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第31天《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从与自己相处开始


读书打卡第31天《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从与自己相处开始

01有过创伤体验的人,该如何建立正常的亲密关系

有些经历过分离创伤的人,一旦在亲密关系中发现对方好像要离开他,就会直接切断这种亲密关系,抢先离开对方。

如果总把自己看成受害者,就会把所有人都当成施害者,也就是说,只要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或曾经是受害者,人们就会在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中把对方当成可能伤害自己的人,拼命寻找对方伤害自己的迹象。那么,这种受害者心理是怎么形成的呢?

幼年创伤性体验

一个人如果在成长过程中经常被母亲忽略,就可能对被忽略的感觉特别敏感。在亲密关系中,一旦发现对方不经意间忽略了自己,或是没有做出积极的回应,其内心就会产生特别强烈的恐惧或愤怒。

在亲密关系中,若对方表现出不屑、冷漠、嫌弃或否定,这个人就会表现出暴怒的状态,那种暴怒状态会让其感觉自己拥有了强大的力量和掌控感。其实,这种暴怒背后是一种无力感,或者说是深深的挫败感。

在成长期间得不到足够的关注也属于创伤性体验。有过上述创伤性体验的人,成年后都有可能在亲密关系中去寻求幼年未被满足的一切。

几个认知偏差

第一,要明确对方的情绪与我们有关,但并非全部由我们引发。

第二,要明确我们有时会在亲密关系中寻找一种融合的感觉。

第三,要明确自我价值感偏低完全是另外一种状态。

建立正常亲密关系的技巧

第一,在和对方建立亲密关系时,不妨把自己的恐惧告诉对方。

第二,尝试和对方分享秘密。

第三,要能主动且非常自然地表达自己的诉求。

如果内心总担心别人会伤害自己,就会时刻在他人面前表现得惴惴不安、小心翼翼,这样,让你害怕的事情反而极有可能发生。

读书打卡第31天《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从与自己相处开始

02内心孤独动人怎样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

孤独与愤怒

你们伤害了我,所以我不想再理你们,我想走自己的路,虽然走得倔强又辛苦,但我就是要这样走给你们看;现在周围的世界都与我无关,对我来说,这原本也不是一个多好的世界,里面有很多对我的负面评价;这个世界让我很受伤、很失落,让我的内心十分孤独。

什么是依赖,什么是独立人格

所谓依赖就是一个人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他人就应该直接给其想要的一切。无论精神上的依赖还是生活上的依赖,都是这种感觉。

一个人在生活上如此依赖别人,就会对生活缺乏责任感,不愿意对生活、对与他人的关系付出任何努力或发挥任何作用。

还有一种精神上的依赖,就是我的一切都来自别人的认同和肯定,假如没有外界的认可,就认为自己一无所有甚至一无是处。

简单说来,独立人格就是我知道自己是谁,能做什么,明白每个人生命中都有自己要做的功课,我的功课只能由我自己完成,其他人只能帮我,不能替代我。

我们为什么会“否定式自恋”

有时,人会特别自怜,觉得自己非常孤独,然后就会倔强地独行,认为其他人都靠不住,一切都要由自己承担。

自恋分为两种:一种是纯粹的自恋,另一种是否定式或否认式自恋。后者类似于“过分谦虚就等于骄傲”:别人给我一些赞扬或鼓励,我总要否定;我只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而排斥外界一切声音。一旦陷入这种否定式或否认式自恋,人就很容易变得极度自恋。

✭建立正常人际关系的几个切入点

第一,要明白每个人都不完美,但不完美的自己同样能被别人接

第二,如果发现自己内心特别想依赖别人,就告诉自己:作为成年人,我完全可以对自己负责,生活和生命都是我自己的,即使没人帮忙,我也能很好地掌控自己。

第三,如果发现一切自我价值都来自别人的评价,那就要多进行自我评价,努力认清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第四,要破除内心对别人的不合理期待。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核心信念,如果不能将其打破,就会对别人的评价、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和态度特别敏感,就会把别人都当成坏人,不愿和他们交往。

尝试拓展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重要表现。只有成为对自己负责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成年人和精神上独立的人。别人只能是你人生道路上的辅助,让你的生命更加完整、丰满而已。

读书打卡第31天《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从与自己相处开始

03“不愿意承认自己好”是一种可怕的人生模式

✭“否定式自恋”与核心自我价值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自恋的维度中,对其他人漠不关心,只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方式、看法、表情感兴趣,在和他人建立的关系时,就不可能有另外一种关系维度,也就是客体关系维度。而只有在客体关系维度中,才能真正与他人连接。

在人际交往中,很多人喜欢讨好、取悦别人,或经常责怪自己,或不断强调自己对他人的付出。这些做法都是因为他们的核心价值比较低。一个人如果核心价值比较低,就会寻求一种深层策略,尽可能让周围的人都对自己满意,或者为周围的人提供更多价值。

任何人在她的处境中,都会认为别人对她提出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并且认为如果满足不了别人的要求就可能受到一些惩罚,比如被人忽略或抛弃,这是相当可怕的。

✭自我封闭状态和“侵入性体验”

对一个婴儿来说,如果其他人尤其是妈妈能积极满足他的需要,那这个世界就是安全的,婴儿就能体验安全感。可是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不断被大人要求做各种事,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一个不断索取的世界。

人际关系根本无法滋养一个人的成长,于是,他们在人际关系中一再退缩,与其他人隔离开。就这样,人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过度保护自己,然后变得越来越自恋。处在这种封闭的自恋状态中的人,讲话时突然被打断或突然得到别人的赞美,对他来说其实是一种侵入性体验。

无论别人说了什么,都会在刹那间与自己建立一种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可能只是暂时的,却会让人不知所措,因为他的自我封闭状态被对方打破了。

✭“妈妈”的内化

如果一个人内心非常孤单,就会特别渴望与人建立某种连接。如果人感到特别无助,就会非常渴望能依赖别人。因此,他们会依赖妈妈,依赖妈妈的评价及妈妈对待他们的方式,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由妈妈发表看法,做出评判,提供指导。

为了维持这种忠诚,他们甚至会在一些事情做得很顺利时故意搞砸,重新把自己变成妈妈眼中那个糟糕的自己。

✭不愿意承认自己好的困境几个建议

第一,先来看看这种困境的形成与自己的哪些成长经历有关。不必建立这样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认为凡事不是我的错,就一定是别人的错。不必理会是谁的错,毕竟事情都已经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好了。无论别人是否有错,我们只要知道不是自己的错就好了。

第二,有了上述认知后,再来问问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先问问自己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知道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才能将其变成一种信念。从而成为更好的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

第三,不要理会在与父母脱离上述关系时产生的背叛感与愧疚感。我们最终会意识到自己是在与一种关系,或者与自己内在那个还没长大的“孩子”做小小的告别。告别时一定会有一些失落和悲伤,这是非常自然的情感反应。

第四,要和周围的人建立一种真实的连接。要和别人建立一种真实的连接,那么从一开始向别人表达自己、说出自己的感受时,就要尝试不去关注对方的评价和表情。

第五,可以做一种简单的镜像练习。我们不必评价自己,可以试着告诉镜子里的自己:我能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在那样一种环境中成长起来,还能走到今天,我付出了很大努力。只要看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就行了,至于结果或做出这些努力产生的影响,都可以暂时不去理会。

读书打卡第31天《在人际关系中成长》从与自己相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人际关系   定式   维度   暴怒   这个世界   受害者   美文   创伤   内心   孤独   核心   状态   努力   评价   妈妈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