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低有什么关系?只要你做好这3件事,没人会在乎你的学历

回答一位网友的困惑:

高考上了个二本,人生该如何规划?

学历低有什么关系?只要你做好这3件事,没人会在乎你的学历

显然,你心里还放不下这个二本文凭的心结。

那就先不谈什么规划,你得先解决文凭心结。

要解决这个心结,首先就要明白文凭对于你,意味着什么。

这取决于你未来要走什么样的路。

未来的路有很多条,但是,根据学历的功能来归类的话,其实就是两条。

一条是学历刚需之路,即走体制工作的路线。

比如,你要进入科研所,当科学家,搞学术研究;要进入大学当老师,当博导;要考公务员,进机关……那么,你的文凭当然越高越有利。

比如,你要当大学老师,名校文凭显然就更有优势;而海外名校文凭,又比国内名校文凭机会更大。

如果你非常确定要走这条路,你的人生其实很好规划。本科毕业之后,冲名校研究生、读名校博士,就可以解决文凭的心结,走入人生正轨。

以你能够上二本的学习能力,要再考个名校的研究生,努点力,我觉得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另一条路,就是学历非刚需之路,即进入私营企业、公司工作,乃至创业。

走这条路,学历,是真没什么好纠结的。

你要知道一个社会现实:在公司、企业的实际工作中,除了你面试那一刻,是很少有人会拿文凭说事儿的。大家拼的都是实力。

硬实力:比如,工作能力、技术水平;

软实力:比如,社交情商、社会资源。

在这种环境下,你拿着自己的文凭说事儿,只会换来别人的嗤之以鼻,在心里呵呵一声。

因此,如果你要走的是这条路,文凭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就是这会儿说起来,觉得没有211/985的学霸有面子而已。

不过,你放心,面子问题等你进入职场之后,很快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只要你工作做得好,挣得比211/985的都多,什么面子问题都解决了。

反倒是211/985的,工作做不好,挣钱也不多,有很大的面子压力。

而在实际的工作中,211/985与普通本科生的工作能,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差异。

好了。文凭的心结解了,再来谈人生规划的问题。

走体制路线,人生是不需自己做什么宏伟规划的。人家给你都规划设计好了,你一板一眼照着走就是。没什么好谈的。

我下面,重点谈非体制路线的规划。

这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路。我们谈职业规划,也多指这条路线的规划。

这条路的规划分为两个层次。

一个是能力层面的规划;一个是职业技能层面的规划。

这里先讲一下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区别。

你会敲代码、编程,这是你的职业技能;

你把敲代码、编程这件事做到业界公认的高水平,拿了最高的薪水,这是你的能力。

同样是做动画片的,有的只能挣个月薪5000,而饺子整出个《哪吒之魔童降世》,挣几十个亿。这就是同样技能下,能力不同,导致的结果不同。

职业技能体现的是你与职业岗位的匹配指数,是可衡量的。而能力是你个人的思考力、社交情商、学习整合能力等多种看不见的素质的集合。它体现的是你能用自己的职业技能创造出多大的社会价值。是可感受而不可估量的。

我们所谓的人生规划,其实就是这两个层面的规划。

先说能力层面的规划,应该围绕的一个核心宗旨就是:需要哪些能力素质,才能利用职业技能创造最大价值?

这个“哪些能力”就是你在大学期间,应该重点规划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要在当今社会立足,你在大学起码应该要训练自己以下三项基本能力:

1、思考力

学历低有什么关系?只要你做好这3件事,没人会在乎你的学历

思考力的本质,就是对现有资源(你的技能、见识、背景等既定社会资源)的重组能力。

同样是草根,有的能够逆袭,进阶社会高层,有的则只能在底层混一辈子。为什么?从根本上说,就是思考力的层级不同。

具备超强思考力的人,总能想得深,看得远,但凡问题,总能有各种法子,所以,即便在一穷二白的时候,也知道如何去整合社会资源,以放大自身的社会价值。而后,突破阶层。

而没有思考力的人呢?总是短见的。短见的人,穷,只会越穷。富,也会因为自己思考力的穷而变穷。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什么是大师?大师就是那个能够指导你把自己的个人价值放大N倍的人。他凭什么能指导你放大个人价值?凭的就是他的思考深度和远见远远在你之上。

因此,我认为在大学里面,你对思考力的重视,应该大于你对专业技能的重视。

2、媒体表达力

提个问题:当你有一生才华和本领时,你最渴望做的是什么事情?

自然是怀才而遇啊。

这个“遇”是遇什么?

就是遇到那个能够让你的才华发挥巨大社会价值的人。所谓的伯乐。

你怎样才会最大可能地被伯乐发现呢?

靠宣传。

过去,媒体宣传工具不发达,只能靠人的口耳相传。你运气不好,可能真的会被埋没一辈子。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

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存在,任何人都可以零成本使用最强大的媒体宣传工具来展现自己的价值。比如,微信、抖音等自媒体平台。

要利用好这些工具,需要你具备什么能力呢?就是媒体表达力,比如写作能力、文案能力、表演能力等。

只要你具备了这项能力,你是很难说怀才而不遇的。

看看抖音上面那些草根艺人网红,就知道这个时代,有才华,又具备媒体表达力,是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因此,过去,你的才华不被人知道,你可以说运气不好,社会不公,没有遇上伯乐。

但是,现在你还是空有一身才华,就不能说你运气差了,只能说你太落伍,不懂得与时俱进,借助媒体工具来表达和宣传自己。

那么,你的失意,就真的跟社会无关了。因为它已经给足了你机会。

因此,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媒体表达能力是作家的事情。在这个时代,媒体表达能力则是每个想充分发挥才华之人的标配能力。

3、学习力

当今世界更新迭代的速度,太快。各种跨行、跨界抢饭碗的事情,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因此,即便你拥有一项眼前看似有绝对优势的职业技术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意味着它带给你的优势价值就可以保持一辈子。

那如何应对这种巨大的职业不确定性呢?

唯一的办法,就是训练自己的快速学习能力。

只有你具备快速学习能力,你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学习一项新技能。这样,你就可以在旧职业衰退,新职业兴起的时候,捷足先登新的制高点。否则,无论你文凭多高,学历多光鲜,你都很可能是被淘汰的对象。

因此,快速高效学习能力,可能是这个时代,唯一能够让你内心长久安定、不焦虑的一种生存能力了。

因此,你什么能力都可以丢,但是快速高效学习的能力,你一定不能丢。因为它是你始终能拥有优势价值的底层护甲。

上面三项基本能力,如果你在大学都有基础了,人生规划的大问题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这个东风是什么?

学历低有什么关系?只要你做好这3件事,没人会在乎你的学历

就是前面说的第二个层次规划——职业技能规划

假如你大学的专业,技能性很强,你也很确定,毕业之后就是从事本专业工作,那最好。那你就在训练自己第一个层面能力的同时,踏踏实实把专业课学习扎实。

毕业时,你有思考力,会表达,又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还有快速学习的能力,那么恭喜你,在职场中,你很容易混得风生水起。

其实,我身边,有很多案例,他们把思考力、媒体表达力练好了,凭据专业能力+自媒体,大学一毕业就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假如你大学的职业技能不那么强,甚至,你毕业都不打算从事本专业,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该怎么办?

你也不用担心。

毕业之后,启用你的思考力,调集自己能利用的所有资源,对比所有你愿意去,又能做的工作,看谁最有利于你生存发展,你就先去做那份工作。不用担心职业技能不过硬的问题。

你要知道,真正的职业技能,其实,都是在实战工作岗位上历练出来的。

即便是像编程这种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大学学那点东西都是严重不够的。它都是需要你在入职之后继续学习深造的。

这就需要你有很强的即时学习能力。

这就又回到了快速学习能力这个话题上了。

但是,很多人没搞清这个理,把大学当成了职业技术学校。总觉得自己上个大学,没有学出点技术,就感觉大学没什么用。

如果,你只是冲着技术去上大学,那你不如直接上技校得了。

我一个妹妹,考不上大学,我让她去了一所职业技术学校学了两年出来,做UI设计,工资也不比很多本科大学生差。

举这个例子,想说什么?

就是,技术性的东西其实是很好学的。你只要具备基本的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其实几个月就可以出炉一项新技能。

比如,刚才提到的程序员这种高大上的职业,高中水平以上的人,零基础,经过三四个月的集中突破都可以胜任基础职位,拿到对应的薪资。

所以,工作技能的问题,其实真不是什么大问题。

但是,你技能学到手了,能不能靠它赚到钱,能赚多少钱呢?这就取决于我前面说的第一个层次,能力的规划了。

你的思考力,表达力,学习能力决定了你的职业技能能够为你创造多大的价值。

而这些素质呢,就不是短时间,通过什么集训就可以形成的了。

打个比方。职业技能,就相当于武侠剧中主角修炼的神功招式。

聪明的,看一遍,做一遍,很快就掌握了,笨点的,多学几遍也都会;

而思考力、学习力这些东西,就相当于神功心决。天天参、日日参,未必能参透。

但是,一旦参透,就不得了。不仅能把本门招式发挥到极致,其他门派的招式,拿在自己身上,也都能给你打出石破天惊的效果。那时候,他学什么就是什么。

所以,要做好人生规划,能力层面的规划应该放在首位。它是一个人,一辈子都需要去训练、参悟的东西。

其次,才是职业技能的规划。

这个层面的规划,你只要有一个短时规划就行了。完全不必设定好自己未来五年、十年要做什么工作。

但是,主流的生涯规划指导,却不是这样。

大都是你还在学校迷迷糊糊的时候,就教你要想好,以后要从事什么行业,做什么岗位的具体工作。再专业一点的,给你做个职业测评什么的。

这种规划都是徒劳,华而不实的。

当然,通过他们的指导,他们会让你感觉,好像找到了自己的特长,发现了自己的方向,但是,现实是,最后你走的路,很可能跟你当初的规划完全背道而驰。

比如,我自己,本科专业是生物技术。大二的时候,非常确定的规划就是要考研,读博,但是,到大四的时候,因为认知上的改变,我彻底放弃了自己考研读博的计划,选择从事教育行业;

而现在我从事的是完全跟自己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的媒体行业。

这种360度大转弯,在心智和经历都不成熟的学生时代,是根本无法预知和想像得到的。那你又怎么可能把它明明白白地规划出来?

所谓的职业,就是在特定的时间节点上,和特定的一群人,所做的能力范围内之事而已。它会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个人能力的增长、三观的不同,而变化。你是根本无从掌控和规划的。你要把职业当做人生规划的重点,无异于猴子捞水中月。

所以,当有人告诉你:你一开始就要确定好自己的职业目标和理想,然后,如何如何一条道走到黑。你大可以一笑了之,自己呢,默默地做好前述三项能力层面的规划和训练就好。

你要听他的,你就真的一抹黑了。

——————————————————————————————

私信回复“领书”,领取一套认知维度提升、脑力提升必备,却被大众忽略的私藏好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伯乐   思考力   心结   文凭   职业技能   美文   名校   层面   学历   能力   价值   职业   媒体   人生   社会   工作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