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禅北禅都是禅,顿悟渐悟都是悟——一种禅宗,两种人生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这是鲁迅先生散文诗《秋夜》中的一句名言。

禅分两支,一支是禅,还有一支也是禅。

南禅北禅都是禅,顿悟渐悟都是悟。

禅宗为什么会分成顿悟渐悟、南禅北禅两个分支?何以会出现南能(慧能)北秀(神秀)两个派别?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简言之,南禅顿悟说从“性相近”入手,北禅渐悟说从“习相远”入手。

顿悟重修“性”得悟,渐悟重修“习”得悟。

顿悟重瞬间得悟,渐悟重逐步得悟。

顿悟重心传,渐悟重文化。

南禅北禅都是禅,顿悟渐悟都是悟——一种禅宗,两种人生

一种禅宗,两种人生——顿悟渐悟对应着两种频道。

但分中有合,合中有分。

顿悟说悟,依然不离日常;渐悟说悟,依然不离自心。

其实,渐悟讲过程,顿悟重契机。虽然快慢有别,根器有别,但顿悟渐悟,都不离道。

比如从教育角度来看,因禀赋不同,有的学生学得快,有的学生学得慢。

佛学称之为利根与钝根,或下根与上根。

钝根下根者,根器差,传授以顿法,则是对牛弹琴。

利根上根者,根器好,传授以渐法,则是隔靴搔痒。

好一些的学生教与学都快,差一些的学生教与学都慢。

顿悟渐悟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离于道,殊途同归。

从史实来看,北禅有其历史使命。就是继续推行四祖、五祖所形成的东山之法(即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文字化、方法化),进而通过文教推广禅宗。由此能养成身心好习惯,从而功到自然成,逐步悟道。

事实上,弘忍也十分器重神秀,赞叹神秀: "东山之法,尽在秀矣"。其实神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依然植根于“日常即道”。对于纠正人的坏习惯、时时不离道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实践意义。

而慧能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则是更为彻底地回归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南禅北禅都是禅,顿悟渐悟都是悟——一种禅宗,两种人生

这让我们想到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记载的望梅止渴故事——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怎么说呢?

对于功利化的常人来说,似乎“渐悟”好比远水难解近渴;“顿悟”好比望梅止渴——想到前路有“梅”,马上止渴。

用现代的话来说——虽然并不准确——渐悟有些像站站停的公交车,顿悟有些像一站直达的快车。


南禅北禅都是禅,顿悟渐悟都是悟——一种禅宗,两种人生

而其实,如若社会道德不能进步,知行不能合一,无论“渐悟”“顿悟”都是纸上谈兵,都是弃之如履。关键在于人们能不能远离道德“杂音”,在不在“频道”上。

南禅北禅都是禅,渐悟顿悟都是悟。

人不离悟。悟不离道。

人生的过程本身就是渐悟。而对于所谓的一般根器,顿悟最多也只是渐悟中小小的顿悟而已。

不过,人的智慧能站位于顿悟。

要知道,“渐悟”重在“好习惯成自然”,“顿悟”重在“取法乎上”——

“乘此得及前源”。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欢迎交流,欢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6

标签:禅宗   慧能   梅林   取法乎上   不立文字   东山   心传   功到自然成   望梅止渴   别传   枣树   美文   日常   道德   习惯   人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