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综艺,怎么不是抄袭就是借鉴?

近日,综艺《我和我的经纪人》正式发布了预告片,这档号称会让大家了解“明星和经纪人真实关系”的综艺将于3月17日在腾讯视频播出。消息一出,就迅速登上了热搜,引起网友的热议。然而,这种火爆却不是来源于满溢的期待值,而是因为“抄袭”和“没有买版权”。

中国的综艺,怎么不是抄袭就是借鉴?

虽然还未播出,但是网友们已经扒出了这部综艺完全照搬韩国节目《全知干预视角》的模式,并且并没有购买版权,这一“光明正大”的抄袭行为引起了大家的愤怒。

其实,早在几年前,从《奔跑吧,兄弟》开始,中国就开始借鉴或抄袭日韩综艺,这其中有些买了版权,有些却连版权都没有。没版权的全部照搬,有版权的肆意乱改,令观众失望头顶。韩国《中央日报》2018年10月7日的报道称,中国抄袭韩国的综艺节目已经多达34个。

这样无止尽的抄袭和一次次的失望,也许是造成现在网友对新的综艺节目如此敏感的最大原因,抄袭的节目量已经越过了网友们容忍的底线。

不难发现,近几年爆火的一些综艺节目,尤其是真人秀,都是来自韩国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一起来盘点一下。

中国的综艺,怎么不是抄袭就是借鉴?

一、那些斥巨资买版权的综艺

1.《奔跑吧兄弟》

《奔跑吧,兄弟》从一开播就创下了收视神话,第一期节目在百度搜索量达108万,是第二名综艺节目的7倍。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六大视频网站中,《奔跑吧,兄弟》均是播放量与热搜量的双冠。尽管之后,节目的MC一直更换、因版权问题节目改名、制作被吐槽不走心,但是收视率却是一直飘红,只要有《奔跑吧,兄弟》,其收视率一定是同时段第一

众所周知,《奔跑吧,兄弟》并非浙江卫视原创,而是来源于韩国家喻户晓的综艺《running man》,版权方是SBS电视台。通过向中国电视台出售版权,SBS获得了超过300亿韩元的利润,还清了债务

中国的综艺,怎么不是抄袭就是借鉴?

而后,因为限韩令的出台,2017年2月13日,《奔跑吧,兄弟》更名为《奔跑吧》,还公布了全新的Logo。然而,换汤不换药,《奔跑吧》的内容还是与韩版大致雷同。

2.《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可以说在2013年带起了一波真人秀的热潮,在此之前,比较火的都是一些棚内综艺,如《快乐大本营》、《康熙来了》,而《爸爸去哪儿》的成功则是让无数制作人看到了真人秀的可能性与热度。

中国的综艺,怎么不是抄袭就是借鉴?

这档节目的收视率与《奔跑吧,兄弟》可以说是不相上下,撇开被迫变成网综的第四季和第五季不说,以收视率最差的第二季为例:首播全网收视破2份额破14,收官斩获收视率2.09,收视份额14.34。同时,其在所有上星频道中蝉联16期周五收视冠军,同时官微话题阅读量冲破200亿大关。

《爸爸去哪儿》引进的是韩国MBC公司的一档亲子节目。韩国的亲子综艺一直是兼得口碑和收视,其中的宝贝也斩获了一大波姨母粉。而亲子类节目一直是中国综艺市场的缺口,想要引进也不足为奇了。

二.那些在模糊地带徘徊的无版权综艺

1.《偶像练习生》

2018年4月9日,号称国内首档男团竞演养成类真人秀的《偶像练习生》,在备受瞩目的戛纳电视节上,经国际节目模式保护协会FRAPA分析得出,该节目与韩综《produce 101》抄袭相似度高达88分,而中方并没有购买版权。

在如《快乐男声》这样的传统选秀逐渐没落的今天,2018年横空出世的《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无疑打开了新模式选秀的大门,同时也掀起了一股热潮,带领了新的粉丝经济。观众从单纯的观看者变成了全民制作人,手中掌握了决定选手去留的生杀大权。

中国的综艺,怎么不是抄袭就是借鉴?

然而,这样具有创新性和娱乐性的节目并非为中国原创。早在2016年,韩国Mnet电视台就已经推出了《produce 101》,获得巨大关注度。而后,每年基本都会办一季节目,反响都很好,众多韩国团体都是从中出道。

2.《我家那小子》

湖南卫视于2018年推出了《我家那小子》,节目模式是每集艺人的妈妈(或亲戚)作为发言者,观察独居儿子的日常生活,第一季的嘉宾是武艺、钱枫、陈学冬、朱雨辰和他们的母亲(陈学冬是大姨)。

中国的综艺,怎么不是抄袭就是借鉴?

有媒体对比了两个节目,发现了无数个共同点:首先《我家那小子》这句话就是在模仿《我家的熊孩子;两个节目的播放时长都在80分钟左右,且都是母亲观察记录儿子日常生活的VCR;两个综艺节目都在暗橙色三角形结构的摄影棚进行录影,左边是MC,右边是出演者的母亲,坐在一起进行对话;使用的字幕设计很相似,甚至还会用相同的BGM……对此,SBS强调:从来没有出售过版权给湖南卫视。

中国的综艺,怎么不是抄袭就是借鉴?

其实抄袭和借鉴无非是为了做出更好的节目、赢得更多的收视率。这也许是没有更好创意时的一条“捷径”,因为抄袭来的节目已经有了成熟的模式和观众基础,运营起来要比没有经验地摸索容易很多

近几年抄袭的节目越来越多,而其中只有极少部分在打官司后赔了版权费,这也使现在的剽窃更加肆无忌惮,甚至有了“正经买版权的都干不过抄袭”的说法。

针对这种现象,韩国国会在2018年通过了“禁止外国抄袭文化产品及音乐”法案,这个法案基本上就是针对中国综艺节目抄袭而提出的,在推出之后,中国的抄袭现象稍有好转。

其实,我们不妨想一想,中国的综艺节目一定要靠抄袭才能存活吗?

中国的综艺,怎么不是抄袭就是借鉴?

从《朗读者》到《见字如面》,从《声入人心》到《声临其境》,中国一样可以做出原创的、有口碑、有收视的综艺。相反是那些为了热度而抄袭的综艺,不但大多比不上原版,还会被观众反感,甚至陷入版权纠纷的官司中。

我们很可悲的一点是,我们一边“瞧不起”韩国人抄袭我们的传统文化还占为己有的这种行为,一边还疯狂地抄别人的节目。与其如此,不如相信我们的创新能力与制作能力,相信优秀传媒人的才华,做出高品质的原创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中国   综艺   韩国   收视率   那小子   美文   亲子   综艺节目   观众   爸爸   版权   我家   兄弟   节目   模式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