,并成大业。”


象萧何、韩信、张良、陈平之流,功勋最大。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而象郦食其,在战争期间,“ 常为说客,驰使诸侯。”他曾孤身一人入齐,凭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占有千里之地、拥众二十余万的田广,促其罢兵与汉和好,使韩信能够顺利地挥师据齐,郦翁为此而献出了生命。


唐代大诗人李白盛赞他的壮举和贡献,评论道:“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入门开说骋雄辩,两女缀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麾楚汉如旋蓬。”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陆贾,“以客从高祖定天下,”“居左右, 常使诸侯。”曾先后两次出使南越,劝说南越王赵佗放弃了与汉敌对行为,“北面称臣” 。


最终使南越重新归属到汉中央政府的领导之下。


他还经常劝说刘邦改变重武力、轻文化的思想。指出:

以武力夺取天下,决不能再单纯依靠武力来治理天下,正确的方法是“逆取而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并写《新语》12篇,总结了秦亡、汉兴的原因,以提供经验教训。


为了缓和农民的反抗情绪,巩固新生政权,他认为必须“寂若无治国之意,漠若无忧民之心,然天下治。”


他提出的“无为而治”的学说被汉初的最高统治者所接受,成为政治指导思想,并据此确定了“与民休息”的政策。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刘邦称帝之初,群臣大多不懂朝廷之礼仪法规,在皇帝面前饮酒争功,醉后还狂呼乱叫, 拔剑击柱,这些使刘邦极为不满。


博土叔孙通,自告奋勇,愿替新朝起朝仪。


他兼采古礼与秦代礼仪,制定出一套朝仪制度,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效果很好。


自此,皇权的神圣与威严体现出来。刘邦龙颜大悦,叹道:“吾乃今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6|论功行赏

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就必须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使他们的贡献能得到相应的报偿。


人都是以物质为基出的, 作为群体中优秀的人才, 也不能超越于这一规律。


刘邦十分懂得利用奖赏来调动各种人才的道理,能及时地对人才做出的成绩加以肯定,并付诸于职位或物质的奖励上,这也是他高于项羽之处。


高起、王陵在总结楚汉成败时,指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所降下者,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正因为刘邦看重人才,并能与天下同利,所以不少人甘愿为其赴汤蹈火,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纪信在荥阳被困形势危急之时,假扮刘邦,诓谝项羽, 使刘邦得以脱身,自己却被项羽烹杀。


周苛为汉守荥阳,城破被俘,项羽许以高官厚禄劝降,周苛拒绝,也被杀害。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7|虚怀纳谏,知错必改

纵观历史上成就大业者都能兼听不同的言论,凡是有可取的,及时予以采纳,以修正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刚愎自用,闭塞视听,唯我独尊。


刘邦“性明达,好谋, 能听”,能够虚心纳谏,乐于改正错误。


这就使他在处理许多重大问题时,很少有失误,即使有失误,也能在短时期内得到纠正。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大军一路上势如破竹,取南阳、夺武关,攻入秦都咸阳,秦王子婴白马素车,捧着天子玺符,向起义军投降,仅存十五年的秦王朝被推翻了。


面对金碧辉煌的官殿,妖艳多姿的美女,以及数不清的珍宝,刘邦有点不能自持, 要留下了享受一番。


这时樊哙提醒道:“你是欲有天下,还是欲当富家翁?若欲有天下,就立即离开这里,还军霸上。秦宫的珠宝奇物及美女妇人正是“秦所以亡天下也。”


樊哙觉得有道理,但刘邦还是不愿意放弃现成的享受。


张良只好进行劝谏,他说:正因秦“无道”,现在刚刚进入关中“即安其乐”,此所谓“助纣为虐”。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刘邦并非是鼠目寸光之辈,当然不会为了贪图眼前的利益。


所以立即“ 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同时贴出安民告示,“约法三章”


这样一来,“ 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从而赢得了民众的支持。


公元前203年,刘邦与项羽战于荣阳,刘邦中箭受伤,情势危急。


当时已经攻取了魏、起代、燕、齐等国,韩信派使者来见刘邦,请求立他为代理齐王。


刘邦正在危难之际,十分恼怒,骂道:“ 吾困于此,旦昏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


在旁的张良和陈平赶忙示意他不要发怒,并轻声劝他说,汉军目前正处于图境之中,是无法阻止韩信自立为王的,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以防其生叛逆之心。


刘邦立即醒悟,马上封韩信为齐王。


之后调集韩信的部队来支援,在成泉打败了项羽。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历史上不少帝王在称帝前及统治初期,尚能广开言路,而一但功成名就、统治稳固之后,便不能继续保持这一作风。


刘邦则不同,不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在成为天下至尊的和平时代,他都能从谏如流,一切以国家的根本利益为依归。


刘邦宠爱戚夫人及其所生之子赵王如意,总想废太子刘盈,改立如意,在周昌、张良、叔孙通等人的劝谏下,他放弃了这一打算。


公元前196年, 英布反叛的消息传到长安,刘邦正生病,拒见群臣,樊哙冒死直入,以赵高之事提醒刘邦, 使刘邦振作起来, 亲临前线平定了叛乱。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8|有大度的胸怀

作为一个领导者,除了具备知人善任的素质外,还必须具有容人的宏量。


决不能因个人的恩怨,而置全局的利益于不顾。


季布原是项羽手下的大将,曾“数窘汉王”,使刘邦十分怨很。


西汉立国之初,刘邦就以千金悬赏提拿季布。


为了逃避抓捕,季布改装成奴仆,卖身在一朱娃大户人家。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朱家知道他就是季市,也不点破,同时觉得象季布这样有才能的人,整日混迹于奴仆之中,不能效力于国家,实在可借。


便通过滕侯夏侯婴转告刘邦:“ 臣各为其主用”,他当时那样做,是出于他的职责。


又说:“ 项氏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已之私怨求一人”


为什么要在天下人面前树立一个心胸狭窄的形象呢?


刘邦听从劝告,即刻赦免了季布,任命为郎,后又任为河东太守。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当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封二十名功劳卓著的文武大臣,引起了那些未被封赏武将的不满,不少人露出造反之心。


刘邦听从张良厚封“故怨”的建议,封曾背叛他的将领雍齿为候,稳定了诸将的情绪。


从而避免了汉初的一场内战。


甚至对敌对势力,他也能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抚,这尤为难能可贵


公元前202年12月, 与刘邦争天下的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以鲁公礼葬项项王于谷城,亲为发哀,哭之而去。诸项氏校属皆不诛。封项伯等四人皆为列侯,赐姓刘氏。”


这表现了一个成就大业者所应有的风度。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与刘邦重视人才、吸引人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项羽对人才的漠视与排挤。


项羽出身名门,自幼就心存大志,曾指着巡游的秦始皇说:“彼可取而代也。”


在反秦斗争中,他英勇作战,建立了盖世的功勋。


本来以项羽的声望和实力,重建一个新的政权完全是可能的,然而他却没有让历史这样写下去。


究其原因,用人的失误是一个重要因素。


项羽刚愎自用,容不下不同的意见,对有功之臣不能给以奖赏,对有才之人亦不能给以合理的任用,致使不少人才流失到敌方的营垒中,如能征善战的韩信,足智多谋的陈平等。


甚至连最忠心于他的谋士范增,他也不信任,迫使范增弃他而去。


最后项羽终成孤家寡人,其失败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最为可悲的是,项羽在临死前还没有认识到导致其失败的原因,仍称“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


实在可悲、可叹。


刘、项的成败,耐人寻味之处颇多,其中对人才态度的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后果,最值得我们去思考。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9|

当然,人无完人,刘邦在人才政策上也有误区。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为了争取力量,打败项羽,曾封了握有重兵的几个将领为王,这在当时是必要的。


汉初异姓诸侯王共有七个,他们占据着大片土地,成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严重障碍。


从公元前202年到前195年的七年中,刘邦以谋反罪,先后诛杀了韩信、英布、彭越、臧茶,废黜了张敖,韩王信、燕王卢绾投降匈奴,只剩下势力最小的长沙王吴芮。


清除地方割据势力,对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实现中央集权化, 无疑具有积极的作用。


然而采取诛杀的手段,则是不可取。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象韩信、彭越等颇具才华之人,只要安置得当,是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的,却使他们人头落地,令人扼腕叹惜。


这种“狡免死,良狗烹”的作法,为后来一些开国皇帝所效承,从而造成了我国古代人才史上的一幕幕悲剧。


为了消灭异姓诸王,刘邦不得不调动军队,连年征讨,使遭受数年战乱之苦的广大民众,重罹战火,医治战争创伤几成空话,


刘邦错误地认为,秦的灭亡,是由于始皇不分封子弟为侯王,“外亡尺土藩翼之卫” ,以至孤立而亡。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于是在翦除异姓诸王之后,他大封同姓子弟为王,企图依靠刘氏宗族力量,辅助皇权,以达到刘氏天下长治久安的目的。


然事与愿违,为争权夺利,这些同姓诸王逐渐发展成为与中央政府相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使得刘邦的后继者,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直到汉武帝时,才解决了王国割据的问题,达到了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10|

总之,刘邦由于“不修文学”,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


所以,初期的他,对作为人才主体的知识分子十分鄙视。


但在刘邦成就事业的过程中,知识分子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使他逐步改变了偏见,对文化人由不重视到重视。


刘邦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敢于正视自己,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这是其能够容人、用人的前提。


在实践的过程中,他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措施,正是这一人才政策,使天下志士归之如流,出现了人才济济的盛况。


刘邦的团队里,守有贤相,谋有良臣,战有猛将,最终击败项羽,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11|从刘邦的用人策略与艺术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人才问题是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国家与民族兴衰的大事,必须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各级领导部门的高度重视。


刘邦的用人术,学会他的这8招,高手都会围着你,情愿听你的

这一问题如果解决的好,那么企业的发展、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就有希望。


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永无实现之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刘邦   南越   汉王   秦王   关中   项羽   用人   都会   公元前   知识分子   美文   政权   势力   原因   高手   国家   人才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