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人生而平等,中国的文化观念是——人生而为大,站位非常高

人生而平等,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

而相对于人生而平等,中国文化的观念是:人生而为大——站位是非常高的。

你或许会有些疑问,这个说法是不是有些夸张呢?

其实一点也不夸张。看看道德经就知道了;看看民间的信奉情况就知道了。

人生而为大,主要有两层意思:

一是人是宇宙“四大”之一;

二是人生而为大是高层次的生而平等。

怎么说呢?


相对于人生而平等,中国的文化观念是——人生而为大,站位非常高

首先,人是四大之一,与天、地、道同为四大。

道德经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话说得简单明了,就是人虽然在宇宙中看似渺小,但实际上是与天、地、道等量齐观的“大者”之一。天、地、道之于人,不是大小关系,不是高低关系,更不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

原因就是天人合一、天人本一,天道即人道,人道即天道。

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传说故事,都是讲人具有伟大的精神和力量。人自具伟力,不迷鬼神不信邪,敢于和命运抗争,也体现了中国文化精神中的“四大”观念。

常言说的人命关天,传说中的地上一个人,天上一颗星(人和天上的星星有对应关系,特别是伟大的人物),其实都和这种文化观念息息相通。

相对于人生而平等,中国的文化观念是——人生而为大,站位非常高


其次,人生而为大是高层次的生而平等,即因为同处大的层次而平等。

人不是因为作为一般的动物或稍微高级一点的灵长类而平等,不是简单地因为生而为“人”而平等,而是因为同为在大的层面上而平等。

人与人之间是智慧同类,人与自然之间是天人本一,都是平等的关系。

中国古代诸如老子孔子从来没有主张拜神,造神拜神是后世所谓道教儒教“枝枝叶叶”们的事情。孔子主张礼教,但也不是拜神,而是敬天事人,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敬天就是尊重天、地和大道,事人就是为人做事,为人服务,为社会工作。

具体来说,事人就是仁,仁者爱人——人是平等的,是互相爱护、支持、服务的关系,就是孔子所说的“我欲仁斯仁仁至矣”,就像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相对于人生而平等,中国的文化观念是——人生而为大,站位非常高


第三,老百姓对神佛的态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多是选择性地拜神拜佛。

中国老百姓即使是参神拜佛,也多是功利性多过敬畏感。临时抱佛脚的多,东拜西拜到处拜的多,不是以某一神袛为中心,而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需要什么就选择性、目的性地拜什么神,想要孩子就拜送子观音,想要发财就拜财神,中国敬的神大大小小、五花八门。好比什么东西多了就“不值钱”了,什么都是神了,也就那么回事了,即神多了就不神了。

换句话说,像佛像神像一样,神佛的地位很高,但是人和神佛有些相对平视,似乎是因为“距离”很“遥远”,但实际上是对人自身的尊崇,更重视人自身现实现世的需要。


相对于人生而平等,中国的文化观念是——人生而为大,站位非常高


尽管人生而为大,中国道的哲学最大的特点是辩证统一,人生而为大并不是说妄自尊大,并不是说天生高明,并不是说天生就拥有特别值得骄傲的资本。

而是要求人小与大的统一,渺小与伟大的统一,并且更重要的是,强调处于柔,处于静,处于低,处于“谷”,处于不争,处于无为,处于天人和谐,甚至处于众人之所“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特别是在当代,人类不能不知敬畏,无视天地自然,无视“大道”,无视“他者”,要摆正人与天地自然的关系,人与道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人需要尊重天地自然,更加重视道德,不能盲目自大,不能目中无人,目中无他,特别要格外警惕人心的膨胀,防范私欲的泛滥。

人需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回到天人和谐的状态中,从而提升人的智慧层次,升格人类社会的文明层次。


生命本悟,快乐本心。

天人本一,智慧本光。

经行天下光未央原创作品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儒教   伟力   道德经   平等   孔子   观念   人生   站位   选择性   天人   敬畏   美文   中国   层次   智慧   自然   关系   天地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