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打卡第29天《学会写作》行文逻辑


读书打卡第29天《学会写作》行文逻辑

01把重要的话放在开头说

好的开头,要么开宗明义,带领读者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内容;要么提纲挈领,层层递进展现文章的内容框架;

文章的开头有几个作用。首先,它是一篇文章的脸面,文章好不好看开头就能知道个大概。文章的语言风格、逻辑、立意都会体现在开头的文字里;其次,开头是一篇文章的起始,一般开头是个引子,要引出接下来要展开的话题;再次,开头是一篇文章的统领,就好像打仗时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开头决定着文章内容的方向;最后,开头往往埋伏着一篇文章最大的未解之谜,等待着读者在下面层层深入揭开谜底。

绕着重要的话要放在开头说这个原则,有一些常用的开头方法:

一、故事开头

讲故事是最容易吸引读者注意力的方法,好的故事不但可以抓人眼球,而且可以在开头就设置好出场人物和矛盾冲突的线索,为接下来的内容做铺垫。

其实,不只在小说、剧本这种虚构创作中可以用故事开头,很多文章,为了拉近跟读者的关系,也习惯在开头讲个小故事,引人思考,也把读者带进呈现的情境中去。

文章以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小故事开头,会显得有亲和力。

二、总结开头

如何写总结式开头呢?所谓总结式开头,也有人称为“金句”式开头。金句就是有闪光点的句子,也是朗朗上口的句子。

总结开头就是在文章的最开始,开门见山地给出见解和结论,让读者知道文章的立场和主旨。然后在接下来的段落里,像剥洋葱一样,一层一层展开,解释清楚。

对于读者来说,先看到结论,好奇心被调动起来,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就容易沿着作者的分析层层剥茧抽丝。一般总结式开头的行为框架是先结论后原因,先全局后细节,先结果后过程。

三、悬疑开头

很多的开头会呈现破碎的结构——包括当时事件中的某个场景、站在现在对过去某个时间的假设或者是当事人在某一刻的体验。

比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下的第一句话就是:“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个开头很巧妙地打乱了时间的顺序,从现在看将要发生的事。

四、自然叙述开头

自然叙述式的窍门是捕捉细微的情感。对于初学者来说,有三个模板可以套用:第一种是人称模板,我你他三个人称+感受。第二种叫托物言志,看似写风景,其实有深意。第三种叫对话模板,看似自言自语,实际上是思考对话。

读书打卡第29天《学会写作》行文逻辑

未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呈现在每个人面前的内容会越来越多,相应地,每个人用来阅读一篇文章的时间会更短,如果不能在开头就牢牢抓住读者,再好的内容都展现不出来。这也就要求写作者要把重要的话放在开头说,让读者一目了然,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致。

02让松散的材料连贯起来。

好的文章像带着读者爬山,起起伏伏,错落有致,有引人入胜的叙述,有思维缜密的推理,有慷慨激昂的抒情,有一锤定音的总结,这一切就像带着读者经历了一场文字构建的奇妙。如何保证文章内在逻辑的完整性呢?最常见的就是列提纲法。在动笔前想好文章的结构和呼应关系。

一、语言连贯

一篇文章往往不只用到一种写作技巧,叙事、议论、评论,甚至虚构、感慨也许会同时出现在一篇文章里。

比如,张嘉佳的小说《摆渡人》中大部分是叙事,讲了主人公的故事,但也有“我是个摆渡人,他在岸这边落水了,我要把他送到河那岸去”的归纳;有“愿做个逗号,待在你脚边”的感慨,也有“但你有自己的朗读者,而我只是个摆渡人”的总结。一篇文章里头,结合了多种写作手法。

文章可以用到多种表达,可以由故事偏离出去发感慨,甚至跳脱出去讲另外一件事,但所有表达的意思要连贯,不管跳出去多远,最后一定要回归到主线。

二、结构连贯

写作时,为了讲述一个复杂话题,人们会搭建文章的内部结构。文章分层是为了看清作者是怎么把零散的内容合并成一个整体的。表述的内容一环扣一环,所以作者写起来很自然,读者读起来也很流畅。

三、形式连贯

写作时,为了更好地表达语意,写作者可以设计很多特殊的形式让文章更像一个整体。比如,文章中要引入某种表现形式,但限于篇幅又不可能整篇引用,那就可以做成“附录”或者“索引”的形式,只在文中提及,但并不全文展示,有需要的人可以在文后找到。写总结时需要提供各种材料文件,以摘要、大纲的形式展现出来。

四、引用连贯

解决引用连贯性问题还是需要回到文章逻辑这个最基本的概念上来。一篇文章不是拼凑一些资料、汇总一些表格和数据,而是要有一个整体的纲领,就像开篇提到的写作提纲。要把握引用资料的价值,在引用数据、资料的前后增加一些连贯性的词语,保证引用连贯性。

读书打卡第29天《学会写作》行文逻辑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上面提示的几种方法,还要不断通读之前写过的文字,反复琢磨提纲,边写边调整。其实,即使对于专业的文字工作者,要想一次就实现大型文章的完整性,也是不容易的。

03把孤立的内容变成整体

文章结构是为了构建文章内容之间的合理关系,把孤立的内容变成整体,简单来说就是找到贯穿文章内容的主线。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有一以贯之的价值观,要有层层递进的推理,还要有前后一致的写作目标。

如何避免文章的局部肿胀呢,可以使用下面这个反肿胀练习法。在写作前,先规划好文章每一部分的比例,搞清重点和非重点部分的分配。

一、局部肿胀

举个例子,韩国有一部电影,说的是人类被丧尸攻击的故事。故事里出场人物很多,情节也比较复杂,但是经过编剧的设计,故事紧凑又不失细节。

开篇的10%说了主人公石宇和女儿秀安的背景。10%的比例,交代清楚了情况,也营造了一种紧张、压抑的气氛。

中间20%是他们在火车上遇见的人,摔跤手和怀孕的妻子,棒球队的年轻人,还有客运巴士公司的常务理事。通过短暂的交流,彼此有理解也有敌对。20%的比重顾及每个在接下来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也刚好把人物的冲突展开。

接下来50%,剧本的重点放在了丧尸与人的交锋上。大家逃命,跟丧尸搏斗,不断沦陷。在这个过程中,人性开始展露,有的人只顾自己,有的人顾及大家。在人和丧尸之间、人和人之间,丧尸和丧尸之间,戏剧冲突得以展开。

最后20%是结尾。人一个个死去,亲情、人性、生命、信任,这些抽象的概念在故事设定的情境里一遍遍被拷问。剧本在最后的节奏变慢了,20%的篇幅里,留下了供人反思的空间。

二、顾此失彼

顾此失彼是因为观点混乱,前面讲一个意思,到后面自己推翻自己。或者前面有一个重点,写到后面写成了另外一个重点。

写文章需要在动笔前就有整体的逻辑,不能一边想一边写,这样很容易不断否定自己的观点,造成前后不一致。

如何避免顾此失彼呢,大家可以使用下面这个核心观点练习法。在写作前,一定要先想好自己的观点,围绕着核心观点写,要相信自己的观点,并不断提醒自己。

读书打卡第29天《学会写作》行文逻辑

图片来源《学会写作》

三、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表现为只呈现跟主题相关的内容,却没有推理过程。写作中,我们不能相信理所当然的推理,一定要找出材料跟结论的联系。

写文章很忌讳理所当然的推论,如果别人觉得你的推理没有根据,就会质疑你的结论,整个文章就会站不住脚。

四、跑题万里

常见偏离主题的方式归纳起来有:流水账式跑题、核心不明式跑题、跳跃式跑题和多中心式跑。流水账式跑题表现为叙述太散没中心,看起来所有的内容都罗列了,但是别人读起来却抓不住要点。核心不明式跑题表现为内容太散没中心,看起来每个部分都是有逻辑的,但是凑成一篇文章却没有了逻辑。

跳跃式跑题表现为写作中心的偏移,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因为某个部分提到了同学,又开始说同学这几年的发展,就完全偏移了之前营造的回忆、思念、感伤的文章调性。

多中心式跑题表现为文章呈现出多个中心,写作中,如果担心跑题,就在最开始限定关键词,找到关键词,死死抓住不放,把问题说透。

以下有三种方法,它们可以帮助写作者快速理好思路,找出合理搭建文章结构的方法:

中心原则法

写作一定有中心,中心有时候也叫作写作的“点”。写人物,人物性格,甚至人物性格的某一方面是点;描述事物,事物的某个特性或者某个局部细节是点;写评论,某一个观点,或者对某一个观点的解读是点,抓住这个点延伸分支,文章就会很有说服力;写小说或者故事,人物潜在的戏剧冲突是点,围绕这个点反复强调、放大,就会制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段落。

统一原则法

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要实现整体效果,需要有三个统一,分别是观点统一,主题统一,文风统一。观点统一很简单,就是不能前后矛盾;主题统一就是在讲清楚一件事之前不轻易跳转到另外一件事;文风统一就是表述要有连贯性,让读者更容易接受你通过语言所呈现出来的词语逻辑。

配套原则法

比如,“例子+结论”式逻辑结构,前面讲例子,后面要有归纳总结;比如“故事+升华”式逻辑结构,前面讲故事,后面要通过感悟实现升华;比如,“伏线+抒情”式逻辑结构,前面所有的叙事都暗藏着某种情绪,最后挑明感情点,抒发情绪。逻辑结构展示了快速理顺文章结构的套路——如果前半部分是展示,后半部分就要有专门的内容做配套。

读书打卡第29天《学会写作》行文逻辑

快速理顺结构逻辑的三步法:中心原则法、统一原则法、配套原则法。

04让所有的铺垫为结尾服务

从写作逻辑上来看,有一句话可以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关系,那就是——所有的铺垫都是为结尾服务的。文章的开头也好,中心内容也好,叙事逻辑也好,都不是简单的陈列,前面的所有设置,最后都是为了结尾服务的。

为什么结尾那么重要呢?这就涉及人们阅读和认知的习惯,在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上,文章所有的内容、铺垫都是为结尾服务的。结尾可能是结论、可能是开放式的问题、可能是抒发某种感情、可能是提出问题,也可能是回顾汇总,不管是上述哪种形式,结尾都是在前面有了大量铺垫之后,自然而然的产物。

根据结尾的形式和结尾与前面内容的呼应方式,推荐常用的几种结尾方法。

✬恍然大悟式结尾

恍然大悟式结尾在内容上会让人大吃一惊,但是在逻辑上却是完整的闭环,也就是说,所有的铺垫都是为了读者最后的“哇”的一下,所以这种形式不只可以应用在写小说、写故事里,还可以应用在所有需要最后揭示谜底的文章中。

✬开放式结尾

开放式结尾是一种结尾的逻辑,它在前面呈现出所有的事实、感受、冲突,最后不给出结论,突然收尾,留给读者一个不完整的结局。这种做法有时候会让人不快,觉得文章不完整,但大多数时候会让人陷入思考,主动卷入文章中去,让人觉得意味深长。

✬揭秘式结尾

常见的揭秘式结尾包括人物身份揭秘比如一直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最后才公开这个人的身份)、情节揭秘(安排一个不合逻辑的情节,最后解释为什么)、逻辑揭秘(故意在开头讲出匪夷所思的结论,最后解释)等。揭秘式结尾的好处,它会给人一种意料之外的惊喜,而且因为往往揭秘式结尾一般都极富故事性,所以文章可读性也比较强,最后秘密公开,推动文章结局到达最高潮。

✬场景式结尾

一般文章的结尾都是结论或者抒发最激昂的感情,但也有文章采用故事或者场景式结尾。比如,写人物的文章,最后不去总结人物的优缺点,而是呈现一个人物工作或者生活的场景,将读者带入人物实际生活的环境里;写事件的文章,最后不是展望或者感慨,而是截取一个事物的小片段,再现事物的风貌。这种以有画面感的语言做结尾的方法最近被广泛地采用,因为这种结尾既能给读者留下思考,也比较平易近人,让人容易接受。

读书打卡第29天《学会写作》行文逻辑

文章结尾的方法非常多,没有好坏之分,但万变不离其宗,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这一节反复强调的“所有的铺垫要为结尾服务”。在具体技巧上,我列举了四种有趣的结尾方式,大家可以试着用这些方法改写自己文章的结尾,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惊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连贯   逻辑   美文   结尾   开头   结论   观点   原则   读者   结构   人物   方法   故事   内容   文章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