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现代艺术不仅仅与特定的时代窗口有关,它也无法离开产生它的文化土壤和历史沿革。这些都与中国无涉,对国人来说,现代艺术完全是外来异物。

不理解很正常,我自己也接受不了毕加索后期的立体主义。看不懂,真看不懂。

印象派也许是例外,梵高的画确实有很特别的美感,色彩是“抵抗脑补”的原始感知,很有冲击力;而笔触细节表现了玄幻流变的失衡位势,很有动感;美就在其中隐藏的“失位张力”。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可大多数现代艺术作品,在我看来,都是某种表现主义,而且是非常个体化的表现主义,如果说它激励出某种审美共识,也与西方传统密不可分。

我不觉得中国人有任何必要为了不能理解它而感到焦虑。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本来审美就是个人化的体验。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自从达芬奇那代画家,从透视法(数学上的摄影几何)和人体解剖学,在求真的道路上,找到了可靠的科学根据。主观表现与客观求实构成一种艺术平衡,太客观则媚俗,太主观则欺世。如此,与中国绘画传统是可以相容的,在审美上也无任何障碍。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离开印象派后,到了抽象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达达主义…,我认为这是技术(照相机的发明)对传统求真这一客观组分的彻底摧毁,所以,失衡之后,主观表现主义便被无限放大。少不得混入“半疯半癫”的极端主义。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杜尚的小便池是标志性的现代艺术作品,作为没有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能有什么共鸣?不过是“皇帝的新衣” ,戳破也不稀奇。

总之,放平心态,就无焦虑感了。艺术的主观表现与客观承载离不开文化传统,“失稳的和谐”带来的“失位张力”才是人类的共同基因。插放的美女图恐怕不会有人“排异”,还是得相信自己的眼睛才好。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对现代艺术的排异不必焦虑

  艺术的创新和主观表现确实越来越重要了,照相技术是毁灭经典艺术客观部分的重炮,画得再像,与高清的相机比,让“像”的意义大打折扣。而探索和发现美之核心要素(无论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则还有很长的路。

注:配图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梵高   毕加索   焦虑   位势   达芬奇   表现主义   艺术   印象派   美文   中国   主观   客观   确实   主义   中国人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