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总裁的攀岩难度《正青春》观感(2)

改革开放后,大量西方跨国公司涌入中国。试图在全球化背景下,从中国现代化的起飞过程中分到一杯羹。

此时,东西文化的碰撞可谓大戏中的大戏。《正青春》虽然演义的过于夸张,但仅从“本土总裁上位”这一视角看。的确有相当的代表性。

有些事,大多数中国老百姓并不知晓,我们在朝鲜战场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结仇后,从苏联老大哥那里得到了一百六七十个大型重点项目的支撑(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此后,新的苏联领导人和中国掰了。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在珍宝岛等处已爆发小规模冲突。

就连我住的大学院子里,都挖了无数防空洞。只有收音机的年代,老百姓根本不知道当时的危机。尼克松访华、四人帮垮台、邓小平南巡、对越反击战、柏林墙倒塌、苏联解体…

和平态的改革开放幕后,其实上演的是你死我活的大国博弈。贫弱的中国再次向西方开放。记得第一次在中关村吃肯塔基时的诧异:“这么好吃!”

我在38岁那年,终于没有抵挡住诱惑,进了微软中国。当时,第一批外企中,几乎所有的公司总裁全部都是老外(“鬼子”),或港、台、新加坡的“二鬼子”。微软中国的第一总裁杜嘉宾也不例外,来自台湾。

本土总裁的攀岩难度《正青春》观感(2)

  《正青春》中,总部那边决定启用本土人。为什么?作为过度,港台、新加坡人英语更流利 ,接受西方文化更多。但不久,跨国公司就发现,真正能有效开拓业务的是本地人。如《正青春》中的林睿、方静…,这就是跨国公司遇到的文化鸿沟。特别是销售,酒文化、同乡、同学…蛛网一样的关系文化。老外对此一窍不通,输都不知道怎么输的。

没办法,启用本土人有失控的焦虑。要知道文化差异,就类似两个不同的解释器。同样的文字,解读的意义完全不同。除了文化解读的风险,还有政治解读的风险,《正青春》从法国总部到中国的底层销售全部都演义为“油腻”之人。这也是这部剧得到如此差评的原因。

本土总裁的攀岩难度《正青春》观感(2)

  不过,客观说,在中国外企中“非正式组织”也是挺发达的。站队选择相当纠结,实际中的办公室政治比剧中“文明”得多。这不是本文的主题,本文的主题是文化鸿沟的影响。

本土总裁的攀岩难度《正青春》观感(2)

  自从苏联解体,也就是冷战结束,意识形态的冲突让位于文化冲突和文明冲突。今天的中美贸易战也是典型的结果。

本土总裁的攀岩难度《正青春》观感(2)

  读过亨廷顿《文明的冲突…》,就会对上面这条曲线记忆犹新。近现代,文明间影响最大的当只有西方文明。这种影响可以分为“西方化”和“现代化”两个维度。像日本明治维新那样,“脱亚入欧”的全面接收方式是罕见的,它是图中到B的斜线。而因面对坚船利炮,选择类似“中学为本,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居多。如图中到E的上突曲线。

毕竟接受电灯和抽水马桶,不仅没有阻力,恐怕是求之不得。今天,从私家车到手机处处都已现代化,从中小学教育到大学、研究生,从麦当劳到美国大片…,西化也随处可见。但星巴克被赶出故宫…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也是富裕后的文化自信。

一旦现代化,文化反扑就在所难免。伊斯兰的宗教回潮也是这样,即便是脱亚入欧的日本也不能例外。西方跨国企业也不能不纠结。在一轮本土化总裁后,文化冲突还可能再次引得反复。更替频次也会加剧。

本土总裁的攀岩难度《正青春》观感(2)

  林睿深知真正上位不易,坐稳更难。那些港台(舒婉婷)新加坡(孟凡)管理者既然没有本土文化的优势,就更不得不“代偿性”地发展他们的政治能力。我自己在多家外企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

本土总裁的攀岩难度《正青春》观感(2)

  《正青春》里的污浊不堪,稍稍纯洁一点的章小鱼能活得“如鱼得水”,恐怕她的肺(或鳃)也出自什么特殊的“纳米科技”。选择这个主题,也是没得选的原因。就个人体会而言,本土总裁的确非常不易。

扭曲的职场攻略《正青春》观感(1)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珍宝岛   本土   总裁   苏联   青春   土人   新加坡   观感   上位   鸿沟   日本   外企   美文   跨国公司   中国   难度   冲突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