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佰安|:红薯面饸络

饸络,现在有很多人都吃过,钟爱者大有人在。而对于红薯面饸络,吃过的人就不多了,然而对于老家岩峪沟人来说并不陌生,特别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岩峪沟人,那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岩峪沟是秦岭山中的一个小山沟,平整土地即使是小块的也都很有数,更谈不上水浇地。其绝大部分都是坡坡地,种植主要农作物都欠收,只有种红薯倒是相对的对路。因为土是沙沙土,种出来的红薯又干又面,一蒸出锅红薯皮自然炸开,呈粉红色,艳丽无比,故而在整个夜村区范围内是很有名的。

金佰安|:红薯面饸络

我在农村劳动时,干完活收工回家,总是急得连手都来不及洗就拿一个大洋碗(搪瓷碗)来,将母亲蒸在大锅里的红薯捡起满满一碗坐在前屋的门阚(门槛)上一口气咥饱。由于那红薯都干面干面的,吃起来有时竟伸长脖子“哽哽”着咽不下去。好在随后喝上一大碗稀糊汤,就汤足饭饱酷似神仙了。

其实,对于岩峪沟人来说,蒸红薯吃只是最简单的一种,当然还有煮红薯、炒红薯等多种吃法,只不过做起来比较麻烦罢了。

岩峪沟人将地里挖的红薯背回家之后,最发愁的一件事就是储藏。各家的地窖里只能放很少的一部分,即使放得不算多但因通风不好也会使得窖热而出现黑斑病,也或许因照顾不到而烂掉。所以收回家后就得及时将部分红薯作进一步地处理:人们从众多的红薯中挑出最小的部分蒸熟后晒干供开春后煮着吃,其绝大部分要切成片晒干以便于储存。那段时间岩峪沟里家家都晒起了红薯片子,房顶上,房檐里以及凡是能摆放的地方到处都摆满了红薯片子。实在没地方晒了,人们就将搽好的红薯片挑到附近的地里去掰开晒。我们金庄子的人家大多都前往附近的五亩地、六亩地及庄子后面的“坟绊里”去摆。原因在于我们地处阴坡,这几个地方不但近还能较多地见到太阳,干得能较快一些。

金佰安|:红薯面饸络

红薯片子摆到地里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了,还要随时注意天气的变化,细心的人等几天还要去给红薯片子“翻个身”,这样干的会更快一些能够及时收存,以免被雨水浸泡。如果预感到可能有雨,人们就会及时突击捡拾回来,等彻底干透之后,才可装包或者入柜保存起来。

有了闲暇时间,人们会将红薯片子拿去碾子场的碾坊里去加工碾碎,然后再将其拿去露天磨子上套牛磨成面。套牛磨成面说起来简单,但具体干这些活可是极为麻烦的。首先要将长时间不用的磨子打扫干净,随后舀出一些碾碎的红薯片颗粒铺在磨膛里,这是为了防止磨子开始转动时对上、下磨面造成伤害。等和好磨扇、从牛圈中拉出牛套在磨杠上,才放心地绑好“挺杆子”,再用“牛安眼”蒙上牛的眼睛,这才完成套牛的全部动作,可以放心地“骐怠、骐怠”吆着牛进入磨面程序了。磨红薯面和磨别的粮食一样并不复杂,可气的是红薯面轻,到处乱飞,等上一晌磨子,自己就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红薯面人”了。

金佰安|:红薯面饸络

磨回的红薯面可以做拌汤吃,红薯面做成的拌汤尽管有点黑,但是很光滑还有点甜丝丝的感觉,并不难吃;可以做“雪里片子”吃,就是将红薯面和成面团,随后揉成圆条,最后等锅里水烧开后切成小片片下到锅里,煮几开后加上调料吃;还可以蒸成馍吃,如果条件稍好一点还可以和白面配合蒸成白黑相间的紫卷吃;最最复杂的当属做红薯面饸络吃了。

在我们岩峪沟,只开始只有一个饸络牀子,记不起到底是谁家的。这饸络牀子就是在下面一根较粗的原木上掏出一个圆洞,圆洞的底部用一块钻有无数小孔的铁片固定死,与之对等的是上面再做一根原木压杆,压杆中段设置连接一截与下面圆洞配套的木柱。操作时将蒸熟的红薯面窝窝头放入圆洞中,然后两厢挤压,红薯面窝窝头被挤压得从洞底小孔流出就成了细细的面条一般的饸络。

金佰安|:红薯面饸络

可想而知,一个山沟只一个饸络牀子,吃一顿饸络最困难的就是找这个饸络牀子了。这得提前几天就打听这一段时间那一片人家吃过饸络,饸络牀子应该在谁家放着。所以经常会见到有人扛着饸络牀子在通往前坡、鳖盖凹、阳坡、鞍子梁及金庄子的山路上行走。一旦靠实饸络牀子能抡到金庄子了,我们家就开始蒸红薯窝窝头。等扛来了饸络牀子,我们就将饸络牀子绑在前屋的门阚上,然后端出蒸好的红薯窝窝头或整块或半块、半块的放进饸络牀子的圆洞中。这时负责抱上面压杆的、下面转“井盖子”的,都“严阵以待”,“各负其责”,所有人都手忙脚乱,个个踊跃争先,演出了一部紧张有序的压饸络的交响曲。

金佰安|:红薯面饸络

因为找一次饸络牀子很不容易,我们家往往一次要压满满两、三“井盖子”饸络,好几天才能吃完。较其他红薯面成品的吃法,这饸络算是最高档次的吃法了,它可以干拌就热吃,可以凉调着吃,可以炒着吃,更多地是加热汤后混合着吃。那时候能吃上红薯面饸络,对我们来说就是美味佳肴,就是过节,一年中难得吃上几次,其珍惜程度可想而知。

离开老家岩峪沟几十年了,我曾吃过各种饸络,其中包括最有名的渭南南七荞面饸络、有名的蓝田荞面饸络等。但永远难以尝到当年在岩峪沟吃老家红薯面饸络那种味道了,因为那种独有的特殊味道是刻在心底里的,是一闭上眼睛就能感觉得到的。

现在每每在外吃起油花四溢的饸络,我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当年在老家岩峪沟到处找饸络牀子的情景,想起全家动员压饸络以及大家伙儿团聚在一起吃饸络的情景……

好想啊,真的好想能再吃一碗当年岩峪沟那冒着热气的红薯面饸


金佰安|:红薯面饸络

作者简介:金佰安,笔名尚舟。生于1954年3月,商州区夜村镇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商洛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会员。历任教师、纪委办公室副主任、纪律检查科长、纪检监察部部长等职,二零一五年退休。喜欢交友,爱好文学。长期在中国第十冶金建设公司工作。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纪检监察报》,散文《南爪花煎饼》、《妻子爱唠叨》发表于《首钢日报》。先后在《二建通讯》《中国十冶》等杂志发表文章数十篇。著有百万余字的散文集《走出岩峪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红薯   切成   窝窝头   磨子   小孔   井盖   山沟   原木   吃法   庄子   美文   中国   老家   片子   当年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