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二法则》(加 乔丹.彼得森)读书笔记(九)

《人生十二法则》(加 乔丹.彼得森)读书笔记(九)

别偷走来访者的问题,假设你聆听到的人知道你不知道的事儿。

《人生十二法则》(加 乔丹.彼得森)读书笔记(九)

聆听自己,

聆听与你对话的人,

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

寻求新知,

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心理咨询不是给建议,当你和一个人讲述复杂又糟糕的事情时,如果他要敷衍你,就会给你建议;当你的交流对象想要陶醉于自己智慧的优越性时,他也会给你建议。对方的逻辑是,如果你没有那么愚蠢,就不会面对这些愚蠢的问题。

心理咨询是真诚的对话。真诚对话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在真诚的对话里,大多数时候你是在聆听。聆听就是关注的表现。

当人们被关注的时候,真的会告诉你很多事情,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告诉你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以及打算怎么解决。时有时候也能帮助你解决一些你自己的问题。

有时候,你必须改变理解一切事物的方式,然后才能理解某一件具体的事情。

人们需要表达,因为这与思考密不可分。如果人们不思考,就会盲目地误入歧途。在思考时,人们会对世界进行模拟并且规划自己的行动,然后人们才能搞清楚哪些蠢事是不应该做的,进而避免恶果。这就是思考的意义。

人们认为自己会思考,但事实并非如此。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在进行自我批判,真正的思考如同真正的聆听一样少见。思考就是聆听自己,而这并不容易。要思考,你至少要同时分饰两个角色,而且还要允许他们有分歧。思考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世界观之间的对话。

思考的真正的思考是一件复杂而且要求很高的事情,需要既能清晰地表达,又能审慎、明智地聆听。真正的思考会涉及冲突,所以你要能够忍容冲突。冲突包括谈判和妥协,所以你也要懂得如何讨价还价并给自己做心理建设。

聆听者能在不说话的情况下测试你的表达和想法。聆听者象征着广义的人性,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虽然大多数人并非总是正确,但是通常他们都是对的,如果你说的话能让大多数人都大吃一惊那么,你或许应该重新考虑自己表达的内容。

如果你执意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坚持自己的看法,那么最好有自己的理由,而且是经过充分思考过的理由,否则你的下场可能很糟糕。

除非理由很充分,否则你最好还是跟随大家的选择。当你走在别人开拓的道路上时,至少知道曾有人走过这里,而你偏离既有道路的后果很有可能却是遭遇埋伏在荒野中的强盗和怪兽。这就是前人智慧的重要性所在。

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咨询师之一卡尔.罗杰斯很了解聆听这件事,他写道:“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坚持聆听,总是忍不住要去评价,因为聆听太危险了。聆听的首要要求是勇气,而我们总并不是总具备勇气。”罗杰斯知道聆听可以改变一个人,所以他评论道:“你们有的人以为自己善于聆听,却从未改变过别人。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你们的聆听并不是我所描述的那种聆听。”

经过思考后的总结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我能够真的理解别人在说些什么;第二个好处是能帮助你整合记忆信息。成功的记忆,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原因是什么、未来要避免同样的结果你需要做什么。记忆的目的不是要准确记录过去,而是要帮助你更好地面对未来;第三个好处是避免陷入谬误。

有时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真的理解别人表达的意思。通常这是因为别人也是第一次表述自己的观点,所以难免有钻牛角尖和自相矛盾的可能。

表达和思考在很多时候在于你忘掉了什么,而不是还记得什么。尤其是在讨论死亡或者重病这样十分情绪化的主题时,我们会有选择性地回避一些东西。但是如果要形成清晰的想法,我们需要先完整地讲述整个体验的细节,包括那些看上去多余的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故事的核心,整合因果关系,提炼出故事的中心思想。

如果你能够不带批判地聆听,人们就会坦诚地告诉你他们所有的想法。这些想法可能非常神奇、荒谬或者有趣,因此你们的对话也很少会显得无聊。事实上,你可以以此判断自己的聆听态度,如果你感觉对话无聊,那说明你可能没有在认真聆听。

并非所有对话都是思考,也并非所有聆听都能促进转变,人们说和听的动机各有不同,有些东西会带来适得其反甚至是危险的后果。所以在对话时你要确认你的对话动机。

另外,还有一种看似密切,但是双方都没有在聆听彼此的对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个人都只是趁对方说话时,思考自己接下来要说什么,因为并没有聆听对方,所以说出来的话通常是有失偏颇的。

还有一种对话,参与者会努力为自己的观点赢得立足点,这是争夺支配等级的另一个表现。这种对话通常会越来越意识形态化,而参与者往往也会做三件事。第一是诋毁和嘲笑与自己立场相反的人提出的观点;第二是有选择性地使用有利于自己的证据;第三是用自己的观点来打动其他聆听者。这种对话的目标是让人们支持一种涵盖一切、单一和过度简化的世界观,而不是鼓励人们思考。

在真正有聆听参与的对话里,当一个人在表达时,所有人都会聆听,表达的人有机会严肃地讨论一些不开心甚至悲剧性的事件,而每个人都会抱以同情的回应。这种对话的意义在于,它允许表达者一边讲诉,一边在自己脑海里梳理不开心的经历。

一个心灵需要一座村庄来管理。

人们心理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通过他人反馈来维持复杂自我的正常运转的能力。我们将自己理智无法解决的问题外包给了别人,因此父母的根本职责就是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如果一个人能够被别人接纳,那么他就有条件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里获得反馈。

真诚对话中的同情反馈让表达的人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的故事是重要、值得关注,和可以理解的。

《人生十二法则》(加 乔丹.彼得森)读书笔记(九)

对话还有一种变体----讲课。讲课其实也是一种对话形式,讲师在讲话的同时,受众也在用非语言的方式与他沟通。

除此之外的有些对话则主要是为了展现机制,这类对话虽也有竞争因素,不过目标却是为了做最有趣的演讲者,这样的成就可以让每个参与者都感到开心。我一个朋友诙谐地说过,这类对话的目标就是“要么说真话,要么说笑话”,因为真相和幽默通常是很好的组合。

在和他人进行参与时,规矩只有一条:别做个无聊的人,另外也别在装作讽刺别人的时候,真的在贬低他们。

与聆听相关的最后一类对话,带有共同探索的性质。这类对话需要听和说的人都真心为彼此着想,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表达和整理自己的想法。共同探索通常包括一个复杂且十分重要的主题,每个参与者都要假设自己需要通过学习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坚持已有的立场。这样的对话能让参与者接触高阶的思想,并为生活做最好的准备。

参与这类对话的人需要讨论那些真的被他们用来构建认知和指导行为的想法。他们需要存在于自己的哲学当中,或者说他们不能只是相信某些东西,也需要在生活中去具体实践。另外,他们也需要暂时放下作为人类对秩序的偏好和对混乱的抗拒。

除非你的生活是完美无缺的,否则你已知的东西是不够的。你只有接受这一点,才能够进行哲学层面的对话,才能够在心理上容忍行走于秩序和混乱之间的对话,远离说服、打压或者取悦。要进行这样的对话,你必须尊重对话者的个人经验,假设他们的结论是在努力尝试之后谨慎而又坦诚地得出的结果。你必须相信对话者与你分享的结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你避免犯同样的错误。你也必须沉思,而不是试图取胜。如果你拒绝这样做,那么无疑是在重复自己已有的知识,为自以为是寻求认同。但如果你在对话中沉思,那么就会通过聆听发现他人内心深处于你而言崭新的思想。

你在聆听他人的时候,其实也在聆听自己。

聆听自己,聆听与你对话的人。不局限于已经拥有的知识,不断寻求新知,这才是最大的智慧。

因为这个原因,古希腊德尔菲神谕的女祭司才会对一直追求真理的苏格拉底有至高无上的评价,把苏格拉底称作“世上最有智慧的人”。

《人生十二法则》(加 乔丹.彼得森)读书笔记(九)

真诚对话包括探索、澄清和策略制定。

在真诚的对话里,

大多数时候你是在聆听。

聆听就是关注的表现。

《人生十二法则》(加 乔丹.彼得森)读书笔记(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苏格拉底   都会   参与者   美文   法则   冲突   好处   想法   真诚   反馈   观点   无聊   事情   理由   智慧   记忆   东西   人生   乔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