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不会这3个动作,只是徒劳浪费读书钱,学霸都懂

下面这3个简单的阅读动作,鲜有人会给你讲,但是,只要你有,相信我,你会发现同样的知识,你的收获会是别人的N倍。

读书不会这3个动作,只是徒劳浪费读书钱,学霸都懂

1、阅读要“区别”对待

很多人读书,读了就忘,很纠结,痛苦。有的人为了不让自己忘记,很认真,做了大量的书摘、笔记。但这样也痛苦。因为,重点知识太多,太繁杂,弄到最后,反而感觉没重点。

所以,横竖都是个烦恼。

为什么会这样?

就是不懂得区别对待。

其实,并不是所有书都值得做笔记,都需要你记住的。

书籍,按照内容的功能价值,可以分为几类:

娱乐消遣类;

即时信息类;

工具类;

专业理论类;

经典类。

以上每一类书籍,其功能和价值都不一样,你必须区别对待,才能把你的每一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刀刃儿上,从而收割最大的阅读回报。

如果你都平均用力的话,你就会很痛苦。该狠读的,没有狠读,收效甚微,用不着多读的,你却花了不少时间,结果依然收效甚微,只是徒劳浪费精力。

这里给你以下几个原则,你只要遵循了,面对读完忘完的阅读痛苦,就如释重负了:

a 娱乐消遣类书籍是用来玩儿的

这类书籍,比如各种网络小说之类的,不用教,大家都会玩儿。只是要注意,别太沉溺。

b 即时信息类书籍是用来过滤的

即时信息类书籍就是指时效性特别强的,过了某个时间就失去价值的书籍,比如一些商业报告、调查报告之类的书籍。这类书籍并不需要你从头到尾的看。你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扫描过滤掉大部分无关的信息,留下相关信息然后再仔细阅读就行。这样你的阅读负担其实就很轻了。

c 工具类书籍是用来查的

工具类书籍,比如词典、字典,或者类似说明使用手册一类的专业书籍,也不需要你从头到尾的读。更不需要去记忆。等到你需要实操的时候,边查阅,边实操。这样做多了,自然而然就把相关的知识记住了。

这样去阅读这类书籍,原来看起来很枯燥、乏味的内容也不再会障碍你学习了。

d 专业理论书籍是用来研究的

所谓研究,就是指,不是像你看小说、快餐文章一样,哗哗哗就翻过去了,而是得一点一点的磨,反复的磨。这种,你就得耐住性子,慢慢读。

e 经典书籍是用来揣析的

经典书籍就是指经过历史沉淀的,公认的经典类书籍。比如经典哲学书籍、古代典籍经文等等。这类书籍,你也不能一眼扫过去读完就了事。需要你当做枕边书,一天一页,或者几句话的这样去揣摩,分析。这次读了还没完。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成长阶段,再来揣摩,你还能有新的,更深的体会。

这样,经典书籍才会越读越有味道。

读书不会这3个动作,只是徒劳浪费读书钱,学霸都懂

最后要特别强调一点,以上区别对待的思路,并非只适用于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对同一本书的阅读,也是同样的思路。

因为一本普通书籍,他可能涉及有即时信息的内容,也有消遣性质的内容,既有专业理论的内容,也会涉及经典思想的内容。

那针对这一本书的不同类型的内容,你依然要学会用上述的区别对待思维。这样,你就会发现,无论自己读多本书,还是读一本书,阅读时间和精力的分配都会非常精准,而且你的阅读目的也会非常清晰。

2、别让你的笔记只有摘抄

很多人做读书笔记的方式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抄书。

区别在于,有的人是用笔抄,有的人使用软件抄。有的人很勤奋,抄得详细一点,有的人偷懒,抄得简略一点。

比如用思维导图软件之类的把书中的重点提炼成大纲,写得密密麻麻的,就觉得自己掌握了这本书的精髓了。

我不是说这种方式有什么问题。而是想说,如果你只会这种笔记方式的话,你对这本书的吸收其实是很浅的。学习效果自然也会很差。

这种方式,你发挥到极致,充其量也就是一个复读机,或者录音机的水平,即最多能够把作者所讲知识内容复述出来。

这是把自己变成两脚书橱的节奏啊。

其实真正有效的阅读笔记,包含三个环节。

第一环节:要点采集

要点采集就是指对重点知识结论的阅读提取。上面提到的各种方式的摘抄、总结,其实就是做的这个环节的工作。

大多数人的阅读,就只停留在了第一个环节,后面还有两个环节都没有做。

只做了这个环节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刚开始会激情澎湃的写很多笔记。但是一旦激情退却,这些笔记就常年躺在笔记本里睡大觉去了。也难怪他读什么就忘什么。

第二环节:理解消化

重点知识提炼出来了,紧接着要干的事就是理解消化。什么是理解消化?

就是去揣摩知识背后有什么比自己高明的认知逻辑、思考视角,然后对比自己固有的认知,发现自己的纰漏和不足。

如何去发现知识背后的东西呢?

这里面就有很多讲究了。限于篇幅这里无法细讲。因为就这个话题,我曾经都作了一个10万字的专栏《骨灰级学习高手不愿说的高效学习秘密》来讲它(感兴趣的同学私信关键词“高效”了解),不过,这里可以提供一种简单的方法,也让你对同样知识的理解比一般人都更深刻。

这个方法就是带着“找茬”的心态,跟作者“抬杠”。当然不是让你真去找作者骂架,而是让你只在自己的大脑里完成这个动作。

这样,只要作者比你牛,你要把作者辩翻,你就不得不精心研读作者的思想观点。这还没完。你读了他的还要进一步慎思、明辨,寻找他的逻辑漏洞。

这样,不管你最后有没有找到作者的问题,你的思考经过这个过程的锤炼,自然就会越来越严密、完善。

此时,你对作者的思想观点,自然就理解深刻了。

第三环节:模拟实践

上一步完了之后,你还得紧接着做模拟训练。否则,很快就会遗忘。因为,人只会,也只愿意记忆跟自己有关系的东西。

模拟训练的目的,就是让你所获得的知识跟自己产生关系。

读书不会这3个动作,只是徒劳浪费读书钱,学霸都懂

怎么个产生关系法呢?

就是在脑海中制造问题,想象假设自己后面遇到了某个问题,正好用得上刚学的这个知识,我可以怎样用这个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

或者,把自己之前真实遇到过的,且没有解决好的问题翻出来,假想自己用现在这个新知识来解决,会不会解决得更好?

这就是一个让所学跟自己产生关系的低成本轻便方法。

一个知识,只有经过了上述三个环节的加工,它才会真正变成你的身体的一部分。否则,无论你做多少笔记,它还是它,你还是你。

3、用一群书来读透一本书

这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点。但是,这对于你把一本书全面读透非常重要。

一本书所讲的知识主题虽然系统,但是,总会带有一些作者独特的视角和独一无二的理解。这些独特的东西,背后对应的往往是特殊的背景知识、底层逻辑等。但作者未必会给你交代很清楚。

假设你对这些知识背后的特殊知识背景、底层逻辑很陌生,那光靠这本书就要想把这本书的知识理解消化透彻,几乎是没可能的。

此时,你就需要沿着这些特殊的知识线索,做一些周边的拓展阅读了。

就是说,要把一本书全面读透,就不要指望只读这本书。而是一开始就要做好读一群书的准备。

即以这本书为圆心,向外发散,通过相关主题的一群书的辅助,你才能把这本书吃得最透彻。

越是经典的书籍,你越是要这样去读。那么,你就能越读越明白了。

一本书,我觉得你能够从上述三个维度去折腾的话,再怎么不堪,也能够比一般人的收获深得多,不信你试试看?


关于阅读学习的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过瘾,这里再给你分享一份学习资源《深度学习成长必备“经济”策略》,包括以下几个专栏系列:

《人生规划篇:摆脱迷茫,走向“厉害”的正确思想与行动方案》

《高效学习之应试篇:应试拿高分必须绕开的四大陷阱和必会的一种“厉害”学习技术》

《社会人士之高效学习篇:进入社会之后通过快速学习收割高价值回报的学习策略和手段》

《深度思维篇:几种极简极深的高效思维策略,出手就让人觉得你是个大佬》

或许可以更深度、系统的解决你关于学习成长的困惑,感兴趣的同学私信关键词“领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高效   徒劳   美文   环节   逻辑   思维   区别   重点   动作   书籍   方式   类书籍   时间   笔记   作者   经典   知识   内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