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平桥化蝶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作者:孙维真 原题:我的平桥三部曲

第三篇:平桥化蝶


知青办在公社大院的最里边,一共只有主任和三个办事人员。F来到这里当了会计。后来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她的母亲为县和公社搞来水泥的回报。当时还有几个搞来钢材、电力、化肥等农村稀缺物资的知青,不是招工走了,就是在当地安排。她的从淮安来插队的知青同事则更是牛,所谓的下乡就是在知青办上班,从来没有去过插队的生产队。这位淮安知青有什么背景和来头就不言而喻了。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在那个年代,家长们都是各尽所能、千方百计为儿为女早日脱离农村而呕心沥血。举国上下,找关系开后门的风气就从这个年代逐渐开始盛行了。


我趁卖蘑菇回程,路过平桥镇时,也去看过她几次,顺带捎次品菇给她们尝尝鲜。我们自从人各一方后,开始还好,但由于见面次数越来越少,又缺少交流,我们之间慢慢地也变得无话可说,再加上她在上面接触人多,见多识广,我有了一种感情危机的预感。


一.争取机会

我思前虑后,决定去农科站找站长诉苦。一来看他那儿能否安排,二来想通过他引荐Z领导找出路。Z站长倒是挺同情和热心相助,他那儿定员已满就直接带我到了他弟弟的办公室。


公社Z领导一看就是一个久经风霜、老练的中层干部。他看见我们并没有起身,还是翘着二郎腿坐着,不动声色地上下打量了我数分钟,不急不慢地问了我的家庭情况后,脑袋像货郎鼓一样摇得不停。他的意思我明白,不对公社有贡献,想从下面调进平桥镇,门都没有。我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就胆战心惊地问公社还缺什么,他得意地说什么物资都有人搞了,唯独就缺一条拖轮还没有着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决定回家试试。


回到大队,征得领导同意,我先找到一个高中毕业生接手我的送货销售蘑菇工作,然后以家中有事为由,请了一星期假回到南京。经过大半夜的家庭会议争论后,心疼儿子的母亲不得不陪同我去找她的老领导想想办法,在母亲和我软磨硬求的夹击下,老领导见我都二十几岁的人了还没有一技之长,没有稳定的饭碗和对象,也深表理解和同情。考虑再三,他终于答应让公社领导来谈谈。


公社这位Z领导没想到我这么快就有了消息,他半信半疑地接完电话后,还是按约定时间来了。我把他带到老领导的办公室,Z领导立刻放下在农村的架子,毕恭毕敬地两耳恭听着,有时简直就是点头哈腰,受宠若惊。


替公社买船的事有了着落,Z领导回去以后,立即把我的人事关系转到公社多种经营办公室,开始每月拿工资了。


我大有鸡犬升天的感觉。


二.外出考照

在Z领导的建议下,母亲又托同事的丈夫——一位在南京航道区工作的科长,帮我安排在镇江航道段实习开船,我又开始了全新领域的学习和考验。


有了农村吃苦耐劳的锻炼和意志上的锤炼,学开船的辛苦完全就是小菜一碟。一开始,全船上下没有一个人看得起我这个从农村来的实习员,唯独只有船长深表同情和理解,因为他的女儿也在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那时,我住不起旅店,每天就在船上凑合睡一觉。所以,总是我起早把船甲板打扫和拖得干干净净,再给船长、大副泡好茶。每天出江工作,我总是又当水手又学开船,还主动帮忙抬气瓶给航标灯换气源。日久天长,大家从歧视、冷漠,转为同情并喜欢与我相处了。我利用点滴时间见缝插针地学习驾驶及停靠船技术、学画水文航行图、熟记航海交通规则,取得了日益见长的进步。


三个月的实习就要结束时,我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开船的技能,大家都和我建立了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有幸得以去南京参加长江航道局举办的中小型船舶驾驶员的证书考试。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百多名参加考试人员中,我以理论考试第一名和实际操作考试优秀的好成绩,顺利通过考核。我的驾驶执照上明确写着驾驶范围是从武汉至上海,驾驶等级为500马力及以下货轮拖轮。那次考试有近二十名参考人员没有通过,也许这是泥饭碗拼命与铁饭碗竞争的真实写照吧。


三.帮助买船

Z 领导看了我的驾照后,异常兴奋地拿给公社书记炫耀说,这个含金量远远超过淮阴地区发的驾照;老领导看了我的驾照却说他的压力加大了。我知道已经把他逼上了梁山,再不帮忙就说不过去了。


没隔多久,老领导托他的战友拿到了船厂处理的拖轮,通知Z拿县级介绍信到南京办理相关手续。


Z领导欣喜若狂,他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成功了。大笔一挥,立即给我的工资从18元加到25元。随即,他又带着我到合肥去提船。我从原来实习的船上请来一位大副和一位大管轮协助我驾船开回平桥,Z 领导则先坐车回去安排接船。


让我出乎意料的是公社竟然极为隆重地举行了接船仪式:码头上彩旗飘扬,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平桥中小学生排成两行夹道欢迎,公社书记亲自上船迎接并视察,搞得我们就像打胜仗后凯旋而归的将军一样,简直就是受宠若惊。


晚餐招待后,公社又在街上的大礼堂举行欢迎晚会,由公社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中学演出队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完全把我们当成贵宾一样高规格接待。我边看演出边暗自思量:如果我没有搞到船又将是什么样的结局呢?真不敢想啊!

四.瓜熟蒂落

一切进行得如此顺利,简直出乎我的预料。从1974年3月起我就在平桥镇上落了脚,开始了我以船老大的身份开船工作。每周跑一趟淮阴拖化肥,跑一趟扬州拖杂货,倒也轻松自在。


闲暇之余,我又对在知青办工作的F展开新的攻势。地位提高了,知青办主任对我也刮目相看了许多,大家都帮我敲边鼓。我追求的那个她终于正式表态,同意继续保持超乎寻常的恋爱关系。我们私底下的接触也逐渐多了起来。

又过了两个月,她向我摊牌:最大的障碍就是家里绝对不容许在农村谈恋爱,要我择机去她家里一趟,能否得到父母的认可是关键,这就要看我的本事了。

我简直要抓狂了,想不到竟然还有这样的难关要闯,但这又是“丑女婿”要过丈母娘关的必经之路。我们为此策划了好几个晚上,甚至把小姨子如何难缠等问题都考虑得很周全。


她先给家里写封信,告诉父母有同事出差捎上两只鸡带回家,我再利用去扬州拖货,要待上几天的时间抽空去她家一趟。我按计划又多带上两只甲鱼,去了栖霞山她的父母家。


意想不到的是,情况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我得到了她家的盛情款待,她们一看就猜到我的来历和目的,也许是我的职业仍没有固定,也还是插队知青,所以大家也并没有挑明,都是心照不宣。


过了不久,她的父亲因心脏梗塞送到了鼓楼医院抢救,借病后痊愈的机会,我们安排两家父母见了面,认了亲家。这件大事也就顺水推舟而既成事实。我多年的努力终于修成正果,在平桥这块土地上,瓜熟蒂落了。


五.一波三折

时间很快来到1975年的11月,我们下乡插队也整整七年了。国家开始落实知识青年政策,分批招工返城。我们因为住在平桥,消息很快就证实:第一次南京计划将在平桥招工 20 余名知青。得到这个消息我赶紧找 Z 领导想办法,无论如何也要搭上这班车,因为我的恋人已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名单第一个就是她。而我大队下放干部家有三个子女符合政策,应照顾走一个,大队又只摊上两个名额。情况非常紧急, Z领导也帮忙跑了一阵,但返回信息说名额太少,他也爱莫能助。我顿时傻眼了,我们已是分分合合多次了,难不成还要继续分开更远的两地,造成新的悲剧吗?


我决定自己去找公社书记,软磨硬缠也不起任何效果。他却用大道理劝我先顾全大局,下次一定考虑放我走。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求助家里。正好我的大姐在家生孩子坐月子期间,借此我还要感谢她不顾身体虚弱硬撑着赶到了公社。


她还是很能说会道的,一片真情也打动了公社书记,满口答应再考虑考虑。但是,公社第二轮讨论我仍然没有通过,真是到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地步了。

我这回是彻底绝望了,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还能向谁倾诉呢?眼看通知体检的时间就要到了,我整天也不去上班,就一个人在公社大院大家的眼皮底下徘徊,从东走到西,再从北走到南,每天就这样走着、走着,嘴里还不断地哼着知青之歌:亲爱的朋友,不要把泪水流,生活从来就是这样,有苦也有忧……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我的反常举动却迎来了新的转机。见我如此疯态,公社夜里又紧急开会,专门讨论了我的问题。据参加会议的人后来讲,书记这回终于说了句公道话:再这样下去,这孩子肯定要得神经病,我们要宁拆一座庙,也不能毁人一桩婚啊!立即有人心领神会,愿意在他蹲点的大队让出一个名额给我,从而一波三折地圆了我苦苦熬了七年的梦。


六.尾声

整整七年的农村生活终于结束了,我与平桥自此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俩也最终走到了一起,像十中到平桥插队的其他九对夫妇一样,破蛹化蝶,结合成一对幸福恩爱的伉俪。


从十七岁初入社会的大小伙子,变成了二十四岁历经风霜的青年;从一无所知的大男孩,成长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我在农村收获了宝贵的人生财富。青春年华在那片贫瘠的黄土地上度过,蹉跎岁月从那艰辛的三部曲中流逝,我的故事也仅仅是千百万知识青年的一个缩影,值得自己深深地怀念和永久的珍藏。


平桥七年的磨练也为我此后进工厂能不断动脑筋创新,成为本单位五百多名知青中的佼佼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从未动手写过什么文章,文学水平更是粗劣和肤浅。只是今年正值知识青年上山下乡50周年的纪念,才匆匆提笔,把那终身难以忘怀的平桥经历一口气写了下来,定名为在农村生产队、大队和公社我所经历的人生三部曲。

2018年1月15日于南京

知青往事:平桥化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知青   淮阴   淮安   拖轮   知识青年   南京   船上   驾照   美文   大队   公社   书记   往事   农村   领导   时间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