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宝庭:扛玉米的孩子

曹宝庭:扛玉米的孩子

听了大半辈子别人的故事,我也想让你们听听关于我有欢乐、有忧愁、有悲伤等等的故事。从小就生长在农村,种过地、担过水、打过土仗也捉过泥鳅等等。

那是一个秋收季节的周末,又到了农忙的时候。母亲仍照往常一样黑天打盹(天未亮的样子)的就出去了。喜欢睡懒觉的我,不到太阳从正午升起,不到强烈的光透过农村那种用纸糊的窗户照在我的脸上是不会起的。

每次醒来都习惯了用手去摸摸旁边母亲的被窝,这天早上仍旧伸过手去,同样没有摸到母亲,摸到的是早已冰凉的被窝。“妈—妈哎—”很显然母亲又不在,家里又剩下孤独的自己。之前在老家,母亲经常早早出去在山上给羊割苜蓿。现在搬家了,母亲经常早早去的是地里。

泡方便面、干馍馍、面人人是母亲的干粮,也是我早已习惯了的午饭,这些也都是用来垫肚子的。早点从小都没那习惯,一直到现在也是如此。自从搬到灰昌沟,母亲就一直种着别人家的空地,在租的房子院里也种些杂草。家里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靠着卖菜水,那时的父母,一边在外受苦,一边在地里劳作。人生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说不尽的辛酸,流不尽的泪水。生活很普通、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

晌午时,母亲担着两筐金套薯回来了。“庭子,起来么”母亲的声音总是那么温和,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们的那种爱就是关心着子女的身体,细致入微的呵护自己的孩子。我连忙跑出去看母亲,“饿么?”“不,早上起来吃大了一点。”母亲说过是怕我饿才回来的,我给母亲晾了一碗水,就帮着把灶火烧着了。母亲则是剥玉米皮准备煮玉米。母亲一惯是用温水泡旧饭,然后出去受苦,到如今,落下了一身病。

曹宝庭:扛玉米的孩子

午饭后不久,母亲便又要去地里扳玉米、砍玉米杆子。那时候看着父母受苦心里很不是滋味,到现在还是如此……母亲刚走出门便被我叫住了,我穿上之前专门为我纳的布鞋跑到母亲身边说“妈,我跟你个来。”我知道母亲虽然嘴上答应了,但心里其实不想让我跟的。母亲担着两个筐子,我拿了家里的小面袋子。家里离种的地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就是路不好走。来到地里,映入眼帘的是一堆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和被砍倒的玉米杆子。母亲嫌地冰坐到玉米杆子上,将两个筐放到身前,在砍到的玉米杆子上把玉米棒子扳下来放到里面去。此时的我,东瞅瞅、西瞭扫,然后又跑到玉米林里把杆子拦腰踢倒,不一会儿,又把捡来一根杆子当金箍棒,地里传出了我打妖怪的声音,乱蹦乱跳的,逗笑了没牙、弯腰驼背的老奶奶。或许这是一个农村孩子儿时的童心吧,如今想来,难免会有些怀念。

曹宝庭:扛玉米的孩子

等到我回去看母亲时,两个筐子已经被金套薯占满。赶忙扔掉了被我打断的杆子,开始用我的面袋子装,小手一个一个往里扔,看着筐子里的玉米没了母亲可以少拿点把自己逗笑了。母亲此时也笑着说“哎呀!灰小子,多兰么能拿动了?”我呢,非要逞能用双手使了吃奶劲都没抱起来,只好又把袋子里的往筐里放。把两个筐子里的均匀了一下,我抱着半袋子玉米摇摇晃晃走在母亲前面,不一会儿就累了,手上没力气直接扔到了地上。母亲让我坐一阵子,自己先走了。我坐在装玉米袋子上,想着如何能搬回去,见到过父亲用肩膀扛过,我起身将袋口挽住一只握住,用力往肩膀上甩,不料用力过度了直接顺着后背掉下去了。嘴上还骂着“他奶奶的”又把袋子放到土疙瘩上,蹲下来背靠着面袋子用后背和肩膀扛。一手学着父亲叉腰,一手揪着袋口,小短腿跑了起来。等我到家时,母亲坐在地上已经抽完了一根烟,母亲让我到房扁上去,她给我递然后我把玉米棒子倒在房扁上晒。靠着熟练的扛法,为了让母亲少跑几趟我加快了步伐,跑完两次就坐到石墩上休息等母亲给我递。一下午的时光,虽累但也值得。当我扛着玉米在小学同学家房背后休息时,“婷婷--”是我的姐姐在叫我,她们从城里念书回来了,我“噢--”了一声就扛起袋子跑回家去,父亲接我的三个姐姐回来了,还买了好吃的。晚上自家人吃饭时,母亲给父亲和姐姐们说“庭子今儿可顶了大事了吧。”我们都笑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先苦后甜吧。

人生风华一路走来,一路奔波,有艰辛,有等待,有收获,更有幸福。


曹宝庭:扛玉米的孩子


作者简介

曹宝庭,又名曹文,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人,现在西安外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榆林市   玉米   筐子   玉米棒子   逗笑   杆子   袋子   美文   家里   父亲   姐姐   母亲   父母   习惯   现实   两个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